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刺繡在時尚界的新風尚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明日風尚》2018年第4期
眾所周知,貴州是個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現存17個少數民族在此居住。各民族其各具特色的豐富民族文化使貴州有了"文化千島"的美稱。其中刺繡圖案更是展現了貴州少數民族的特有風貌。漢民族的四大繡品多以傳統吉祥題材和戲文故事為主要內容,而貴州少數民族的繡品圖案則多以具有古老文化民族傳說故事及其特有的巫術故事等內容為題材。
1.貴州少數民族刺繡手法與圖案的基本介紹
圖案內容主要包括本地區本民族的神話、史詩中的圖騰自然神、英雄神、祖先神以及各種表意事的藝術符號。刺繡材料多當地取材,貴州少數民族刺繡的傳統材料有紡織類、金屬類、紙、動物類、植物類等幾十個種類,如當地產的土布、麻布、綢面、棉線、麻線、絲線、蠟染布、馬尾、貝殼、石頭、薏仁珠,外地進入的銅錢、銅扣、銅片、錫箔紙、銀箔紙等,現今,化工類材料也被引入刺繡的原材料,其中有玻璃、塑料扣以及工業棉布、化纖布和化纖線等。同時,勤勞聰明的少數民族刺繡手工藝者們還發明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獨特工藝,如編辮、折皺、戳嵌、堆疊、剪貼、纏繞、鋪繭、縫綴、破絲、挑花等技法。編辮繡,是把編成辮子帶狀的繡線,按著描繪好的圖案底樣從外圍往內部,纏繞鎖扣循環而成。折皺繡,是編好的辮帶,在底樣上來回折疊、鎖扣。其呈現出的藝術效果是波浪型的折疊辮帶,鎖扣方向為上上下下來來回回,秀出的圖案會凸顯出來,呈現一種的淺浮雕的感覺。苗族的破絲線繡,則是將一根絲線剖成數根,把它們打摸光滑后,按照平繡的方法進行繡花創作,其特點是針腳平整,最后用絞針來鎖圖案花邊,最終達到一種平滑光亮的優雅的藝術效果。
貴州三都縣水族特有的民族刺繡馬尾繡,繡法和材料也獨具特色,它的繡法是以馬尾鬃毛為中心,再以白色的絲線在其上進行螺旋形纏繞編織,這樣就做成了所謂的馬尾線,用這種特有的馬尾線繞著圖案的外圍邊緣,先盤出這個紋樣的外輪廓,最后中間的圖案以彩色絲線秀出填色,這樣的紋樣圖案外輪廓會突起,獨具特有的立體感。貴州少數民族刺繡圖案的內容,大都來原于其各自的生活,如住在江水附近一帶的民族,多以魚、蝦、蟹、水紋等作為題材。而住在高山里的民族,則會以飛鳥、山花、彩蝶、蟲蟻、家禽等來作為題材。同時所有的苗族,都喜歡將苗族古老歌謠中那些歷史傳說故事里的人與物作為其創作的題材。如他們的節日祭典的盛裝,都會繡以龍紋。龍的造型也是各種各樣的。苗族把龍視為能呼風喚雨、同時是帶來五谷豐登的吉祥神物。馬尾繡的起源現已無從考證。顧名思義,馬尾繡似與馬尾有關聯。據當地傳說,龍女騎著用魚化成的白馬到水族地區傳授水族繡娘馬尾繡技藝。魚是水族的圖騰,馬是水族古代的重要的商業運輸工具,水族人便產生出這優美的傳說。馬尾繡紋樣主要有動物,如魚、龍、鳥、蝴蝶、蝙蝠、鳳等,植物紋樣為花果枝條。其它紋樣有太陽、月亮、云彩、銅錢紋、銅片、閃電紋及表示吉祥和四季節令的利、吉、祥、春、夏、秋、冬等水書文字。
2.貴州少數民族刺繡圖案文化在時尚界的新風向
貴州少數民族的刺繡藝術珍寶如何能跨越百年守候,從大山走到城市?在北京,一場名為“依文•永不遺失的繡夢”EVECINA高級時裝秀,將中國大山中的民族刺繡以時尚的姿態展出,將這原本將要消失的貴州民族的文化瑰寶,變成最新的藝術符號展示在當代的舞臺上。依文的設計師的設計理念為“時尚與簡約”,他們的設計作品以分解和再現傳統民族手工藝傳統文化,并與西方現代時尚融合,這樣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情,一種能被現代中西方共同接受的藝術視覺成果。同時,為了和國際化的工藝藝術接軌,其建立了民族工藝圖案紋樣的數據庫,利用數據共享的方式,吸引全球各大高端設計師和創意設計公司來參與圖案的重新設計和推廣運用。以便將民族圖案元素真正融入時尚產品并出現在現代時尚生活中。同時,依紋公司在中國建立多個民族刺繡博物館以及貴州偏遠地區建立手工藝刺繡作坊,如今已吸納貴州地區的少數民族繡娘加入其中創作,無形為少數民族偏遠地區增加就業崗位,減少留守兒童做出了貢獻。
隨著貴州的少數民族民族刺繡作品走出大山,給世界新的時尚元素帶來了別具風味的原始民族風情。此外依文集團更在非遺項目數字化保護上取得成效,通過廣泛的創意交流活動吸引全球品牌、創意、設計、藝術家等參與進來,讓中國傳統的民族手工藝與世界美學能同等對話。當今已經有很多機構為貧困地區數千繡娘在深山中建造工作室、博物館,技藝傳承職業學校,同時也努力提煉出寶貴的民族刺繡圖案藝術文化,用時尚和現代商業的方式改變深山匠人的命運,更讓民族手工藝實現系統的、專業化研究及再發展和應用產業化的研究,這一切的努力最終將推動民族刺繡手工藝走上時尚化、產業化、國際化之路。
參考文獻:
[1]張道一.中國民間藝術研究[M].貴陽:貴州美術出版社,1987.
[2]梁恒.湘矜苗繡裝飾圖案元素研究[D].湖南大學,2007.
[3]田魯.苗族刺繡中的象征符號[J].設計藝術,2007.
[4]朱熙.淺談貴州苗繡圖案的藝術審美價值[J].大眾文藝,2012.
[5]豐蔚.傳統苗繡工藝的現代應用性探析化藝術評論,2011.
[6]王亞麗.苗繡藝術及其工藝在商級時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09.
[7]韓會慶.論貴州苗繡的開發和利用機.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
作者: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