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業扶貧下的茶產業發展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茶葉產業的崛起不僅僅是一項經濟事業,更是一項社會事業。本文基于產業扶貧視角,以銅仁市正大鄉茶產業發展為例,分析了茶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銅仁市;正大茶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銅仁市是中國最適宜種茶區域之一,是優質綠茶的重要產地,種茶歷史悠久,茶葉品質獨特,生產優質茶葉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全市宜茶地區非耕地資源豐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茶葉產業發展,對發展農村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正大鄉茶產業發展現狀
正大鄉的茶產業發展以東太茶企業為典型代表。東太茶園基地廣闊。東太企業從2008年開始建設茶園基地,現有茶園10500畝,并配有東太萬噸茶葉加工廠。公司明確了以黑茶為主的生產路線,其中,黑茶又分為“三磚三尖一花卷”。三磚即“花磚、黑磚和茯磚”,三尖即天尖、生尖、貢尖。為了使銅仁茶葉實現高端展示,在全國乃至世界性平臺上亮相。東太企業投資210萬元,參加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博覽會上,東太企業打造的“康茶”品牌系列產品高調亮相并獲得各方青睞,為本屆茶博會指定綠茶與紅茶,“黑茶教父”“梵凈毛峰”“金黔紅”三類產品一舉奪得一金兩銀三項大獎,在茶業界產業巨大影響,可謂一炮而紅。
二、正大鄉茶產業發展問題
1.茶葉單產低雖然東太茶葉基地廣,茶葉資源較為豐富,但茶葉單產低,商品化程度低,說明我國茶葉生產的效益低。造成單產低的原因主要是茶葉生產投入不足,良種化茶園所占的比重少,生產管理粗放引起的。2.勞動效率低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茶葉的種植到采摘、加工和銷售都需要大量人工。茶葉的質量、口感也要求茶葉的采摘,加工做到精細化。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該茶產業存在專業技能缺乏等問題。3.茶葉的標準化程度低茶葉商品化程度越高,對茶葉的標準化水平和加工工藝要求也就越高。目前,東太茶企業茶葉生產還不能實現全程的機械化加工,大多數還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產。大宗茶生產也是采用半機械化加工,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產品的標準化水平也不高。4.缺乏龍頭企業目前,茶葉市場處于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市場分散,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就全國市場而言,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這種狀況,不能夠發揮規模化生產的效應,不利于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利于品牌的樹立。5.資金投入少,茶園基礎設施差,品種結構不盡合理地縣各級財政對東太茶業的投入極其有限,茶農自我積累、自我投入的能力不足,茶葉生產條件差;商品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茶園雖屬良種,但基本上都是群體品種混雜較為嚴重,基礎設施差,幾乎沒有水利設施,規模稍大點的茶園,缺乏采茶勞動力,茶青下樹率低,從而影響到茶園的產量和效益。6.缺乏優勢品牌茶企業的產品各有各的名目,品牌之多、亂、雜,名牌效應和規模效益不凸現。沒有一家規模較大的生產企業,能牽頭整合我國的品牌資源;生產企業歸口不同的部門管理,溝通協調難,生產企業間各自為政。結果是家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沒有哪一個品牌上規模,品牌效益沒有發揮出來,總體價格偏低。
三、茶產業發展對策
1.把握茶葉市場熱點轉換我國是多茶類的國家,每個茶類都有不同的品質特征,個性化十分明顯,如何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通過對加工工藝和品飲方式的改進,形成市場賣點,促進需求的增加,使各個茶類都能夠協調發展。東太茶企業應仔細分析近幾年來我國茶葉市場熱點,改進生產方式、加工方式、銷售模式。2.打造特色茶葉品牌各大茶企業一方面要通過擴大連鎖經營規模,來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須通過對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延伸企業經營的深度和廣度,形成具有個性化產品和品牌。因此,東太茶葉企業除了要加強通路建設外,還要加大企業對茶葉資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產基地。3.發展茶產品深加工通過發展茶葉深加工,拓寬茶葉的應用領域,提高茶葉的消費量,是我國茶葉能夠得到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發展茶產品深加工方面,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大茶企業應借鑒優秀茶企業的發展模式,對茶葉進行深加工,延長茶葉產業鏈。4.打造龍頭企業當前,振興我國茶葉產業,應吸取教訓,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當務之急。培育、扶持龍頭企業,要轉變觀念,注重實效,不宜盲目排外。各茶企業除抓好名優茶生產外,應依托各茶業公司發展優質茶生產,提高我國茶園的產出水平和效益。5.依靠科技,提高茶葉質量,以質取勝對于茶園相對集中的區域,要組織開展茶農培訓,使茶農掌握無公害茶葉生產的基本技術環節,要結合“綠色證書”、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培養茶葉種植、加工的科技示范能手。集中資金開展主要茶區無公害認定,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無公害產品認證。6.加強領導,加大資金扶持各級黨委、政府對茶葉產業發展應予重視,要集中人、財、物力,加快茶葉產業發展。一是改革現行茶葉生產管理體制,成立茶葉產業發展管理機構,統籌協調我國茶葉產業的規劃、生產、加工、銷售和科研等。二是整合各部門資金用于茶園的基礎性建設,充分利用好水利工程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扶貧項目以及退耕還林等項目,利用其中部分資金用于茶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健.試述雅安茶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農業信息,2016(06):130-131.
[2]趙曉罡,李錄堂.陜西茶產業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03):87-92.
[3]姜含春,趙紅鷹,葛偉.中國茶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30(03):23-28.
作者:羅海飛 單位:西南財經大學西部經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