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文化與城墻有關的祭祀遺存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考古與文物雜志》2015年第四期
商文化的城墻附近或城墻內部常常發現動物或人的肢體,學者們多認為是與城墻有關的祭祀遺存。根據這些遺存與城墻的時間關系,可以區分為城墻營造過程中的祭祀遺存和城墻使用過程中的祭祀遺存。下文將在分類的基礎上,試對這些祭祀遺存的祭祀對象、淵源及對后世的影響等做初步的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與城墻營造有關的祭祀遺存
我們對商代城墻結構的了解多是打解剖溝,沒有也不可能完全發掘,所以我們對城墻營造過程中的祭祀遺存的發現只是局部的、片面的。就目前所知,在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和望京樓商城、洹北商城城墻營造過程中有祭祀現象。1955年發掘位于鄭州商城內城墻北墻東段的探溝C8T27時,發現在夯土城墻的底部壓有一些零亂的人頭骨、肋骨、盆骨和肢骨[1]。《鄭州商城》把這些遺存與城墻的奠基聯系了起來。1983年在偃師商城大城西二城門南側大城城墻夯土中發現一座小孩墓M11[3],杜金鵬認為此墓“是營造城墻時為某種宗教儀式而埋下的”,此墓“隨葬”一件細繩紋深腹罐,時代屬于偃師商城商文化第二期第3段。另外在封堵西二城門的堆積內發現20多塊大小不等的紅燒土塊和一只完整的豬頭骨,筆者認為這與封堵西二城門時的祭祀活動有關。望京樓二里崗期城址內城北墻東段護坡底部發現一座“墓葬”,“墓為土壙豎穴,墓口為長方形,東西長1.7、南北寬0.5米,墓邊不整齊,墓內填土為夯土。墓內放置人骨一具,無任何隨葬品。人骨為仰身直肢,雙足并攏,手置盆骨處,肋骨受壓變形重疊在一起。從地層疊壓關系及埋葬情況來看,死者社會地位甚低,他的死當與這一大型土建工程有著某種聯系”。筆者傾向于其本來不是墓葬,也沒有墓邊,是夯筑城墻護坡時夯筑在夯層內的祭祀遺存。洹北商城西墻中段解剖溝的外槽夯土中,比較集中地出土完整的狗骨架和豬的頭骨,簡報認為可能是與基槽內夯土填夯時的祭祀活動有關。
除了西城墻外,在其他城墻基槽的解剖溝內的夯土中也出土零散的獸骨,其用途或性質不能確定。這些商城中,鄭州商城內城沒有基槽,故其相關祭祀遺存當是發生在此段城墻夯筑之始。偃師商城、望京樓商城和洹北商城均有基槽,且從簡報對相關祭祀遺存的描述看,它們多發生在基槽開挖后,夯土夯筑過程中。至于這些遺存所祭奠的神靈,甲骨文和典籍中均沒有明確的記載,但甲骨文中有作邑祭社的記載。如:己亥卜,內貞:王石,在麓北東,作邑于之?一(《合集》13505正(11))鐘柏生認為此辭中的“石”與“祏”可以互用,是一種不知其詳的祭祀。趙林認為“石”就是侑祭擬作社主的石。宋鎮豪也認為“石”即社主。李雪山認為是用石作奠基。連劭名認為上辭中的“石”讀作庶,如拓字又作摭。今從趙、宋二先生,那么此辭說明商代晚期作邑時,先營筑社,并且要祭祀社神。這和典籍的記載是相符合的?!吨芏Y?春官?大?!?“建邦國,先告于后土,用牲幣。”鄭玄注:“后土,社神也?!倍窈幽厦袼椎旎鶗r所祭之神為土地神。所以筆者傾向于上述商文化城墻營造過程中的祭祀對象也是地祇。商文化分布區內,早在仰韶時代就有與城墻營造有關的宗教祭祀活動存在。鄭州西山仰韶時代城址的北門西側城墻墻基的底部埋有陶鼎,底層夯土中埋有陶罐,墻體中更分層埋有彩陶缽、鼎、罐等陶器。彩陶缽內還有嬰兒的骨骼。而其中的嬰兒骨骼和該遺址房基墊土中的甕棺圖二垣曲商城南墻附近祭祀遺跡H11平面圖葬中的嬰兒骨骼一樣,骨架并不完整,有的僅有頭骨或部分肢骨,有的缺失盆骨以下的整個下肢。這些彩陶缽與西城臺下以尖底瓶、大口罐、罐等為葬具的幾組甕棺相呼應。在西門門道下的H1818內也發現有20余件陶器分兩層埋置,它們與以大口尖底缸、尖底瓶為葬具的甕棺并存排列。《簡報》認為這是奠基遺存,并認為西山遺址存在殺嬰祭祀的風俗[13]。其實這些遺存未必都與奠基有關,但肯定都是與營造城墻有關的祭祀遺存。
在城頭山大溪文化城址、壽光邊線王龍山文化城址[15]均發現有城墻營造過程中的祭祀遺存,但它們在文化背景上與商文化沒有傳承關系,在地域分布上也不重合,故其與商文化類似遺存間也不可能有傳承關系,這里就不詳細討論。兩周時期的城址發掘不多,但與商文化類似的現象在春秋時期的衛國高城遺址也有發現。高城遺址是春秋時期衛國的都城帝丘,在其北城墻解剖溝T2內,城墻夯土第夯3B層與其疊壓的第夯4層之間發現一個人頭骨蓋,“可能是修補城墻夯筑3B時用于祭祀而埋入的”。北城墻解剖溝T3內,城墻夯土層第夯6層與夯7層交接處出土一具乳豬骨架,“它與T2內發現的人頭骨一樣,是修筑城墻時祭祀活動的遺存”。這當是對商文化傳統的繼承。
二、城墻使用過程中的祭祀遺存
城墻附近的祭祀遺存又可根據具體地點的差異,分為兩類,即城墻內側和城門附近祭祀遺存。在鄭州商城和垣曲商城的城墻附近發現有城墻使用時期的祭祀遺存。鄭州商城內城西墻上所開探溝CWT2內發現有屬于二里岡上層一期的“殉狗坑”。該狗坑位于西城墻內側,平面為方形,東西殘長約2.6、南北寬約2.31、殘深約0.75米??拥哪?、西、北三壁有臺階(報告稱二層臺)。在坑底四角,分別埋側身屈肢的狗一只(圖一)。在此狗坑南百余米處的西城墻內側近夯土墻底處,發現一座沒有隨葬品的僅能容身的單人坑。此人坑可能也和祭祀有關[17]。垣曲商城南城墻內側分布有二里岡下層的祭祀坑H11,其平面呈橢圓形,長徑1、短徑0.62、深0.2~0.25米??觾扔幸痪哂啄曦i骨架,頭向北,側身屈肢(圖二)。H11填松軟的黃沙土[18]。后世也有在城墻旁祭祀(或祭祀城墻)的事例?!蹲髠鳌废骞拍?“春,宋災(天火曰災)……祝、宗用馬于墉,祀盤庚于西門之外?!倍蓬A注:“墉,城也,用馬祭于四城以禳火……城積陰之氣,故祀之。凡天災有幣無牲,用馬祀盤庚,皆非禮?!笨追f達疏:“城以積土為之。土積則為陰積,積陰之氣,或能制火,故祭城以禳火,禮亦無此法也?!毕热逭J為禳火用牲祀城非禮,蓋就周禮而論,作為商后裔的宋國為禳火在城墻用牲祭祀或是商代就有的禮俗[19]。而鄭州商城和垣曲商城在城墻內側的祭祀遺存,或就是此禮俗的反映?!蹲髠鳌废骞拍陾畈?“據沈彤《小疏》,古代祈禳之事,皆以馬為牲。用馬于四墉,此城隍神之濫觴。”[20]若此說不誤,則城隍神可溯源至商代。
城門附近的祭祀遺存只見于垣曲商城。在垣曲商城西城門門內東西干道上,距城門約4米左右的地方,發現1具人骨架、一堆鵝卵石和6塊陶片(圖三、圖四)。人骨架為俯身,頭向東,頭蓋骨呈扁平狀,其上壓數塊鵝卵石;上肢骨殘缺不全;肋骨散亂;下肢骨也殘缺,且有骨折痕。鵝卵石大小不一,但鵝卵石堆“顯然系人工擺放而成”。董琦認為這具人骨架是“被割裂肢體而殺之以祭”的“城門磔人”遺跡,石塊堆是磔人遺跡的重要組成部分,遺跡中的陶片“似乎亦是磔人以祭時有意扔進去的”[21]。后世也有在都、邑門用牲進行祭祀或巫術等活動的事例?!洞呵铩非f公二十五年載:(魯國)“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倍蓬A注:“門,國門也?!薄妒酚?封禪書》也載:秦德公居雍,“磔犬邑四門,以御蠱災?!薄抖Y記?曲禮下》和《祭法》所說的天子和諸侯之“七祀”或“五祀”中的門祀,皆有在國門祭祀。后世在城門附近進行祭祀或巫術活動的禮俗可追溯至商代。
作者:謝肅 單位: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