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美術課堂滲透德育教育之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小學美術課程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在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提倡核心素養的今天,美育受到了各方面重視。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用最為直觀、具體的方式進行闡述、教學,擺脫了枯燥無味的說教形式,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無聲滲透德育知識,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德育教育
美育和德育是學生成長中陪伴一生的永久課題。教師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除了幫助學生學會基本的繪畫方法、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建立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健全人格,促進全面發展,是我們要著重思考解決的問題。
一、小學美術課堂滲透德育教學優勢分析
(一)課程內容豐富性小學美術因年齡不同,低、中、高年級各階段課程要求也會不同。從中、低年級的興趣培養、兒童繪畫、手工制作到高年級的造型、欣賞、歷史人文課程的加入,在造型表現、綜合探索、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環節要求也不同。細化美術學科,可分花鳥、山水、人物畫、書法、民間手工藝、油畫、版畫、雕塑、建筑、戲劇、戲曲等多個領域。德育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從小學階段德育教育注重的是對人素質培養,所以,結合美術課程豐富性,在教學中傳遞德育是小學美術滲透德育教學優勢之一。
(二)課程安排的趣味性藝術的起源問題一直被學術界稱為“斯芬克斯之謎”,游戲說是其中一個。以德國著名美學家席勒和英國學者斯賓塞為代表的專家們認為:藝術起源于游戲,它是眾多理論中較有影響的一種。低年級的美術課堂教學從行為學上可以定位為游戲。兒童天性就喜歡做游戲,這里面充滿了趣味性:喜歡玩捏超輕黏土的雙手,將來可能就成了建筑師;喜歡到處涂鴉的雙手,未來說不定成了畫家。當小學美術課程中加入趣味元素之后,學生不論是在提高興趣還是課堂專注度都會有很大提升,在此時滲透德育會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課程形式多樣性美術課堂教學通常會采用新授課程、小組討論、作品創作、評價交流、課后拓展等流程進行,而在多媒體設備日新月異的今天,學校建立專業藝術課堂場室來進行美術教學。美術課堂已經從“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模式中跳脫開來。在實物投影儀、一體機、電腦、平板IPAD、電子課桌、高速網絡等新型科技設備大量投入的今天,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互聯網三者的靈活互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多樣性的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在傳播速度和廣度上來說,無疑會起到“幾何級數”增長的效果。
二、小學美術課堂滲透德育教學有效途徑
(一)課程內容助力德育教育在小學美術課本中,部分課程內容很有教育意義,教師在課堂授課時就可進行德育教育。例如,人美版美術教材《大樹的故事》一課中,可通過森林里小動物與大樹的親密生活關系教導學生保護樹木,愛護環境,珍惜綠色資源,并可拓展到書本、作業本都是由大樹加工而來,浪費紙張就是在砍伐樹木,浪費資源,從而教育學生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更要勤儉節約,反對浪費。在《保護水資源》一課,更加清晰明確了全球水資源的緊張局面,用沙漠地區干涸土地、枯萎植物、惡劣生存環境等圖片與資料來直觀告訴學生水資源對生存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保護問題,并由此引出如從身邊點滴事做起,保護水資源及水資源的純凈。學生能從中快速學習認知德育知識并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
(二)欣賞課程促進德育教育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世間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發現美、欣賞美、養成美的心境是小學美術課程貫穿課程始終的。美術課程中欣賞課占一定比例,如,在《建筑藝術的美》一課中,通過欣賞中外不同時期著名建筑,帶學生領略東西方建筑文化差異,感受不同國家歷史背景下建筑的不同作用,開拓學生視野,發現不一樣的美。進而滲透德育知識,告訴學生如何做一名文明參觀者。
(三)動手實踐推動德育教育設計應用領域是四維目標中的一部分,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進行草圖設計、制作,通過幾人一組的形式,完成大型手工作品。例,《彩球的設計》一課,介紹了多種制作彩球方法,學生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在制作過程中受到工藝,材料,時間等多方面的限制,光靠一己之力無法順利完成,學生根據自己特長分工、協作,在互幫互助不斷溝通調整的學習氛圍中,完成作品。學生分享成功喜悅的同時,教師可以將彩球串在一起布置班級,既美化環境,又創造凝聚力。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溝通、理解、尊重,共同承擔、解決問題并分享喜悅,從而推動了德育教育的展開。
(四)人文歷史升華德育教育藝術貼近生活,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從很多著名的書法、繪畫藝術家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家鄉的熱愛。這種對故鄉的依戀或許是他們兒時期待的,是他們童年最熟悉的。從《人民藝術家齊白石》這一課學到,齊老先生對于花鳥,昆蟲有著獨特的情感,《花鳥工蟲冊》這一書就是情感表達的最好體現。在《家鄉的小吃》《家鄉的藝術》《家鄉的老房子》《家鄉的歷史和發展》這四課中,學生通過對衣食住行、文化藝術、歷史發展等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構建三維立體的家鄉概念,激發出對家鄉的熱愛。這就是藝術與人文相結合,高于生活的一種表現。
三、結束語
美術課程對于學生成長有著深遠意義和影響,德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美術課堂中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點滴滲透,要充分研讀課本,吃透吃準教材,在完成專業的美術教學工作前提下,潤物細無聲地開展德育工作,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層次,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洪峰.讓美術課堂洋溢德育的氣息—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滲透德育的研究[J].江蘇教育,2011,(1).
[2]鄭國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方法[J].新課程•小學•經驗交流,2012,(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8:1一35.
[4]尹少純.美術課程標準解讀[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3:25一28.
作者:王佳;李敏蕾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新康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