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時代的家庭檔案管理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對家庭檔案作用、分類以及信息時代家庭檔案的特點等進行分析,針對信息時代家庭檔案產生渠道豐富,載體形式多樣,利用方式變化等,文章提出從信息安全、檔案意識和管理方式等三個方面提出思考與探討。
關鍵詞:家庭檔案;檔案管理
1家庭檔案的作用
家庭檔案是家庭成員在家庭活動和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對家庭具有保存和利用價值的各種形式的原始歷史記錄。家庭檔案它具有留憑、育人、存史、資政的作用,家庭檔案形成家庭文化,家庭文化的發展帶來社會文化的繁榮,促進和諧社會的建立,是一項利國利民利己的事業。
1.1憑證記錄家庭檔案看起來不太起眼、也容易被人忽視,但是通常在需要的時候發揮出極大的作用。當你因找不到購買發票、保修卡而不能享受“三包”服務的時候;當你遺失了學歷、職稱證明而影響升職加薪的時候;當你找不到獨生子女證退休后無法享受各種扶助和獎勵政策的時候;當你想找某件憑據在家翻箱倒柜急得滿頭大汗甚至引發夫妻矛盾的時候,如果你建立了家庭檔案一切困難迎刃而解。家庭檔案的憑證作用是解決各種糾紛最有力的佐證材料,是維權的武器,可謂“一紙值千金”。
1.2家風育人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無論時生多大變化,無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重視家庭、重視家教、重視家風。”家庭成員在收集、整理、翻閱家庭檔案時往事鮮活呈現,有利于團結親密的家庭關系的建立。和眭的家庭氛圍有助于家庭成員特別是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和良好性格的形成。一個家族的家譜、家史,家訓,長輩的自傳、回憶錄、書信、求學經歷、獲得的榮譽等家庭檔案是最直觀最生動的家庭教育素材,它的育人作用遠勝過長輩們的說教,有助于家庭成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潛移默化影響下一代。后輩們在家庭檔案中受到熏陶,繼承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等傳統美德,激發進取心和家族榮譽感,培養珍惜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通過家庭檔案,家庭的文化思想、技術傳承以及價值觀得到記錄、總結、升華、傳承。家庭文化的大發展必定帶來中華民族文化的大繁榮,也是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家庭小社會,社會大家庭,家庭和諧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1.3存史資政以前只有上流社會家庭才有家庭檔案,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對精神生活、家庭文化建設以及家庭文化傳承的重視,家庭檔案就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家庭檔案雖然簡單,但絕對是檔案的根基所在,家庭檔案可以成為公共檔案的重要補充。一部家庭檔案就是一個家庭的歷史,現在一個個家庭記錄下來的生活瑣事未嘗不會成為未來人類還原這一時段歷史的重要參考。家庭檔案見證改革開放的成果,見證歷史的變遷,它可能為執政者提供治理國家和地方的經驗借鑒,是編史修志的重要參考。
2家庭檔案的分類
每個家庭文化程度、從事的職業、生活的環境不同,產生的家庭檔案也不盡相同,大致可分為以下七大類:證件類:戶口本、身份證、學歷證、工作證、職稱聘任證、駕駛證、行駛證、結婚證、護照、出生證、獨生子女證等等,種類繁多。健康類:病例本、體檢報告、化驗單、醫???、醫療保險單、飲食禁忌、烹飪技術、營養知識等等。財產類:賬本、銀行卡、工資單、股票證券、銀行存單、房產證、土地證、貴重物品如購房、購車合同和發票、家里大件電器、物品的發票、保修單、使用說明、維修電話等。影像類:家庭成員出生、生日、結婚,慶典、旅游觀光、朋友同學聚會,參加各種學習、會議、集體活動的照片、錄像帶、光盤等。學習類:家庭成員的論文、日記、科研成果等;實物收藏類:書法書畫作品、藝術品、紀念章、獎杯、郵票、紀念幣、舊幣,以及計劃經濟時代使用過的布票、糧票等一些有意義和收藏價值的實物。其他:各種繳費的發票、收據、電子憑證,重要的通話錄音、QQ、微信聊天記錄重要信息的截屏等等。
3信息時代家庭檔案的新特點
人類進入信息時代,計算機及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社交網絡、數字家庭、電子商務改變了我們的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家庭檔案也發生的很大的變化。信息時代家庭檔案除了擁有傳統家庭檔案的特點外,如:產權私有性、廣泛性、社會性,還呈現出新的特點。
3.1產生渠道豐富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微信、網購用戶。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已基本上被年輕人舍棄,只要手機在手,即可走遍天下。人們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支付軟件可以滿足購物、繳費、坐車、訂票、訂酒店、理財等日常生活所需;用手機銀行實現轉帳、繳費、購買股票、理財產品等;在網絡上報名、繳費、在線學習,參加考試。網絡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已經不可替代,它似乎無所不能。生活、學習中產生了大量的電子憑證,這些電子憑證就是家庭數字檔案。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和交流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自發、自由地形成了大量的網絡電子家庭檔案。手機照相和處理圖片功能越來越強大,已基本上取代了數碼相機(專業的相機除外),人們隨時隨地可以將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形成了家庭電子照片檔案。
3.2載體形式多樣家庭檔案除以傳統的紙質和實物的形式保存外,信息時代家庭檔案的載體更多由實體轉向了虛擬,呈現多樣化,保存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如將家庭檔案保存在電腦、手機、U盤、移動硬盤、光盤、云盤、QQ空間等,既節約了人力、物力,也節約了空間。筆者在互聯網上輸入“家庭檔案網”結果搜到了如沈陽檔案網、臺州檔案網等社會公益性家庭檔案網站。臺州檔案網分設了家檔資訊、建檔指南、家檔論壇、家庭故事、建檔資訊、建檔示范、網上展廳、珍檔賞鑒、家譜族譜等欄目。家庭檔案網站建立的旨在為家庭檔案提供保存和展示家庭檔案的窗口,交流的平臺,咨詢的中心、活動的基地,也讓后人可以穿越時空來了解先輩的生活。使我們的家庭檔案從“微眾傳播”轉為國家倡導的“大眾傳播”,最大限度地實現檔案資源的傳播、共享與利用。
3.3利用方式發生變化傳統的家庭檔案利用時需要直接調用檔案原件,效率低下。信息時代家庭成員可以在互聯網上可以隨時隨地訪問、查閱、利用、管理家庭檔案,家庭檔案的利用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網絡上就可以實現家庭檔案的傳遞和共享。家庭成員之間,可信任的家庭與家庭之間都可以實現遠程利用與共享,實現了檔案價值的最大化。
4信息時代家庭檔案管理思考
4.1信息安全是關鍵信息時代對家庭檔案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有些家庭檔案可能是長久保存、世代傳承的檔案信息,信息安全不容忽視。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安全問題,如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網絡詐騙、竊取信息等。信息時代家庭檔案對計算機硬件、軟件和網絡有極強依賴性,數字化載體的使用壽命、保管不當等因素,給家庭數字檔案帶來了安全隱患。家庭檔案的信息安全主要保障其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證數字家庭檔案的安全首先要做好備份,定期備份和異質備份,萬一丟失,也沒關系;其次對保存設備設置較為復雜的密碼,還可以增加私密問題加設防護;再次為保障檔案信息安全,微信的朋友圈、QQ好友等社交媒體都要設置瀏覽權限,與好友共享時可以授權。
4.2檔案意識要增強隨著生活水平、大眾文化程度的提高,人們對家庭檔案也越來越重視。但對家庭電子檔案的保存、共享、利用意識不強,收集整理的積極性不高,對家庭檔案作為一種社會與文化資源認知更是片面與匱乏。信息時代家庭檔案的形成具有隨意性,日常生活打電話、發微信、超市購物都會形成家庭檔案,如果沒有檔案意識,可能形不成家庭檔案,即使形成了也不一定會被保存下來。政府對家庭檔案歸檔沒有硬性規定,只對家庭建檔進行引導和鼓勵。因此培養和增強家庭成員的檔案意識,在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活動中處處做一個“有心人”,有利于家庭檔案的形成、收集與積累。
4.3檔案管理方式恰當信息時代對家庭檔案進行管理首先對傳統的紙質家庭檔案實行數字化。傳統的家庭檔案管理方法是用手工方法將資料分類整理、編目、裝訂、保存。紙質檔案和實物檔案對保存條件要求較高,要防塵、防潮、防光、防霉、防火、防蟲,防鼠,如果保管不當,會發生遺失和損毀。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檢索查閱速度慢,而且往往要調用家庭檔案原件,查閱頻繁時,還會造成原件磨損、污損、發黃、發脆,不利于檔案原件的保護。隨著計算機、掃描儀、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在家庭中的普及有應用,家庭檔案信息化管理具備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過掃描、拍攝、錄制等手段,并對其進行必要的編輯處理;對新產生的家庭電子文件進行收集、科學地分類、整理,利用網絡信息化設備實現自動歸檔、遠程控制。其次選擇簡便實用,性能好的軟件來管理家庭檔案;選擇可靠性高的存儲設備對家庭檔案進行保存和備份,如在電腦里劃分專區或建立文件夾來儲存。數據量較大時可以刻錄光盤、還可以存儲在移動硬盤、云盤上。對家庭檔案實行數字化管理檢索方便、快捷、可以實現遠程管理、資源共享等。家庭檔案是個“寶庫”,需要我們用心做好,悉心呵護。信息時代我們更要做好家庭檔案的收集、管理,利用工作,使“微檔案”發揮大作用,為家庭服務,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沈嘉筠.信息化的家庭檔案[J].辦公自動化,2013(5):54-56.
[2]張兆忠.試論家庭檔案的特點和歸檔范圍[J].檔案學研究,1997(8):61-63.
[3]李東紅.淺談家庭檔案信息化[J].科教文匯,2010(7):174-175.
[4]付雙雙.新社會形態下家庭檔案理論探析[J].檔案與建設,2016(4):39-41.
作者:賓旭芳單位:永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