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游客感知的生態科普旅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從游客感知的角度出發,在相關概念與理論研究的基礎之上,對生態科普旅游的開發進行了研究,以文昌椰子大觀園為例分析其開展生態科普旅游的情況以及特點,依據前人對于科普旅游的研究,結合文章設定的園區游客感知模型,在生態科普旅游開發的原則上根據調查問卷結果為文昌椰子大觀園提供生態科普旅游開發策略,為景區開展生態科普旅游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游客感知;生態科普旅游;椰子大觀園
1前言
近年來,隨著生活生平的提高和旅游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旅游的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擴大,希望通過旅游提高個人的自我修養;旅游企業發現簡單的參觀式旅游已經不足以滿足廣大游客的需求,需要提高景區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內涵,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在這種趨勢下,科普旅游作為一種文化氛圍較高的旅游形式,開始被游客和開發商所關注。本文將以文昌椰子大觀園為例具體分析游客對其生態科普旅游的感知情況。
2椰子大觀園生態科普旅游游客感知價值分析
2.1構建的測評指標文昌椰子大觀園生態科普旅游游客感知價值測評指標體系。
2.2問卷的調查本文問卷調查主要是采用對于園區工作人員與完成游玩過程的游客進行訪談、問卷調查的方式。筆者于2017年4月26日前往調查區域進行考察,對于研究區域的調查共發放問卷45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436份,回收率為96.89%。
2.3調查結果的分析
2.3.1信度分析本文對問卷第三部分的35個測評項目進行內部一致性檢測,計算得出Cronbach’s系數為.994,信度大于.9,所以其信度系數較好,可以進行相應的分析。
2.3.2測評項的感知分析大部分游客對感知量表中的各項測評指標的感知度值大于3,表明大部分測評指標的感知度較高,從分析的數據結果可以看出:在各項測評指標中,游客對于旅游資源的感知度較高,說明椰子大觀園的旅游資源的價值本身較高,對于游客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從景區環境來看,游客對景區水質、綠化感知較高,其均值在3.21~3.24;游客的感知度較高的還有:公共設施及休閑活動,其中包括公共休閑設施的建設、休閑活動的設計;景區的服務質量,包括員工的素質和服務質量;生態科普旅游服務設施,包括標識系統的通俗易懂性、線路多樣選擇性等。但從生態科普方面來看,感知度普遍較低,說明椰子大觀園在生態科普旅游開發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
2.3.3不同性別游客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經過單因素方差分析,有以下指標的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所以不同性別在這些指標上有著顯著的差異。
2.3.4不同年齡階段的游客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休閑娛樂設施和活動、服務人員的態度、餐飲營業狀況、標識系統的通俗易懂性及生態科普教育活動等11項測評指標的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說明被調查的不同年齡階段的游客在這些感知測評指標上表現為明顯的差異性。
2.3.5不同學歷游客的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于不同學歷水平的游客的具有方差齊性的感知測評指標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只有休閑設施豐富多樣一項測評指標的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0.05;由此說明不同學歷的游客對于休閑設施豐富多樣測評指標的感知上有著顯著的差異。
3文昌椰子大觀園科普旅游開發策略
3.1多種旅游方式結合,推動生態科普旅游的發展被調查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對于生態科普知識的期望的調查結果顯示65.09%的被調查者想要了解生態科普知識,一般想了解的占到32.08%,不想要了解的僅僅占2.83%。可以看出游客對了解生態科普知識有著較大的興趣,表明文昌椰子大觀園生態科普旅游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文昌椰子大觀園在開展生態科普旅游方面有著很好的發展優勢。此園區種植了100多種珍稀棕櫚植物,是目前熱帶棕櫚種質資源最齊全、最優特色的園區,部分植物為國家瀕危和特有品種;其豐富的植物資源和優美的自然山水景觀,與和諧的人文景觀等豐富的旅游資源相互呼應,為開展生態科普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于目前文昌椰子大觀園的旅游開發主要以椰林垂釣、休閑燒烤、品嘗金椰、戲水抓魚、兒童游樂、真人CS等配套娛樂休閑項目為主,以椰文化為主的生態科普旅游未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因此為促進文昌椰子大觀園科普旅游的發展,可以與這些配套項目相結合,娛樂休閑的同時對自然科普知識深入挖掘,設計專門的場景展示,讓游客充分了解文昌椰子大觀園的形成背景、特殊生態系統的行程以及相應的自然科學知識與椰產品的生產知識,為生態科普旅游的發展尋找契機。
3.2劃分目標市場,開發相應生態科普旅游產品通過對客源市場進行細分,能夠更精確地掌握每個群體顧客的具體需求,更準確地把握目標市場。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客源市場可以以性別、年齡階段、教育背景、職業構成等方面進行劃分。
3.2.1針對不同性別游客通過調查結果顯示,男性游客略少于女性游客,而男性游客在教育科普活動的感知度要大于女性游客,對科普旅游開展的知識含量、技術含量、宣傳功效的要求普遍較高。因此針對這類細分市場,在進行科普旅游開發時就要滿足相應客戶市場的較高需求,不僅要體現科普旅游的教育意義,還要提高科普旅游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創新性、多樣性。
3.2.2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游客從前文的調查結果,筆者可以得知,從整體上看,被調查游客對于景區生態系統完整性的感知普遍較高,隨著年齡階段的增長而遞減,20歲以下的感知度最高,50歲以上的感知度最低。這就要求在旅游產品開發方面,不僅要繼續保持對低年齡階段的吸引,相應地要繼續加強生態系統完整性建設,吸引較高年齡層次的游客。
3.2.3針對不同教育背景的游客通過上文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不同教育背景的游客對于休閑設施的豐富多樣性、景區生態科普宣傳的力度和功效、科普宣傳活動的設計等呈現隨著學歷高而逐漸下降的趨勢。雖然感知度均值相對較高,均在3.25以上,但是感知度由高到低排序為高中/中專、本科、研究生。這表明椰子大觀園在人文旅游資源開發和生態科普建設基地建設上不契合高學歷游客的需求,說明園區還不夠重視科普旅游的開發和基地建設。對于高學歷的游客來說,其閱歷豐富、視野廣闊、文化的認知度高,所以針對此類游客群體,要加強和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設集科普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教育基地。
3.2.4針對不同職業的游客從游客的職業構成來看,行政事業單位和在校學生所占比例較大,因此可以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和在校學生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旅游產品開發。例如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職員,可以在園區內開發與椰文化相關的素質拓展活動,一方面增強單位職員之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加深對椰子大觀園的認識。
3.3建立科學完善的標識與解說系統游客對標識系統以及解說系統的生態科普知識含量、居民的科普意識以及科普教育活動的開展以及體驗活動的設計等指標的感知普遍較低。然而,標識系統和解說系統的完整性又對游客的總體感知有著重大的影響。可見完善園區生態科普旅游的標識系統和解說系統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通過實地調研可以發現,椰子大觀園園區中只有簡單的標識牌,對于相關自然科學知識涉及卻較少,這是生態科普旅游所要注意的問題。另外一個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標識系統與解說系統的設計形式,不能只是對相關的科學知識進行簡單的羅列,要將復雜的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及符號進行表達,這是在開發生態科普旅游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第二個問題。考慮到椰子大觀園占地面積較大,所分區域較多,為避免單純的標識牌與解說牌的枯燥無趣,可以在設置簡單的標識牌和解說牌的基礎上,通過游客普遍使用的智能手機,掃碼獲得園區的帶有自動播報系統的智能地圖,這樣一方面通過實地的標識牌,加上智能地圖的語音播報系統,在參觀旅游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學習吸收科學知識。
3.4加大椰子大觀園科普場館的建設,推動生態科普旅游的發展在多數人的意識里,科普場館載負著更多的科學知識,通過椰子相關的產品、制作工具、標本等方式向大眾傳播。為提高科普場館的吸引力,促進園區生態科普旅游的發展,應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椰子大觀園科普場館的建設:一方面,通過增加裝飾元素,提高椰子大觀園科普場館的外形吸引力,因為園區以椰子為主,所以場館的建設可以充分考慮與椰子相結合,讓游客身臨其境,充分感受椰子文化;另一方面,綜合運用科學技術改變展示形式,通過豐富的方法來展示科學知識內容。另外,要加強對椰子大觀園園區中服務人員的培訓,既要提高他們的自身業務素質,又要提高服務水平,可以通過定期邀請專家對園區工作人員進行講座的形式,使知識儲備不斷更新,更能迎合游客對知識探求的渴望。
3.5改善生態科普教育基地,設計科普旅游體驗活動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游客對文昌椰子大觀園生態科普教育活動、體驗活動設計的感知度普遍較低。這說明文昌椰子大觀園的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還不夠完善,在生態科普旅游開發中要注重科普旅游基地的建設以及生態科普旅游體驗活動的設計。隨著體驗旅游的興起,游客期望能夠在旅游過程中,獲得獨特的體驗。例如靜態的椰產品制造工具很少能引起游客共鳴,可以讓游客參與到椰子產品的制作當中,在操作當中學習,提高興趣,加深印象;另外通過各種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能讓科學知識動起來,增添趣味性,寓教于樂,更能收獲更多的游客群體。這些項目活動一方面能夠讓游客獲取科普知識;另一方面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效果,給顧客留下難忘的印象,增加游客的滿意度和重游率。
3.6加大生態科普宣傳力度,提高市場的吸引力通過調查問卷的結果可知,游客了解椰子大觀園的途徑主要是通過朋友介紹,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親身體驗印象較好的情況下才會對身邊的朋友進行宣傳,所以要想做大做強園區的科普旅游工作,要加強生態科普的宣傳。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如“一站式”旅游網站———攜程網、去哪兒網等,成為獲取信息以及信息的主流媒體。近年來,微博、微信等也成為大眾了解信息、信息、傳遞信息的主要工具。文昌椰子大觀園生態科普旅游所針對的主要客源是行政事業單位職員和學生,是具有一定文化素養背景的人群,所以,采用與時俱進的宣傳媒介,才能提高宣傳的功效。針對文昌椰子大觀園的生態科普旅游客源市場,需要建立專門的網站,讓游客能夠線上感受椰文化的魅力,另外,要建立文昌椰子大觀園生態科普旅游的官方微博或微信,向游客傳遞和宣傳相關的旅游咨詢和活動。
參考文獻:
[1]曾鵬,王必尊,龍翎嵐.椰子大觀園的發展探析[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6,12(4).
[2]林鴻民.椰子生態文化:構造海南旅游亮點[C]//海南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二屆中國(海南)生態文化論壇論文集.海南:海南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05:4.
作者:鐘藝晴;王媛媛;代曉博 單位:海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