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蘇派教育理念下的幼兒科學教育之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蘇派教育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江蘇教育文化流派,溫和而優雅、醇美而自然,它源起于近代教育家的獨特思想,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素質教育,注重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結合,并以促進個體的全面成長和發展為要旨,講求學習的實用性。在幼兒教育領域之中,可以充分彰顯蘇派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注重培養幼兒的人格培育和審美品質,在幼兒活動中培育幼兒的健康人格,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關鍵詞:幼兒;蘇派教育;培育
在幼兒教育的領域之中,可以將蘇派理論和思想引入其中,形成獨特、實用而鮮活的幼兒教育經驗和方法,將醇美自然的幼兒教育內容貫穿于教學之中,實現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的統一和融合,關注幼兒的科學發展和素質培育,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和創造力,進行道德品質熏陶和人格塑造,使幼兒在手腦并用的活動之中,認識科學、接近科學,實現個體素質的全面健康成長。
1.1萌發并保持幼兒的科學興趣:對于科學興趣的培養要從幼兒入手,幼兒有天生的、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世界的感知能力,要出于保護幼兒的好奇心的角度,激發幼兒的科學興趣,使之萌發探索科學、探索世界的信心,要采用循序漸進式的科學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導幼兒多動手、多動口,探索新奇的科學把戲,形成從小熱愛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1.2注重培養幼兒的科學應用力和創造力:在對幼兒的科學教育之中,要注重培養幼兒的科學應用力和創造力,不要單純地灌輸“死”的知識,而要大膽改革,學以致用,并使幼兒的科學教育成為生活化的科學教育,從生活中感知和體驗科學,并充分解放幼兒的頭腦、雙手、雙眼、嘴巴,使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玩得別出心裁”,從而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1.3注重幼兒的科學知識經驗的獲取:在對幼兒的科學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幼兒對科學知識經驗的獲取,不僅要演習自然科學,而且還要學習生物學,并在廣闊的大自然之中,感受和呼吸大自然的空氣,開放頭腦和思想,在生活中直接獲得科學的知識和經驗,形成扎根于生活中的“真知識”、“活知識”。
1.4養成幼兒的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在幼兒科學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幼兒的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要引領幼兒多觀察、勤思考、多動手,通過各種科學教育活動鍛煉幼兒,使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知疑、假設、實驗、印證、推想和分析,顯露出強烈的、不可遏止的科學態度,并逐漸形成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更好地與幼兒的素質教育相契合。
2探索幼兒科學教育之美的具體路徑
2.1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使生活教育科學化:在對幼兒的科學教育之中,可以從貼近幼兒的生活入手,使幼兒科學教育與生活相鏈接和整合,避免幼兒科學教育與生活相割裂和脫節,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知識經驗基礎和前提,在貼近幼兒的、熟悉的生活環境之中,找尋適宜于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以大自然為科學園,讓幼兒接近生物,使幼兒在生物世界中感知和體悟,感受到科學知識探索和興趣和求知的樂趣,在用之不盡、取之無窮的大自然環境之中,萌發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索精神,可以取材于幼兒身邊的昆蟲、野獸、鳥雀、草藥、花草樹木、瓜果豆菜、日月星辰等,向幼兒呈現出廣闊而豐富的生物世界,使幼兒科學教育圍繞幼兒生活、服務于幼兒生活,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和能力。
2.2編制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教材:在幼兒的科學教育之中,要以蘇派教育理念為引領,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連,將幼兒生活中的內容與兒童歌謠、故事、游戲相結合,進行加工和整合,編制形成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教材,更好地豐富幼兒的科學教育內容??梢詫⒂變簣@周邊的花草農產為教育素材,以香甜可口的紅薯、蠶豆為點心,采用麥桿、豆桿等廢物作為手工材料,結合大自然的蘆葦、野菊花等作為玩具,開設生活科學教育課程,使幼兒在生活化的材料之中得到科學知識和經驗。
2.3引領幼兒開展科學小實驗:在蘇派教育理念和思想之下,主張和倡導“教學做合一”,并以“做”為核心,教師可以引領幼兒開展科學小實驗活動,玩幼兒喜愛的科學小把戲。還可以引領幼兒進入到生活情境之中,感受和體驗角色,如:可以在《親親小草》的游戲活動中,組織幼兒邁出校門,到廣闊的天地之中進行教學,讓幼兒扮演畫面的角色,遷移和外化已有的知識經驗,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難點內容,使幼兒得到科學教育,產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索欲望。
2.4開發多種感官,實現“手腦同盟”的科學教育和學習:在幼兒的科學教育之中,要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讓幼兒自主思考和學習,要動手做、動腦想,使幼兒在科學的知識海洋中進行思考、探索和創造,從而發現科學微妙,全面激發科學探索的潛能,充實自己的大腦。
2.5自制幼兒科學教育玩具,實現科學教育環境的精心布設:在幼兒的科學教育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和態度,可以開展科學教育玩具自制活動,讓幼兒玩一些不花錢的科學把戲,利用現成的材料進行科學教育。教師可以鼓勵和支持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科學實驗材料,如:瓶子、管子、布料、易拉罐等,還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玉米棒子、麥秸、豆桿、荷葉等材料,自制玩具,用隨處可見的沙和水制作“清水沙盤”,在千變萬化的生活化自制玩具中享受到科學的知識,探索科學的微妙。同時,為了創設科學環境和氛圍,可以創辦“空中學?!焙涂茖W講座,讓幼兒參與其中,進行收聽和學習;可以舉辦大科學家誕辰慶祝會,讓幼兒在科學的氛圍之中,產生對科學的無窮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了解科學與生活的關聯性,在這種良好的科學氛圍和環境之下,可以營造出人人愛科學、學科學、懂科學的氛圍,對于幼兒的科學學習活動有極大的推動意義和作用。
2.6探索家園文化合作方式:在蘇派教育理念和思想之下,要把握蘇派教育的精神,在實踐和創新中堅守幼兒教育,可以探索家園文化的合作模式和方法,采用豐富的圖片、鮮活的案例,呈現出家園文化的合作模式和理念,以“家園、學園、樂園”的理念滲透于幼兒日常教育活動之中,使幼兒在溫馨、交流和合作的家園環境中,自由而快樂地成長。
3結論
在幼兒的科學教育之中要依循蘇派思想和理念,秉承“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教育精神,實現對幼兒思維的引領和情感的交流,使幼兒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和經驗,奏響“蘇派幼兒教育”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淺析游戲材料的投放與幼兒情感的發展[J].嚴莉.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4).
[2]縮短幼兒在校適應期做法初探[J].潘麗華.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3).
作者:鄭麗娟 單位:蘇州吳江區銅羅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