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西魏兩座紀年墓葬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考古與文物雜志》2015年第四期
20世紀50年代,在西安西郊、東郊先后發現了兩座出有墓志的西魏墓葬,分別是大統五年(538年)假撫軍東夏州刺史姬買勖墓、大統十二年(546年)假節督東荊州諸軍事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鄧子詢墓。西魏國祚短促,考古發現有明確紀年的文物鳳毛麟角。迄今已發表的有明確西魏紀年的墓葬僅3座:一為20世紀80年現于咸陽窯店的大統十年(543年)侯義墓[1];一為1991年在咸陽文林路發掘的大統十六年(550年)謝婆仁墓[2];一為1997年在藍田縣馮家村鄉發現的廢帝元年(552年)舒洛平墓[3]。由于姬買勖墓和鄧子詢墓發掘于20世紀50年代初,限于當時的條件,留存下來的考古發掘資料非常有限。因此,本文僅依據現存資料,并參考同一時期其它墓葬資料對姬買勖、鄧子詢墓葬及其相關問題作一探討,以就教于方家。
一、兩座西魏墓葬的發掘情況
姬買勖墓位于西安市西郊三民村村東約500米處,1953年6月村民取土時發現,后報西安市文管會,遂于次年3月24日由西北工程地區文物清理委員會文物勘察清理隊張子波、閆磊、張培民、李滌陳等發掘清理,墓葬編號為M1。有關姬買勖墓葬的資料,今天能見到的僅有當年發掘的墓葬平、剖面圖和出土時的墓志拓片。根據墓葬平、剖面圖,得知該墓的形制為坐北朝南的單室土洞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和耳室組成。墓道南北長22.2、東西寬1米,斜坡底。甬道為拱頂磚券,南北長3、東西寬1、高1.8米,起券高0.7米。甬道南口砌筑磚封門。甬道內北端距北口0.7米處發現青石質墓志一方。墓室底東側有兩層砌磚。墓室平面呈略外弧的矩形,南北長3.6、東西寬4.2米。墓室北壁之下用磚鋪砌成人字紋地面,應為棺臺。墓室東壁有一耳室,東西長2、南北寬0.8~1、高0.8~1米(圖一)。出土的隨葬器物有殘陶俑數片、陶馬腿1個。
鄧子詢墓(當時地點標為56003工地)位于西安市東郊韓森寨,1956年5月19日發現并清理,墓葬編號為95號M95。該墓坐北朝南,平面呈刀把型。墓室位于北部,墓道在南,但大部分已被毀壞。墓道殘長2.6、寬0.9、深3.4米;墓室長3.6、寬2.8、高3.4米。因墓葬被盜,未發現尸骨,出土隨葬器物僅出有銅帶鉤1件、銅銷子1件、銅飾件1包和殘陶罐1件。墓志出土于墓室中間(圖二)。由于迄今發現的西魏有紀年的墓葬僅5座,故只能彼此作一比較。首先,除舒洛平墓形制不明外,其余4座墓皆為單室土洞墓,而姬買勖墓除墓道、甬道和主室之外,另在墓室東壁有一耳室;其次,姬買勖墓葬除規模稍大于鄧子詢墓和侯義墓外,其他方面,因年代相近幾無差別;第三,姬買勖墓在墓室北壁之下中偏西的位置,用磚鋪砌人字紋棺臺;而侯義墓的棺臺則位于墓室西部的生土臺上,且隨葬品全部放置在墓室西部和棺臺南部。依據侯義墓的布局,推測姬買勖墓的布局應與之相似,即其隨葬品亦應放置于墓室內[4]。因而,姬買勖墓原發掘所繪的平、剖面圖上標示的耳室,我們認為應為側室,推測其埋葬的應是姬妻。姬氏享年82歲,其妻也許早逝于他,后遷入此與之合葬。第四,鄧子詢墓葬平面呈刀把形,且墓志葬于墓室中間,這一點有異于其它兩座西魏墓,反映了西魏時間短暫,尚未形成嚴格的墓葬制度。姬買勖、鄧子詢墓葬的形制,與西晉時期那種由多室向單室墓葬過渡,尤其盛行方形單室磚墓的特征相比[5],前者顯然受到后者的影響,其墓葬形制具有明顯的過渡性。
二、墓志簡釋
姬買勖墓出土墓志一方,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墓志長方形,高53、寬63.7厘米。未見蓋。志文楷書,共19行,滿行17字,共289字,有方界格。第13至16行中間志文漫漶不清。錄文如下:魏故假撫軍將軍東夏州刺史姬公墓志銘/君諱,字買勖,京兆萇安人也。其先有周之/苗裔,十八世祖范,漢太尉公;九世祖閑,晉廷/尉卿;曾祖雙,秦開府屬;祖通,大夏新平太守。/君少履貞素,長苞忠信,仁恕發于至誠,溫恭/事非假習,故鄉黨稱高,州閭取重矣。加以恬/澹為務,榮華富貴蔑如也。大統元年,天子/尚德尊齒,就家詔拜君撫軍將軍、東夏州/刺史。春秋八十二,遘疾薨于永貴里舍。粵大/統五年歲次己未四月甲申朔廿六日己酉/窆于?貴鄉。乃刊石立□銘,用昭不朽。其詞/曰:/周德泱泱,邁夏超商。□□□□,顧地爭長。派/流不已,世濟龍光。□□□□,無殞其芳。沈明/內潤,溫恭外章。體□□□,心苞圓方。與世無/營,恒事卷藏。身退□□,□□高驤。寧不整遺,/忽焉云亡。逝去百日,即□□堂。松槚蕭瑟,旌/柳低仰。從志文看,墓主人被賜予撫軍將軍東夏州刺史,七秩有七,已是年逾古稀的老者。然而,西魏天子“尚德尊齒”,社稷卜立,遂于大統元年下詔書拜姬買勖為假撫軍將軍東夏州刺史。撫軍將軍是十六國時期的一種軍銜,如大夏國太子赫連璝曾任撫軍大將軍[6]。東夏州刺史,其治所在今延安市。拜一位年邁的老者,擔任遠離京城千里之外的地方官員,這顯然有悖常理。從志名可知,詔拜姬買勖的職位是假撫軍將軍東夏州刺史,即形式上的一種名譽官銜。西魏締造者宇文泰采用蘇綽的建議,頒布“先洗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新六條詔書,讓地方官遵照執行。他反對“州郡大吏,但取門資”而“不擇賢良”,主張用人“當不限蔭資,唯在得人”[7],這一措施對魏晉以來的門閥勢力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這一點從志文得到了印證。姬買勖十八代祖姬范,志文稱曾任漢代太尉,但史書無載;九世祖姬閑,志文稱官拜西晉廷尉卿,與史書無載;祖父姬通,雖任大夏新平郡(今陜西彬縣)太守,僅屬下層官員,故不能算門閥士族。因此,西魏初創,推行新六條詔書,遂選中德齒俱佳的姬老先生作為“擢賢能”的楷模典范。
那么,西魏在其短暫的23年統治時期,是否真正貫徹實施了抑制門閥士族且不錄用為官的政策呢?史實并非如此。這從同期的侯義墓志,可以找到答案。根據墓志及史書記載,侯義系北魏故侍中司徒武陽公侯剛之孫,燕州刺史侯淵之子,官階為太師開府參軍事,卒年15歲,葬于西魏大統十年(544年)[8]。侯義的官階雖不高,僅是從七品的太師開府幕僚,但他年方十五尚不及弱冠之年,便授有官銜,顯然不是其本人努力獲得的,應是受其祖蔭恩澤使然,這又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西魏時期仍保留了“蔭任制”。另外,姬買勖志文載“故鄉黨稱高,州閭取重矣,”此處的“鄉”和“黨”都是我國古代的民戶編制。據《漢書》記載“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10]。”由此可知,西漢時期的鄉村行政區域管理制度,一直沿用到西魏。
鄧子詢墓出土墓志一方,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墓志長方形,高36.5、寬56厘米。志文楷書,共29行,滿行18字(圖四)。錄文如下:魏故假節督東荊州諸軍事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鄧君之墓志/君諱子詢,字思賢,南陽人也。王父韞器藏華,顯/考含光挺琇,并發閨閭之譽,信義州里有聞。抑/亦史記所詳,于今略如言也。公稟靈河漢,含和/樹質,大厚茂于早歲,金蘭發在弱年。勗身勵己,/恒以貞苦自居。素業清猷,峨然獨遠。學統三墳,/字并六體。釋巾為奉朝請,又加寧遠將軍,除鄭/縣令。導德齊禮,威愛并施,擊柝晝休,夜漁仍爾。/至永熙三年,屬駕幸關,以公久閑禮范,龕容/軌物,召為太常博士。凝然雅上,偘而能下。暨于/禘礿之始,觀公是式。至大統元年,加冠軍、/中散大夫,俄轉征虜公。論誥清華,風憲夙舉。雖/鴻翼未抽,固以遠大許焉。以大統十年,除兼皇/子文學侍講,云宮彫瑳,鳳室文議,所經得自懷/抱,辯而不流,麗而有則。加以風表端華,姿制閑/遠,績著王言,譽稱仁口,惠響虛傳。不幸遘疾,春/秋五十有三,以大統十二年正月廿日卒于第。/良木摧朽,嗟于往古,人百之嘆,乃驗于今。/天子殤悼,冊贈假節、督東荊州諸軍事、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祭以太牢。其月廿九日窆于長/安洪固鄉永貴阜。于焉天長,悠然地久,敬勒徽/聲,彰之弗朽。其詞曰:/二儀溫煦,三才耀靈,沖元抱德,蘊節含精。誕叡/夫子,岐嶷肅成,如冰之潔,如玉之貞。援初有立,/敖游風露,剖思云興,篆章霞布。河圖未遠,鳥跡/若古,蘭禁濯冕,清軒從步。珪璋落紐,玉碎塵捐,/軺車空駕,簫鐸徙延。坵墟攢霧,松楊斷煙,攸攸/長夜,曉曙何年。/該墓志系鄧子詢子為安葬其父撰刻。從志文可知,鄧子詢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一生經歷了西魏替代北魏的歷史變遷。鄧子詢早年曾任北魏華州華山郡鄭縣縣令(今華縣)加授寧遠將軍;北魏孝武帝永煦三年(534年),即北魏孝武帝元修自洛陽西逃長安投靠宇文泰,過函谷關途徑鄭縣(今華縣)時,發現鄧子詢遂擢升其為太常博士。據考證:北魏太常博士,當時是專掌經學傳授的官員。大統元年(535年)西魏建立伊始,朝廷再加授鄧子詢冠軍將軍、中散大夫,后又轉加征虜將軍。但是,查歷代官制無中散大夫一職。秦漢以后,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備顧問者有諫大夫、中大夫等,那么,考證所授鄧子詢的中散大夫,疑系中大夫之誤,或者是低于中大夫職位的備皇帝顧問的官員。西魏大統十年(544年),再授鄧子詢兼皇子文學侍講。查歷代官制文學與侍講是兩個官職。文學,官名,漢代于州郡及王國置文學,或稱文學掾,或稱文學史,為后世教官所由來。侍講,官名,史載唐代始設集賢院侍講學士、翰林侍講學士,職在講論文史,備君主顧問。由鄧子詢墓志可知,侍講一職的設立并非始于唐朝,最遲應上溯西魏時期。鄧子詢卒于西魏大統十二年(546年),死后皇帝仍冊贈節督東荊州諸軍事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令人費解的是東荊州(今河南泌陽)當時并非西魏轄地,而是東魏屬地。這種把別國屬地封給臣下,東漢末,曹操曾將益州封給劉備確有此先例,然而,把別國屬地封給死去的愛臣實屬罕見。此外,縱觀鄧子詢一生擔任過的軍事職銜如寧遠將軍、冠軍將軍、征虜將軍等職,對研究西魏的軍事官職制度及沿革具有一定的價值。
三、結語
姬買勖和鄧子詢墓發掘已半個世紀,囿于種種原因,加之發掘資料的欠缺,時至今天只能以此形式公布與眾。姬買勖墓和鄧子詢墓是首次發掘的有紀年的西魏墓葬,其墓葬形制為研究北朝葬制提供了重要資料;出土的墓志,豐富了西魏時期的史料,為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提供了新的佐證。
作者:趙強 單位: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