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美學的分析與感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音樂美學聽起來很深奧,也很專業,更接近抽象理論層面,距離音樂欣賞和音樂教學活動有些距離。其實音樂美學就在身邊,也即在音樂人和音樂欣賞者身邊,可謂之只要和音樂活動有關聯,就必定和音樂美學有關聯。尤其對于音樂人說來,這里包括創作音樂、表演音樂、教學音樂者,更是一門從理論到實踐均不可缺少的理論武裝與實踐活動。譬如說,音樂人對于每一首音樂都需要反復的聽、認真的揣摩、一次又一次的習練,這是因為什么,自然是為了把這首音樂的韻味把握好,在表現這首音樂時能夠在自己所具有的音樂表現力的基礎上把這首音樂表現的更加美妙動聽需要。也譬如音樂欣賞者喜歡某一首音樂,會反復的聽,在一遍又一遍的聆聽中被不斷地陶醉,有著“聽你千遍也不厭倦”的心理感應和情感收獲。無疑,在理論層面,音樂美學研究的式音樂藝術的美學規律;在實踐層面,音樂美學是以音樂的形式陶冶人們心靈和性情的一種事物。無論音樂人和音樂欣賞者都需要探知音樂美學,都需要在音樂美學的指導下獲得更多的教益。
二、音樂美學的衍生和所要研究的問題
音樂美學作為概念性表述起源于18世紀末德國學者的著作中,以音樂美學的“激情說”引起音樂理論界的關注,及至而出現的“康德說”則將音樂美學與哲學闡釋聯系在一起。隨后,音樂美學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一路走來,不斷被音樂界的先哲們所熱議但蘊含于其中的音樂美學的問題研究分析則體現于各國音樂家更早些的研究活動,甚至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中國的音樂美學產生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先民的音樂意識,在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時期進入活躍狀態,儒家的音樂美學的諸多言論可稱之為具有代表性的言論。魏晉時期,的美學思想被大大擴展,從總體上對于音樂理論問題的一般性考察轉入對音樂中的某一門類的特殊規律的探索。在音樂歷史長河的奔騰不止的進程中,中國對于音樂美學的研究與世界各國對音樂美學的研究共同推動了音樂美學的形成和發展。那么,音樂美學在當今所體現出的科學內涵是什么?音樂美學是以研究音樂藝術的美學規律為宗旨的一門基礎性的理論學科。音樂美學所要闡述的是音樂的形式和內容的問題,包含了高度凝練的對于音樂美的理論性闡述和實踐性闡述,其特點是音樂學與美學的結合。
三、音樂美學對音樂人和音樂欣賞者所發揮的能動作用
學習音樂美學,了解音樂美學,可以讓音樂人與音樂欣賞者對音樂以及音樂美具有正確的更深層次的認識,將看似表面的簡單的孤立的音樂現象與音樂審美聯系在一起,以更有利于實現音樂審美來指導音樂領域的一切活動,發展音樂事業,創新音樂事業,讓音樂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為人們提供更精致更唯美的精神食糧。樂于審美、正確審美、深度的獨到審美,是音樂人和音樂欣賞者對每一部作品進行二度創作的實踐活動的動機性源頭。具體到音樂人這個音樂創造者和輸送者的群體說來,進行音樂創作要把自己的音樂審美觀建立在音樂審美理論基礎上,在符合其基本理論規律的基礎上追求自己的開拓創新,實現個人創作風格的形成,推出更多更有影響力的作品。作為音樂表演者,在音樂表演中需要遵循忠實于原作與表演創造的統一,把握歷史音樂風格與時代精神的同一,注意表演技巧與藝術表現的統一的審美原則來錘煉表演能力。否則,以自己的審美感覺,以自認為以純粹的個性表演來炫技,則會進入表演的歧路,可能這樣的表演能夠感動自己,但很難感動別人。音樂表演者對于音樂的二度創作必須遵循音樂審美理論,唯有此才能實現表演技能的不斷提高。
四、結束語
音樂教學者們都必須學習和掌握音樂美學,以音樂美學基本理論作為音樂審美的導向,音樂美學教育所要實現的最終目標是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審美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情智培養過程,對于音樂專門人才的培養不可缺少對學生實施的音樂美學的熏陶教育,則會激發學生們熱愛音樂、感受音樂美,運用音樂美陶冶個性心理品質。學校的音樂教學是最基礎的音樂美學的輸送者,通過音樂教師向的下一代人傳遞人類音樂文明的成果,啟迪學生們音樂創作和欣賞的潛力和能力,可謂任重而道遠。那么在當下的音樂教育中,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的教師要將自己的音樂審美學的基礎夯實,讓自己以“一桶水”的優勢,在教學中能夠給予學生“一瓢水”。同時,在音樂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為立足點,以音樂審美學理論為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奠基,運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釋放學生的內在潛能,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和音樂欣賞的實踐中,讓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助長音樂審美品位和音樂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作者:于海萍 單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