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河洛文化在濱水景觀中應用調研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洛陽考古》2017年第3期
摘要:在全球文化的沖擊下,地域文化在各方學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漸向上發展,各地域文化形成了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的同時,也出現了各地域之間紛紛盲目效仿的情況,地域文化的獨特性還是缺乏體現。通過對查找國內外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應用方面的研究內容,了解到很多都是停留在"地域文化"這個相對廣義的詞眼上,有鑒于部分具體文化在景觀設計上的研究啟示,試探索河洛文化在洛陽濱水景觀中的應用內容并進行總結。通過查閱文獻和前人在此基礎上的相關研究成果,將河洛文化以濱水景觀載體形式重新回歸到大家的視野之中,并依托河洛文化特色分析當地景觀的前景。探索如何將河洛文化以符號或者元素的角度深層次的融入到當地景觀之中以及對后續園林景觀的發展的啟示。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缺少地域文化特色很容易導致景觀的千篇一律,然而盲目跟從其他地域的文化表現和應用也是不可取的。如此找尋自身文化優勢和特色利用創新的設計手法融合于景觀之中,進而營造地方特色景觀,改善地方景觀內涵,把握景觀和文化雙重發展方向。
關鍵詞:濱水景觀;地域文化;河洛文化;園林綠地;應用
1研究背景
歷史悠久的中國,有著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體系,熟知的有吳越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湖湘文化等,其中也包含著名的河洛文化。來自古代夏商周三代建都的河洛地區,是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里有各種文化交匯于此,摩肩擦踵碰撞出燦爛的花火。河洛文化則是當時最先進文化的代表和包含者。河洛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根源文化,搖籃文化,和其他著名的文化一樣在各個行業領域發光發熱。洛陽作為河洛地區的中心部位,是河洛文化的代表地域,洛陽的園林景觀行業相對于許多沿海城市還處于發展緩慢的階段,而在濱水景觀方面則更加需要注入充滿活力的文化要素。所以通過對洛陽現有幾條著名的水系分析河洛文化在濱水景觀中的應用情況。
2.1洛河濱水景觀的應用情況
洛陽,古代帝王建都之地同時也是“天下之中”。洛陽境內有四條著名的河流蜿蜒盤旋,分別是伊河、洛河、瀍河、澗河,古稱伊水,洛水,瀍水,谷水在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均有記載。其中洛河古稱雒水,黃河的一級支流,古時水量充沛,周圍環境優越,漕運系統發達,從而給河洛地區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隨著社會工業農業的發展,洛河區域的環境每況愈下,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河道美麗的自然景觀風光不在。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針對洛河開展了龐大的水系整合治理工程,從水利治水到,防污治污,到景觀綠化等的綜合治理。位于洛河兩岸建設的洛浦公園是整治工程的一大濱水綠地,它改善了洛河的濱水環境,作為洛陽跨世紀工程的洛浦公園也融入當地的特色地域文化河洛文化,其中和河洛文化相關的文化區域內涉及到河圖洛書、夏都斟尋,商王祈雨、會盟史話、定鼎九州、洛神廣場、東漢太學、張衡三儀、蔡倫造紙、建安風骨、洛陽紙貴、四夷里館、李杜相會、雕版印刷等,通過圖形、色彩等符號元素形式和雕塑、小品、建筑、植物等園林要素緊密結合,以點狀到線狀、再由線狀到面面互應的空間組合關系來構造一幅十三朝古都的歷史長卷。在瀍河和洛河的交接地方,還建設了絲綢之路的主題公園,其中文化廣場分別以班超出使,西域都護,白馬馱經,玄奘出行為命名并以先后時間發展順序依次列開。
2.2澗河濱水景觀的應用情況
澗河,古稱谷水,其發源地是位于河南陜縣的觀音堂,全程長度為104km,流域面積1430km2,在洛陽市瞿家屯匯入洛河。追朔至東周靈王時期,通過引導澗河河水達到澆灌農田苑囿的目的?,F河道形狀彎曲,四周陡峭內溝深,且中下游保留了一座建設好的中型水庫。澗河同樣經過了城市發展所帶來的污染和破壞,整體濱水景觀缺乏生氣,景觀特色不容樂觀。隨著城市水系治理工程的投入,澗河兩岸逐漸出現了公園和綠地,環境才有所建設和改善。其中王城公園的在文化特色和場所精神也有帶有河洛文化色彩。王城公園中運用了河洛文化多樣性的表達形式,其最顯著的代表———河圖洛書碑,其利用碑刻作為載體和中國古老的圖騰相結合,圖騰包含龍、鳳、熊、羊四種神獸,同時寓意華夏炎黃子孫忠實的守衛中華文明。此外,河洛文化中的牡丹文化在王城公園也大顯身手,牡丹作為洛陽的市花,在中國古代宋朝時候的規模就是空前的,和牡丹相關的著作就有很多例如歐陽修《洛陽牡丹記》,周師厚《洛陽牡丹記》,張峋的《洛陽花譜》。這里以幾何規則圖形式組合成大型花壇,內有姚黃,魏紫,豆綠,蘭田玉,等名貴牡丹83種,1800多株,每逢牡丹開花時節,各色牡丹爭奇斗艷與沉香樓相映生輝。
3結束語
洛河,澗河的濱水景觀分別從河洛地區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中挖掘出可以應用的符號,這些符號有些代表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如在洛浦公園中出現的蔡倫造紙、張衡三儀。有些是代表河洛地區的民俗、民族風情,歷史遺跡,歷史聚落等。通過現代手段的表達方法重新演繹,來達到象征,隱喻的目的。或者利用打散重新構成的手法結合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營造文化氛圍。河洛文化內涵的拓展,洛陽地區濱水景觀的長遠開發建設,河洛文化和和濱水景觀如何更好的融合都是建設洛陽的景觀設計師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在傳承發揚河洛文化內涵的同時創造創新洛陽濱水景觀建設,不僅能更具體的反映洛陽地域精神風貌,還能突出地域主題和思想,使景觀和文化共同發展。
作者:王超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