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戰略定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7年第6期
[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受著外部環境的考驗,有效應對這種考驗必須保持我們的戰略定力。推進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既要積極應對西方思潮挑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也要認清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偏向;還要把握國際環境演化態勢,奉行和平發展戰略抉擇不游移;同時又必須應對外部環境考驗,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不松懈。只有始終保持這些戰略定力,才能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大勝利,取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更好成果。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定力
黨的報告指出:“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盵1]這種國際情勢,不可避免地給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帶來外部環境的影響和考驗。新世紀以來,我們黨一再強調要應對“四大考驗”,其中就包括“外部環境考驗”。黨的報告再次提出要深刻認識“外部環境考驗”的長期性和復雜性,“保持戰略定力”。[2]那么,外部環境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什么考驗?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考驗的戰略定力是什么?應該如何保持我們的戰略定力?就此我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應對西方思潮挑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立論之本和興業之魂,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必須致力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指出:“馬克思主義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指導,為增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統一提供了堅實思想基礎。”[3]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容動搖的戰略定力。當今世界,西方國家憑仗其優勢傳媒力量和話語權,借助科學、藝術、學術交流的方式,極力對外傳輸其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而主導他國民眾的思想認知,這給好多國家造成了嚴重后果。上世紀的蘇東劇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侵蝕,致使這些國家的執政黨出現了思想混亂,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喪失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這些國家劇變后,大多又采取了以新自由主義為依循的發展模式,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貧富分化嚴重、社會矛盾加劇。蘇東國家所期望的經濟發展奇跡未能出現,反而造成長期經濟衰退局面。很多拉美國家也曾在20世紀后期將新自由主義政策奉為經濟發展的“法寶”,然而隨之而來的貿易自由化、財產私有化卻使這些國家的經濟幾近停滯,遭遇了“失去的十年”。可見,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盛行的一些社會思潮并不適用于其他國家。如何應對西方資本主義思潮的沖擊,是當今世界眾多國家面臨的緊要課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各種西方社會思潮也相繼涌入中國,對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構成挑戰。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對我國影響較大的主要有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普世價值”論、憲政民主論、公共知識分子論等。新自由主義極力鼓吹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實質是強化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否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民主社會主義企圖在不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資產階級統治的條件下,調和階級矛盾,實現所謂社會公平,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其本質不過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普世價值”論宣揚抽象的“自由、民主、人權、平等、博愛”等,兜售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以此來歪曲和取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憲政民主論則著力美化西方資產階級憲政民主體制,質疑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地位和依法治國的真實性,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就。公共知識分子論主張知識分子應成為超階級的公共事務的介入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望人”,其實質就是鼓吹知識分子要擺脫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共產黨的領導,做具有獨立性、批判性的所謂“意見領袖”。面對西方思潮對我國的侵蝕,我們應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人類思想史上,還沒有一種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如此廣泛而巨大的影響”。[4]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才得以誕生,并真正認清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和發展前途,明確了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找到了革命的正確途徑,從而取得了新民主義革命的勝利,創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又帶領全國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積極探索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并不斷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巨大成就,實現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確如所言:“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盵5]西方思潮在我國得以傳播并挑戰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其主要借口就是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時了。這種論調不是什么新鮮東西,早在100多年前的19世紀末,伯恩施坦就曾以此為借口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全面修正,實質是背離和否定馬克思主義。但此后不久,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結出卓越實踐之果,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開辟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紀元。
在上世紀末期,隨著蘇東劇變的發生,鼓噪馬克思主義過時了的論調又甚囂塵上。鄧小平就此明確指出:“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灰J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6]之后人們就看到,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也引領世界社會主義逐步復興。當然,隨著時代的變化,馬克思主義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但這絕不是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時了、無用了,從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價值和指導地位的理由。誠如所指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盡管誕生在一個半多世紀之前,但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它是科學的理論,迄今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人類社會至今仍然生活在馬克思所闡明的發展規律之中。實踐也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占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盵7]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馬克思主義堅持實事求是,主張對事物辯證分析,這絕不會過時、沒用;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致力于實現人民共同富裕,這絕不會過時、沒用;馬克思主義強調人民主體地位,爭取實現人民民主和社會公平正義,這也絕不會過時、沒用。應對西方思潮對馬克思主義的挑戰,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要維護和強化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權。
長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基于其強大信息技術綜合實力和優先發展起來的現代傳播體系,竭力推行其話語霸權。它們還通過各種方式培植我國某些接受西方價值觀的“所謂公共知識精英”,作為西方話語霸權的代言人,消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因此,我們首先要堅守馬克思主義話語陣地,增強理論自信,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同時要做好對外宣傳工作,講好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先進性和現實指導價值,講好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成就和基本經驗。當然,我們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絕不是認為在我國現時期只能有馬克思主義這一種思想,也不是認為西方社會思潮都是不好的東西。在任何時代和社會中,思想的多樣化存在都是一種客觀現象,許多思潮中也蘊含著積極有益的思想成分,我們應以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態度來對待西方思潮,并積極吸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但是,我們絕不能以西方思潮取代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指導地位,更不能搞指導思想多元化;而只能在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元指導、多樣發展”的思想文化格局。
二、認清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偏向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認為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變革發展的動因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推動下,人類社會依次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并且不可避免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邁進。這是人類社會演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進程。列寧指出,馬克思探明了作為一定生產關系總和的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對社會形態的活動和發展作出了“嚴格的科學解釋并給以生動描繪”。[8]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變革發展的一般路線和總的趨勢在演進過程中不會直線行進和一帆風順,“歷史常常是跳躍式地和曲折地前進的”。[9]有的國家或民族在發展階段或發展形式上會表現出某種特殊性,有的則可能遭遇這樣那樣的挫折甚至暫時的倒退,但這并不會違背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總的進程。馬克思主義的這種觀點為人們正確認識和推進人類社會的變革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南。然而,馬克思主義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觀點,一直受到資產階級的攻擊。他們“把自己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從歷史的、在生產過程中是暫時的關系變成永恒的自然規律和理性規律”,認為“共產主義是同至今的全部歷史發展相矛盾的”,[10]誣蔑共產主義是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然而,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誣蔑攻擊,擋不住歷史車輪的前進。
進入20世紀后,社會主義制度在多國相繼建立起來,資本主義國家又極盡軍事干涉、武力威脅、經濟封鎖、政治顛覆之能事,意圖搞垮這些國家。由于社會主義國家在發展中出現了失誤和挫折,有的國家在必要的改革探索中沒能經得住西方資本主義和平演變的攻勢,背離了正確原則和方向,以至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發生劇變,使世界社會主義遭遇嚴重危機。西方資產階級又借勢大肆鼓噪“社會主義失敗論”、“共產主義渺茫論”,還拋出了“歷史終結論”的說法,認為蘇東劇變,東西方冷戰結束,標志著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統治形式”,從此人類社會沒有別的進化途徑了,資本主義是唯一且永恒的選擇模式。然而,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遭遇了沉重打擊,這說明資本主義制度絕不是“終結”人類歷史發展的理想模式,想以此改變人類社會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歷史規律與進程只能是徒勞的。
鄧小平面對蘇東劇變后世界社會主義經受的嚴峻考驗,堅定地指出:“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11]尤其是中國,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形成了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在諸多生產和外貿領域位居世界第一,諸多尖端科技研發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國際影響和地位大幅提升。當今時代的發展態勢表明,世界社會主義正在走向新的復興,絕不會因為遇到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就“終結”自己的前進步伐和發展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是我們黨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結晶。在這三大規律中,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起著根本性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根據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所選擇和開辟的正確道路。但是,總有人借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困難、新問題,便質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性和正確性,鼓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違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歷史發展的路線,抱怨越改越糟、今不如昔,甚至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資本社會主義”、“中國特色資本主義”等論調。這些說法不是別有用心地蓄意歪曲和惡意攻擊,就是不明事理的糊涂認識。
指出:“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盵12]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立足于對中國基本國情的科學研判,提出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心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根本方略就是要改革開放。在建設發展的進程中,我們黨又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提出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和平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將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推向了新的境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堅定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倡導并積極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提出并著力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的戰略倡議。這些在新形勢下更好治國理政的科學部署,實現了我們黨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飛躍。
三、把握國際環境演化態勢,奉行和平發展戰略抉擇不游移
馬克思主義始終置身于時代變革潮流和國際環境演化之中,據此不斷更新思想認識,調整無產階級爭取解放的行動綱領。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深刻揭示了,由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建立,使得各國間形成了密切的物質和文化交往關系,也使得無產階級解放運動具有了國際聯合的必要性。而后,馬克思又強調指出:無產階級有責任“洞悉國際政治的秘密”,[13]揭露和反對資產階級對外殖民侵略和爭霸世界的戰爭政策,爭取創建一個“國際原則將是和平”的新社會。[1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是其不斷時代化的過程??茖W認識時代變化,正確把握國際環境演化態勢,是搞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必然要求。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任何國家的建設發展都離不開世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堅持獨立自主發展原則和自力更生的建設精神是必要的,這是我們的戰略基點,但是這絕不等于可以關起門來搞建設。近代以來國際社會的歷史發展已經表明,開放則興,封閉則衰。中國必須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必須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努力吸取有益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借鑒有利于我國社會進步的經驗。當然,對外開放也是有風險和挑戰的,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還存在許多不公正不合理的問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會借機對我國推行西化分化策略。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既要堅定對外開放政策,爭取一切對我國改革發展有利的國際條件和機遇,又要妥善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與挑戰。要搞好我國的對外開放,必須對國際環境有恰當判定,對其演化態勢有正確把握,從而制定合理有效的對外戰略。對外開放在戰亂的國際環境中是開展不起來的,必須致力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才行。自上世紀80年代初始,世界局勢呈現出由以往的冷戰對抗轉向總體緩和的趨勢,鄧小平以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作出了“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主題的判斷,提出中國要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利用現在有利的和平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15]基于這種判斷,鄧小平對中國的內外戰略作了一系列調整,為中國奠定了和平發展戰略的原則基礎。之后,中國一再強調: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生活要提高,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宣布:“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盵16]黨的十八大報告、報告再次重申了這一莊嚴承諾。這一戰略抉擇的基本內涵是: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促進與各國的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奉行和平發展戰略抉擇,符合中華民族崇尚“和合共生”的傳統文化精神,符合中國一貫堅持的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本質要求,也符合現今人類社會進步的時代潮流,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重要戰略抉擇,為我國對外開放確立了保障、開辟了道路。然而,面對中國的振興和崛起,美國等西方國家仍用“國強必霸”的舊邏輯來看待,認為一個占世界人口1/5還多的國家,其高速發展必將引起世界能源、資源、市場需求的激烈競爭,必將謀求世界霸權。所以它們不斷地制造和散布各種“中國威脅論”,處心積慮地要遏制中國。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外都產生了一種疑惑: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是不是中國的外宣說詞?對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曾多次作過明確回答。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堅定表明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的同時,也結合外部環境的考驗,對其實施作了創新性闡發并采取了相應重要舉措。首先,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不容許針對中國的正當權益而生事。有人認為中國宣告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外交上示弱的表現。這種看法是極其錯誤的。指出:“中國不覬覦他國權益,不嫉妒他國發展,但決不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17]針對挑戰我國核心利益底線的行徑,如釣魚島問題、南海爭端問題、美韓部署“薩德”問題、中印邊界對峙問題等,中國都采取了堅定強硬而又公正合理的措施妥善應對,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也維護了地區和平與穩定。其次,秉持正確義利觀。明確提出并闡發中國在對外關系上的正確義利觀,強調要做到義利兼顧,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要恪守互利共贏原則,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絕不能唯利是圖、斤斤計較。這種外交義利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新形勢下,只有堅持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統一、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相結合,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才能為我國和平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進一步營造穩定有利的外部環境”。[18]再次,要著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F時期人類面臨諸多共同發展難題,需要各個國家同舟共濟、協力應對。國外有種論調把中國說成是國際體系中坐享其成的“搭便車”者,這是荒唐的誣蔑。在當今國際舞臺上,中國積極發揮著負責任大國的作用,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就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著巨大助推作用。中國已同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同30多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產能合作,同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為沿線國家提供18萬個就業崗位。黨的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19]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抉擇必將越來越彰顯出巨大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
四、應對外部環境考驗,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不松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不僅是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大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從國際環境視角看,我們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征程中,始終將黨情與國情、世情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考驗。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了我們黨面臨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并認為這“四大考驗”將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黨的十八大報告、報告中都作了強調。前三個考驗主要源于國內發展問題,我們黨作為執政黨是有條件主動有為地掌控和應對的,后一考驗則來自國際社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復雜和嚴峻程度也比前三個考驗更甚。因此,我們黨一再強調,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經受著嚴峻的外部環境考驗。特別是蘇東劇變的發生,使蘇共及一些國家的共產黨喪權亡黨,也有一些國家的共產黨發生了分裂或黨員人數銳減,甚至不少左翼政黨也受到嚴重沖擊。中國共產黨不可避免地也面臨外部環境的挑戰和考驗。外國敵對勢力竭力誣蔑抹黑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渲染西方的多黨制,試圖將其移植到中國來。他們還想方設法地在中國拉攏、培植親西方勢力,利用他們制造事變,想搞亂中國,搞垮中國共產黨。
對此,鄧小平一方面強調要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不動搖,一方面又強調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他堅定地表示:世界上想整我們的人有的是,“我們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要維護我們獨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們絕不能示弱。”[20]“如果沒有共產黨的領導,不搞社會主義,不搞改革開放,就嗚呼哀哉了,哪里能有現在的中國?”[21]“什么威脅也嚇不倒我們。我們這個黨就是在威脅中誕生的,在威脅中奮斗出來的?!盵22]時至今日,我們黨面臨的外部挑戰仍然很嚴峻,西方敵對勢力利用其強勢話語力量,不斷掀起誣蔑攻擊中國共產黨的風潮。對此,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形象地講,長期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就是要不斷解決‘挨打’、‘挨餓’、‘挨罵’這三大問題。經過幾代人不懈奮斗,前兩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挨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爭取國際話語權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彼€堅定地表示:“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腦子要特別清醒、眼睛要特別明亮、立場要特別堅定,絕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動搖?!盵23]當今世界,除了外部敵對勢力給我們黨造成的挑戰考驗外,還有國際演化態勢帶來的風險考驗。雖然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但整個世界并不安寧。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更加頻繁,交鋒更加劇烈;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地區沖突和局部動蕩此起彼伏;國際恐怖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和領土爭端頻繁發生;糧食安全、金融貿易安全、能源資源安全、氣候環境安全、信息網絡安全等問題更加突出。這些問題都會對我國產生影響,形成挑戰。這些影響和挑戰無不考量著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考量著我們黨正確判斷國際局勢、制定正確對外戰略的能力和水平。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經得住外部環境考驗的,我們的基本對外戰略方針是正確合理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客觀有效的,化解了諸多風險和挑戰,抓住了有利發展時機,贏得了較好的發展機遇和條件。但是不可避免地在某些方面也存在著應對不力、“本領恐慌”的問題。
就此,指出:認識世界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是一個極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課題。要樹立世界眼光、把握時代脈搏,要把當今世界的風云變幻看準、看清、看透,從林林總總的表象中發現本質,尤其要認清長遠趨勢。他提出要求說:“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匾暩鞣N風險和挑戰,善于化危為機、轉危為安。”[24]面對外部環境考驗,我們既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又要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打鐵還需自身硬”,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完善黨的領導是保障。從現時期來說,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必須從嚴治黨,而從嚴治黨重在搞好反腐敗斗爭?!案瘮∈俏覀凕h面臨的最大威脅。”[25]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著力整飭“四風”問題,依法嚴懲了一批腐敗分子,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形成了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反腐高壓態勢,端正了黨內政治生活,凈化了黨的政治生態。但是,也要看到,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腐敗問題雖然發生在我們黨內國內,但很多腐敗問題與外部環境有著關聯。近年來,中國積極參加國際反腐合作,致力于推動構建國際反腐敗協同治理機制。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北京峰會正式通過了中國主導起草的《北京反腐敗宣言》,建立了亞太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形成了《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高級原則》和《二十國集團2017-2018年反腐敗行動計劃》;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就加強反腐敗合作達成重要共識并寫入《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中國積極與有關國家合作,開展反腐追討“天網行動”,不管腐敗分子逃往何方、藏身何處,都要緝拿歸案、繩之以法。這樣,使反腐敗斗爭內外兼治,才能贏得決定性勝利。
黨的報告提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要增強八大本領,其中就包括“增強駕馭風險本領”。這首先是指國內發展會遇到的風險,無疑也包括來自外部環境的風險和考驗。只有不斷增強駕馭風險本領,我們黨才能真正做到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堅定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2][19][25].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3][12][17].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
[4][7].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
[5]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N].人民日報,2017-09-30.
[6][11][15][20][21][2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383,382-383,281,319-320,326,345-346.
[8]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7、420.
[13][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61.
[16]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6.
[18].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深刻領會習關于外交工作的講話精神[N].人民日報,2013-09-10.
[23].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6(9).
[24]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4-11-30.
作者:鐘曉雅;李愛華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