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的程式性及即興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民族民間舞是一種具有文化特征的優美舞蹈,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對美的理解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舞蹈。通過對民族民間舞進行相應的研究,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對當地的生活文化氛圍擁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對于民族民間舞的繼承和發展也有著極大的幫助。本文主要闡述了民間舞的程式性和即興性,從而為促進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的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程式性;即興性
根據傳統民族民間舞的研究人員所進行的研究顯示,群眾性、繼承性、即興性等特點作為民族民間舞最主要的熱點,對于民族民間舞在當前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而這其中,民族民間舞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具有規范性,舞姿因人而異,具有很強的隨意性。人們在跳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其中的動作不僅具有較為固定的動作和穩定的形式,同時也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隨意發揮,使舞蹈富有新意。因此民族民間舞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程式性特征,只有進一步理解民族民間舞在形式上的特點,才能更好的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民間舞蹈。
一、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的程式性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之中形成和發展出了豐厚的文化積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國廣大地域中的56個兄弟民族。各民族之間由于生態環境和歷史發展的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文化背景。而歌舞作為人類與生俱來,本能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是通過肢體姿態來抒發、表達情感、傳達生產、生活情景的。不同的民族,因生活環境、生產方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最終形成了從韻律到風格各顯異彩、斑斕奪目的原生態民族民間舞蹈。以苗族舞蹈為例,苗族舞蹈不僅具有優美的動作,并且苗族群眾在進行舞蹈表演與創作的過程中,都會選擇固定的場地、時間和人員。并且還規定了什么人跳哪種舞,哪種場合跳哪種舞。而這就是所謂的“程式化”。“程式化”作為民族舞蹈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標志,如果苗族舞蹈在發展的過程中擁有極高的水平,則說明苗族舞蹈的程式化程度越高,具有著自身獨有的內涵特征。舞蹈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標簽,是集中了民族群眾的智慧創造的,不僅從中充分的體現了這個民族的勞動生活和信仰活動,同時也充分的體現在了人民群眾的婚喪嫁娶中,充分的表現出了整個民族的共同理想,形成一個共同的舞蹈方式,并演變為民族文化代代傳承。但是相比于舞臺舞的程式性是以觀眾為主要需要進行發展的,民族民間舞的程式性不僅是自娛自樂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實際功能的需要,并沒有嚴格的規范性。
二、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的即興性
原生態民族民間舞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具有一定程度的程式性,同時也具有明顯的即興性。之所以會有如此的特征,主要是因為民族民間舞的表演者并非職業藝人,且舞蹈節奏、動作次數也會因為不同人群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形式,這也就形成了即興性與程式性的統一。根據相關人員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由于自身的特點,因此自身即興性在各個民族的民間舞蹈中都有所體現,即使是莊嚴的宗教信仰類舞蹈也能體現出鮮明的即興性特征。比如查瑪舞作為蒙古族人民流傳最為廣泛的舞蹈,雖然這種舞蹈主要是在喇嘛教寺院中跳的一種舞蹈,并且喇嘛教寺院在當地是一種神圣的宗教,但跳查瑪舞的人員依舊會在舞蹈中加入大量的即興發揮的成分。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在肅穆莊嚴的宗教氛圍中創造一個歡快輕松的氣氛,同時也能夠讓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對于自身熟悉的民族風俗擁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原始薩滿教的巫師在行巫時也大多會即興而舞,通過在精神上達到恍惚的狀態確保自身能夠得到神明的指點,也是一種具有程式性和即興性相結合的舞蹈。并且民族民間舞在即興性的特征中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程式性。雖然舞蹈人員在跳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舞蹈動作都不盡相同,因此在外行人很容易被當做是沒有規律的亂舞,具有明顯的即興性。但是在內行人看來,只要是民族民間舞,舞蹈人員的舞蹈動作都有一定的內在規律,并且都是在一定的動作規則內進行舞蹈的。但是由于這種動作規則并不具有嚴格的規定,從而導致舞者在舞蹈的過程中可根據起舞時的情緒進行變化和調整,充分的體現出了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的即興性。
三、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的程式性與即興性是辯證統一的
民族民間舞的即興性是其產生的基礎和發展的動力,也是不同民族風格形成的關鍵,對于不同民族民間舞蹈形成和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在外行人看來民族民間舞的即興性是一種毫無規律的隨意亂舞,致使部分民族的民族民間舞在當前的發展過程中遇上了一定的阻力。但是實際上,民族民間舞的即興性也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進行“即興”舞蹈的,而這個其中的規律,就是程式性在民族民間舞中的體現。各個民族民間舞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程式上的差異,從而導致各個民族的民族民間舞出現了不同的表現風格。程式性也是規訓身體的表現,各個民族成員只有服從民族舞蹈的程式性,才能使民族舞蹈得以傳承。因此,民族民間舞的即興性特征和程式性特征是對立而又統一的關系。以花鼓燈為例,作為安徽傳統的舞蹈形式,花鼓燈是在一個大的程式性的框架下進行的一種演出形式,具有固定的演出程序。人們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進行大花場、小花場和后場小戲的演出,同時還要在十分完整的舞蹈形式、舞蹈動作中進行相應的舞蹈。同時,花鼓燈也有著藝人自由發揮的空間。比如在“大花場”的演出中,雖然舞蹈演員需要在規定的各種隊形中進行相應的舞蹈動作,但表演者也可以依據個人特長采取不同的騰躍方式進行即興表演,有利于促進自身魅力的充分展現。因此,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的程式性與即興性是辯證統一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原生態民族民間舞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具有程式性的發展,同時還需要推動自身即興性的發展,并且還要在發展的過程中充分掌握好二者之間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才能更好的研究各民族舞蹈的特點和藝術形式,更好的傳承各個民族的舞蹈文化,對于我國原生態民族民間舞在當前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戰飛.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的程式性與即興性解讀[J].藝術品鑒,2016,4(5):20.
[2]王紅亮.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的程式性與即興性[J].音樂生活,2017,4(9):80-81.
作者:梁宗斌 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