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保障下空巢老人養老困境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新時期“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逐漸顯現并迅速成為全社會無法回避的焦點問題。通過對鄭州市A鄉空巢老人養老困境的調查與分析,發現他們普遍存在經濟供養不足、身體照料不周以及精神慰藉缺失等困境。據此,提出政府要完善農村基本保障制度;兒女們要繼承并發揚傳統孝文化;個人要不斷提高自養意識等對策。
關鍵詞:城鎮化與老齡化;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
一、國內外文獻
麥克瓦恩等一些國外學者認為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主要體現在:經濟支持、生活照顧、精神撫慰。麥克瓦恩?吉等通過對贊比亞人口流動狀況的調查,發現大多數青年流動務工人口喜歡呆在城市,追求豐富的生活而很少回家鄉看望老人。在研究阿爾巴尼亞的跨國移民問題時,朱莉vullnetari有兩點看法:一是兒女由于付不起路費而減少了對老人的關心。二是第三組織以及政府養老機構由于能力有限導致農村老人貧乏的保障制度和低水平的保障程度。
二、文獻述評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以前的國內外學者們對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都很關注,也做了大量的分析和調查。國外的學者們主要是側重于空巢老人生活或經濟狀況和養老方式的研究,試圖去滿足其基本生活需要、改善老人的生活質量;國內的學者們則是更側重于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與關懷,試圖去豐富老人的精神世界,滿足其精神需要。國外的文獻研究固然十分值得借鑒,但這與我國農村老人的實際養老狀況是有差別的,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經驗。而這篇文章的創新之處則在于在二者的基礎上研究那些與子女長期分離的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并試圖為解決我國空巢老人養老困境貢獻力量。
三、理論基礎
(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論該理論是美國的家庭社會學家杜瓦爾在20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的。其概念源自發展學理論,是指反映一個家庭從形成到解體的全過程,而且一個周期總共有8個階段。分別是:新婚期,這個時期的任務是建立一個相互滿足的婚姻生活、然后懷孕。育兒期,這個時期的任務是適應初為人父母的身份并見證子女的成長。“空巢”到退休期,這個時期主要是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系。退休到雙親死亡期,最后這個階段則是適應喪偶、獨處或退休生活。
(二)政府責任理論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因而政府責任理論則認為政府在保障與滿足人民的養老需求上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它有義務想方設法地解決家庭保障能力不斷下降的問題。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大多數福利國家的福利弊端都顯露了出來,凱恩斯主義遭到了質疑,各國開始反思并紛紛改變了由政府直接承擔養老責任的福利政策,于是養老保險市場化改革浪潮在西方各國興起。盡管當代人民對于非政府力量的訴求越來越多,但這并不代表政府就不再擔負任何養老責任。
四、鄭州市A鄉空巢老人養老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養老困境
1.經濟供養不足首先,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較低,生活條件也比較差。大多數老人因為沒有其他收入來源,依舊是以耕種為生。其次,有些老人還得幫助子女帶孩子,從而又加重了其經濟負擔。依據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物資開支排首位,其次就是看病就醫,因而其他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相對來說就比較小。這樣一來收不抵支,老人們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養老困境??偠灾?,不夠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再加上農村空巢老人少有的收入來源以及高昂的看病就醫費用導致了許多老人陷入了經濟供養不足的局面。
2.身體照料不周通過調查,大多數身體狀況比較好的農村空巢老人都能照料自己最基本的生活起居。此外,部分身體機能衰退的空巢老人會喪失其生活自理的能力,這就需要有人經常陪在其身邊。然而子女經常外出務工,這樣一來便會產生老人身體照料缺失或不周的情況。從這些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來講,大部分的老人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都患有一般常見的老人病。然而,就他們生病時的處理方法而言,僅有少部分老人選擇正規治療;大部分則是吃自家的藥或選擇去附近小診所更甚者選擇忍者不管。
3.精神慰藉缺乏一般情況下,老年時期的老人比任何時期都容易產生孤獨等不良情緒。然而,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只注重在物質上滿足老人,忽視了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就農村空巢老人所面臨的生活困境來說,精神生活貧瘠位居第三;從老人最大心愿而言,希望子女?;丶铱纯次痪拥谝?。
(二)原因分析
1.經濟方面首先,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較低。然而,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突出,“未富先老”已經成為全中國目前最大的國情。低水平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嚴峻的老齡化形勢是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城鄉差距拉大,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城鄉二元結構突出,貧富差距大是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主要特征。最后,空巢老人收入來源少,支出多,收不抵支。大多數農村空巢老人主要是以種地為生,僅憑賣糧所得的微薄的收入實在難以維持基本生活。
2.政策方面(1)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改變了傳統家庭結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了我國人口銳減,尤其是農村家庭子女人數迅速減少。這樣一來,老年人比例持續上升,人口出生率逐漸下降,人口老齡化的持續進行催生了農村空巢老人這個龐大群體,其養老問題也逐漸顯現。(2)政府未能及時出臺或完善相關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障制度。作為責任主體,政府在保障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方面擔負責任太小且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這主要體現在我國不完善的農村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3.思想方面經濟方面的改革引起了人們思想方面的變化。有些子女只注重對老人物質上面的供養而忽視精神上的慰藉,甚至還有些人拒絕擔負贍養老人的責任,這樣就會造成老人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困境。
五、解決鄭州市A鄉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近些年來,政府財政在我國農村養老保障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但是力度還不夠。當前在保障老人醫療、養老等方面主要還是依靠子女且子女贍養水平較低,政府在這些方面擔負的責任卻較小。因此,有效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需要政府部門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強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加大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最低養老標準,滿足其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其生活水平。
(二)完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許多關于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制度,比如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以及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等等。然而,這些看似有效的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存在很大的問題,難以妥善地解決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問題。擴大新農合普及范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已在全國展開,但仍有一些老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參加。所以,政府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并不斷加大對新農合的宣傳力度,讓其最大程度地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參考文獻:
[1]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理念、目標與行動計劃[M].人民出版社,2008.
[2]馬楊萌.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的照料問題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8).
[3]周湘蓮,周勇.農村空巢老人精神養老問題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4(04).
作者: 李靜 喬志華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