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目標與原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是鞏固和發展壯大愛國統一戰線的重大時代課題。加快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要求,是鞏固和壯大愛國統一戰線的客觀需要,是黨派團體加強自身建設的迫切需要。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一致性與多樣性統一,堅持系統性,堅持分類施策,堅持掌握政策,著力培養黨派團體舉旗人的政治定力、人格魅力、領導能力、影響力和凝聚力。
【關鍵詞】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原則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統一戰線只有順應新時代適應新要求才能實現新發展。鞏固和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必須不斷破解時代課題,而加快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就是當前一個重大理論和現實課題。強調,培養使用黨外代表人士,是我們黨的一貫政策。要加大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使用工作力度,努力培養造就一支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較強代表性和參政議政能力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是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強黨派團體舉旗人隊伍建設。加快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關系到鞏固和壯大愛國統一戰線,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對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具有重大意義。
一、加快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的戰略意義
(一)加快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多黨合作是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和政治優勢。愛國統一戰線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黨派團體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主體。黨派團體舉旗人是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的堅定擁護者和直接參與者,是黨派團體中的關鍵少數。加快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能為多黨合作事業培養一批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積極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黨外代表人物,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加快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能更好團結各黨派、各團體、各階層和社會各界人士,鞏固和擴大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確保我國政局穩定和社會和諧,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向前發展。
(二)加快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是鞏固和壯大愛國統一戰線的客觀需要統一戰線作為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總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是我們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戰略方針和政治優勢。統一戰線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各個歷史時期都匯聚了大批與我們黨親密合作的優秀人才,保證了統一戰線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不斷發展壯大。統一戰線的基礎在人,關鍵也在人。中共中央文件指出:“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適應統一戰線鞏固壯大的新要求,事關推動新形勢下統一戰線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鞏固和發展新時代統一戰線同樣需要廣泛團結凝聚各黨派、各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其中重點是黨派團體舉旗人,因為他們是最具社會影響力的代表人士,是黨派團體中的關鍵少數,是統一戰線事業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黨派團體舉旗人,發揮黨派團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獨特優勢,團結他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貢獻力量,不僅是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要求,也是共同致力于黨和國家偉大事業的必然要求,對鞏固和發展壯大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加快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是黨派團體加強自身建設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高度重視參政黨建設,多次指出,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必須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推進新老交替、政治交接,確保多黨合作事業可持續發展。今年2月6日,在與黨外人士座談時又強調,同志們要把參政工作做好,也要不斷提高本領。要加強派思想、組織、制度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會制度以及各項議事決策制度,增進班子成員團結,提高各級領導班子成員的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提高到新水平。加強參政黨自身建設,舉旗人培養是關鍵。舉旗人培養是派思想、組織、制度建設和領導班子建設的根本要求,是參政黨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參政黨功能、優勢、作用發揮的重要前提,是檢驗參政黨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志。加強新時代參政黨建設,迫切需要加快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
(四)加快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是黨派團體政治交接的特殊需要習在黨的報告中指出:“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支持派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要求更好履行職能。[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搞好新時代黨派團體政治交接。新時代的黨派團體政治交接是多黨合作事業根基永固的重要保障,事關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安全,事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鞏固發展,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派團體搞好政治交接,就必須弘揚派老一輩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優良傳統,堅定理想信念,增進政治認同,保持和增強政治定力,不忘多黨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搞好黨派團體政治交接,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只有加快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才能確保派的優良傳統不斷弘揚、與時俱進;確保黨派團體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親密友黨關系不斷發揚光大、薪火相傳。也只有加快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才能更好地發揮黨派團體中“關鍵少數”作用,并通過他們動員、組織和影響社會各界、各階層人士,從而“匯聚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合力。”[2]
二、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的目標
要求黨派團體舉旗人是指派和相關團體中政治堅定、業績突出、群眾認同的旗幟性領軍人物,既是黨派團體的負責人,更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率領黨派團體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杰出黨外代表人物。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是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習高度重視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提出要從戰略高度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強調“黨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點是科學使用、發揮作用,關鍵是加強培養、提高素質”[3]。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統一戰線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為指導,遵循《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規定的“政治堅定、業績突出、群眾認同”標準要求,從制高點、支撐點、平衡點著眼,注意代表性、典型性、先進性、權威性,在政治定力、人格魅力、領導能力、影響力、凝聚力上下功夫,突出加強政治建設,著力提升能力素質,努力成為黨派團體政治方向的舉旗人、服務大局的引領人、參政議政的示范人、服務群眾的貼心人。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政治建設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這一思想既是黨派團體和中國共產黨合作共事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又是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和發揮作用的指導思想。用這一思想指導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要堅持政治建設統領。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4]”。這既是新時代對執政黨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對參政黨建設提出的新標準,為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提供了重要依據。用政治建設引領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最重要的就是學懂弄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使之轉化為高度的政治自覺、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強大的工作動力,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統一認識、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遵循指示,攜手新時代、貫徹新理念、聚焦新目標、落實新部署,促進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的大團結大聯合,共同為實現中共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奮斗。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要按照“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增強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5]要求,著力培養他們的政治定力、人格魅力、領導能力、影響力和凝聚力。
(一)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黨派團體舉旗人的立身之本,關系著舉什么旗、為誰舉旗等重大問題。黨派團體舉旗人有政治定力,才能方向明身子正步伐穩。提高政治定力,要求黨派團體舉旗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當前最重要的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中國共產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權威,自覺維護在全黨和黨中央的核心地位,始終堅持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信共產黨的、聽共產黨的、跟共產黨走。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
(二)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黨派團體舉旗人的修身之道,關系能不能舉旗、旗幟能否高高飄揚的問題。黨派團體舉旗人提升個人魅力,首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把個人前途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且既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在奮斗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其次要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從體現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優勢特點來強化黨派團體意識,履行參政黨職能,發揮積極作用,增強歸屬感。再次在思想道德上加強修養,堅持操守,培養高尚人格。做到大氣、大度,寬眼寬胸,正氣、正派、正直;謙虛、文明、禮讓。敬畏法律、敬畏紀律、敬畏歷史、敬畏人民,敬畏自然,講團結,講奉獻,用自己的美德、清廉和真情做表率,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精神影響黨派和團體。
(三)領導能力領導能力是黨派團體舉旗人的成事之基,關系到為什么能舉旗、舉旗舉得穩不穩的問題。領導能力是舉旗人履行職責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和領導素質,現代治理能力離不開領導干部的領導能力[6]。黨派團體舉旗人領導能力提升要著力發揮帶領和引導兩個作用,帶領求方向,體現決策力;引導聚力量,展示影響力。培養和提升黨派團體舉旗人領導能力,一靠自身努力,重點是加強學習,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近代史、黨史、各黨派團體歷史,學習領導科學理論和領導方法。二靠組織培養,把理論培訓與實踐鍛煉結合起來,在實踐中經受考驗,提高才干,增強擔當,磨煉意志。
(四)影響力影響力是黨派團體舉旗人的事業之魂,關系憑什么舉旗、舉不舉得好的問題。黨派團體舉旗人提升組織影響力,一要在思想政治強的前提下,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行業代表性強,是真正的行家里手,是專家才有權威。二要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勇于創新、敢于擔當,業績好、貢獻大,有貢獻才會有影響。三要時刻注意自身形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充滿正能量,展示真善美。
(五)凝聚力凝聚力是黨派團體舉旗人的成就之源,關系怎么舉旗、旗下有多少人的問題。黨派團體舉旗人提升凝聚力,首先體現在動員力,能把黨派團體的人組織起來,向著一個共同方向前進。其次體現在號召力,能在黨派團體中一呼百應,引領大家為著一個共同目標努力奮斗。再次體現在統御力,一種主要靠非權力因素影響,比如個人的素養、品德、學識、閱歷、經驗、貢獻、社會地位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所形成的能力,有統御力就能把黨派團體的人捆在一起,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黨派團體的人形成向心力、凝聚力,最終形成強大合力,不斷創造輝煌業績。
三、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的前提和根本。強調,做好新形勢下的統戰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7]。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的第一原則和根本保證。黨的報告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8]”黨的領導是全面的,自覺維護黨的領導是做好政治交接工作的總要求和根本遵循。在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中堅持黨的領導,一方面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加強對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工作的組織領導。另一方面,要通過教育培訓,使黨派團體舉旗人增強黨的領導觀念,自覺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二)堅持一致性與多樣性統一堅持一致性與多樣性統一是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的基本方針和重要原則。在黨的報告中指出:“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的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9]習在黨的報告中強調鞏固和發展壯大統一戰線,要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首先要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找到最大公約數,擴大共識,畫出最大同心圓,增強一致性。其次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包容差異,包容多樣性、引導多樣性。一致性包含多樣性、引領多樣性,多樣性可以豐富一致性。
(三)堅持系統性系統性原則是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的方法原則,貫穿于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的全過程。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樹立“一盤棋”思想。第一,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既是黨派團體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責任,應納入干部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做到統一領導、統一計劃、統一管理、統一培養使用。第二,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離不開黨內多部門協調配合,需要包括統戰、組織、人事、宣傳、教育、財政等部門的共同努力,做到目標上有機銜接、政策上統籌考慮、責任上同步落實、工作上整體推進。
(四)堅持分類施策堅持分類施策因人施策是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的針對性原則。習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現在,黨外知識分子隊伍構成更加多樣,需要針對不同特點分類施策。黨派團體的多樣性、層次性、差異性、復雜性等特點決定其舉旗人培養同樣必須堅持分類施策。不同的黨派團體、不同的舉旗人有不同的特點,他們的思想動態、基本狀況、內在訴求各不相同,分類施策才有針對性、現實性,才符合規律、適應需要,才會有實效。所以,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采用個性化方法,量體裁衣,而不能搞一刀切、一個模板。
(五)堅持掌握政策強調“統一戰線是做人的工作”[10],政治性政策性很強。加快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要掌握政策,掌握政策是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的關鍵。統戰工作是靠政策吃飯的,政策和策略是統一戰線的生命。能不能全面掌握政策、能不能在實際工作中把握好分寸,直接關系到統戰工作的成效[11]。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掌握了政策就把握了培養的方向和原則。在新時代黨派團體舉旗人培養中,物色和發現要依據政策,教育和培養要遵循政策,選拔和使用要符合政策,管理和監督要把政策貫穿始終。
參考文獻:
[1][4][5][8][9]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50,51,16,32.
[2]人民日報[N].2018-02-15(1).
[3]人民日報[N].2015-05-21(1).
[6]領導力與領導藝術[M].北京:人民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5:4.
[7]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73.
[10]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04.
[11]周述杰.關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思想探析[J].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2).
作者:周述杰 單位: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