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商業文化下電視新聞的取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視新聞的時效本性要求記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挖掘新聞,電視新聞報道的大眾性又決定采訪過程將被呈現在龐大的受眾面前。電視媒體本意是高尚的,想通過這類事件的報道,喚起民眾對人文精神的認同。當受眾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之后,是不是會對這樣的電視新聞心存疑竇,質疑電視新聞是否背離了其報道的初衷?
一、情感意識與人文精神
電視新聞具有告知受眾的本質。至于它怎樣告知受眾,全靠新聞從業者的道德自律和倫理追求。原則上,電視新聞主持人是不必帶有強烈的情感傾向報道新聞的,這一標準保障了新聞的中立性原則,使電視新聞主持人能公正、公平地呈現新聞事件的原貌。可新聞從業人員也是人,同樣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在不同的新聞背景之下,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是一個優秀主持人的必備素質。
人文精神的內核是關注人,以人為本。無論新聞事件中的被報道人的行為怎樣驚世駭俗,他(她)同樣需要尊重,同樣需要給予其人的公平待遇。2006年轟動中國的“虐貓事件”的當事人王某曾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的采訪,她的過激行為主要還是由于她的心理疾患,整個節目也相對寬宏公平,如實地報道了網民“人肉搜索”給幾位當事人帶來的身心困擾。節目的女主持人在采訪過程中極具感情傾向地詰問當事人:“你為什么要選擇踩它的眼睛呢?”這個問題也許由于主持人是一位女性,其關愛動物的天性使她難以認同同為女性的當事人的行為動機,感情傾向的流露固然體現了《新聞調查》的質疑和思辨精神,但也令王某受到刺激而產生嚴重痙攣,直到注射安定才得到緩解。新聞主持人感情的流露與呼喚人文精神并不是相悖的,真實的情感更能體現主持人個體的人文關懷,繼而感染受眾,達至理想的傳播效果。2008年汶川大地震,舉國同悲。央視電視新聞主持人趙普在主持節目的幾個小時內,遇難人數便增加了一萬多人,他因此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熒幕上流露出真性情,哽咽不已。他深深感染了電視前的億萬觀眾,此時主持人的人性流露,勝過了平時千萬次熒屏上的道德說教。新聞有了自己的情感,這情感,是由新聞從業者的人文精神賦予的。
在商業文化大行其道的當今時代,電視新聞報道面臨著艱難的選擇,盈利性與公益性難以兩全,若過分注重迎合大眾的商業趣味,則必然面臨人文精神缺失的窘境。在商業性的追求上,電視新聞呈現兩種趨向:一方面,電視新聞欄目選取最具轟動性的時效話題,提升收視率;另一方面則比較極端,體現為娛樂新聞的專題報道。前者努力實現節目定位和收視率的兩全,后者往往陷入無聊八卦的簡單羅列。
東方衛視的《東方直播間》一向走在時代前沿,注重關注社會焦點問題,其公正客觀、科學理性的欄目風格深受廣大觀眾好評。不過即使是這樣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由于追求轟動性的內在訴求,也會在節目中難以保全人文性立場。2012年,中國醫患間的緊張關系備受電視媒體關注,《東方直播室》節目為此請來了一些患者和醫生來做節目,并由專家給予這些當事人力所能及的幫助,欄目本身定位在客觀中立的立場之上。然而,節目為了追求轟動效應,在邀請來被無辜刺死的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實習醫生王浩的家屬的前提下,也將犯罪嫌疑人的親屬邀請至現場。可能是為體現尊重受害者家屬,主持人詢問其是否愿意與犯罪嫌疑人家屬同在演播室。面對鏡頭和熒屏前的萬千觀眾,王浩家屬無疑是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可貴的是,他(她)們堅持了作為個體的價值取向和情感選擇,堅決拒絕與犯罪嫌疑人家屬同臺做節目。東方衛視的這一做法,明顯偏重于新聞節目的轟動性,卻忽視了王浩家屬的情感,盡管這期節目努力宣傳王浩是一名多么優秀的青年和醫生,但在細節的處理上,新聞節目無疑屈服了收視率背后的商業誘惑。總而言之,電視新聞應是以追求社會利益為最終目標。在電視新聞中引入“人文精神”,是對人的尊重,是對人的真正體貼和關懷。
作者:馬玉強單位:沈陽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