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美文學與西方茶文化的融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我國長期的對外經濟和文化往來中,傳統茶文化也實現了向西方傳播發展。因為文化背景和根源上存在差異,茶文化在西方國家表現出和我國茶文化完全不同的外在特征和價值內涵。文學是文化的表現手段,西方茶文化與英美文學的融合,直觀反映出茶在西方社會體系中的地位。本文將從西方茶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說起,闡述西方茶文化對英美文學的影響,淺議西方茶文化和英美文學的融合。
關鍵詞:英美文學;西方茶文化;融合研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早在唐朝,我國的茶和茶文化就已經實現外輸。隨著茶馬古道、絲綢之路、張庫大道、鄭和下西洋等一系列歷史活動的開展,中國人喝茶、品茶的習慣,也逐漸融入到西方人的生活當中。與之而來的是,茶文化也開始與當地文化進行結合,并對其本土文化的構成產生了影響。其中,首當其沖的是與西方的文學進行了融合。通過英美作家在文學作品中對茶的描述,我們能夠管窺到在某個歷史時期內,茶與茶文化對西方社會產生的影響以及茶在社會中的地位。我們在閱讀西方文學作品的時候,也可以從文學作品中感受到西方茶文化和東方茶文化的差異所在,并感受到頗具風格的異域飲茶習俗。
1西方茶文化的形成過程
目前,茶已經成為世界上三大飲料之一,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對神奇的東方飲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來。文化是基于物質元素產生的一種意識理念,任何文化的形成都離不開一定的社會元素,西方茶文化也是如此。西方茶文化并不是固有存在的,而是由中國的茶文化的傳播和本土文化的融合,所形成的具備西方色彩的文化體系。雖然西方茶文化和我國傳統茶文化,都是以茶和飲茶習慣為基礎所產生,但因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上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中西方茶文化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差異。一般來說,我們在分析西方茶文化的時候,習慣分為英國茶文化和美國茶文化來分別闡述。雖然兩國的語言體系都是英語,但因為國情的不同,發展的歷程不同,其固有傳統文化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在與茶文化這個外來文化進行結合時,其表現出的內涵也有所不同。為了打破只能從中國進口茶葉的格局,1848年,英國人羅伯特將我國的茶樹種子帶到印度,并開始嘗試著種植茶樹。沒有想到的是,印度濕潤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為茶樹的繁殖和種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在此之后的幾年內,大面積的茶園開始出現在印度,這為英國的茶文化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英國皇室的帶動下,飲茶的風尚在英國迅速形成,并受到極大的熱愛和推崇,形成了相對固定的下午茶形式和具有貴族氣息的茶文化體系。在歷史上,美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之一,即便是在美國獨立之后,兩國之間的文化往來也頗為頻繁,且在文化根源上也有很多地方具備相同特性。因此茶在英國得到認可之后,也被迅速被傳播到美國大陸。相對與英國茶文化的享受主義特征和貴族氣質,美國的茶文化形成在美國獨立前后的快速發展期,因此其體現更多的是效率和效益,他們不講究喝茶的方式和儀式感,茶葉產品的涉及茶文化的理念,一切都圍繞著方便和快捷的理念來發展。袋裝茶的出現,正是美國茶文化注重效益和效率的一個很好的例證。茶在美國的地位也很重要,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國政府的開始。北美人民因為愛茶而反抗英國政府,因為愛茶而反對應該茶葉壟斷,繼而成為拒絕茶,排斥茶。直到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之后,茶葉才逐漸回歸到美國人民生活當中。毫無疑問,英美兩國是目前世界上物質元素最豐富的國家,其文化的影響力,也遠遠超出了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盡管英美茶文化的發展歷史遠不及我國,但其對兩國的文學創作甚至是西方文學創作,都有重要的影響。
2西方茶文化的特征
和我國傳統茶文化的悠久歷史不同的是,西方的茶文化出現在工業革命之后,受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現實的約束,其茶文化體系的形成受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和思想啟蒙運動更深,體現更多的是“人的主體性”自由理念,并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產生了影響。在核心價值、生活價值和外在表現特征上,西方的茶文化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2.1核心價值推崇實用主義其實,早在茶葉西傳過程之前,關于茶葉的記載就已經出現在西方的文字記錄中。《馬可波羅游記》中,就對東方神奇的樹葉———茶做過詳細而又精彩的描述。使得西方人民一直對東方的茶保持著濃厚的好奇心。站在東西方茶文化對比的角度上,我們不難發現,從一開始,西方茶文化的核心價值更加傾向于實用主義。工業革命之后,西方國家開始走向工業文明的歷程。借助于一系列的貿易往來活動,中國的茶作為一種稀缺品,開始以商品的形式出現在西方社會中。在對茶的接受過程中,西方國家僅僅對茶的物質功能、商業功能、保健功能、實用價值和使用價值進行了開放性的接納。而對于茶葉背后古老的東方文明、審美價值、哲學思想和處世態度選擇了摒棄。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就是,東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維觀念并不再同一維度。此外,以英法等國家開啟的工業革命,加速了西方國家現代文明的進程。現代文明的一個顯著的哲學特點就是,倡導人的“理性”行為,強調人在社會活動中的“主體性”。例如中國自古就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茶文化中表現為“天人和一”,而在當時的西方哲學體系呢,往往將人的發展,擺放在大自然環境的對立面,并因此而導致了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這與中國的茶文化內涵相比,形成了完全相反的態度。
2.2生活價值傾向個體主義在印度尚未建成大規模的茶園之前,茶在西方的地位還屬于奢侈品,其品鑒和欣賞活動也屬于高雅文化,只是出現在上流社會、達官貴人極窄的交際圈內。隨著印度、肯尼亞等大規模茶園的出現,茶葉在西方的身價也一落千丈,逐漸成為普通人群可以消費的起的一種商品。在西方主流文化中,個體的自由價值是生活哲學的第一價值,普通人群能夠對茶表現處濃厚的興趣,其根本原因是迷戀茶葉獨特的口感和其生津解渴的實用價值,而并非是茶葉背后的東方文化。西方茶文化這種以個體感受為主導的意識形態也被稱為自我主義,主張的是個體的平等,更加符合西方人的心態和處世哲學。在喝茶方式上,西方人更講究的是下午茶、品茶沙龍等等。活動的開展,更多的是為了某種商業活動,茶文化的功利性更強。參與的人對茶的理解,和中國茶事活動有著天壤之別。在我國,茶事活動目的是通過品茶而達到心靈上的共鳴,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享受。而西方的茶事活動更多的是對物質的一種把握,強調的是茶的實用價值和附加價值。
2.3消費形態更加照顧大眾工業革命之后,西方社會生產力得以大力提升,消費品的生產水平大幅提高。很多在以前還是以奢侈品出現的商品,在工業革命之后得以量產。因此,工業革命一個典型的社會特征就是,引領了大眾消費的產生。盡管茶葉并非是工業革命的產物,但其作為商品來說,同樣被刻上大眾消費品的痕跡,其消費形態更加照顧大眾,茶文化也是在其世俗功能上萌發并發展前行的。而反觀我國的茶文化,盡管茶葉也是大眾消費商品,但除了物質性的消費認知之外,人們還將茶葉賦予更多的文化特征,如“和”、“靜”、“怡”、“真”的中國茶道精神,再如茶文化視野中的茶的“怡情”、“尊禮”、“養性”等功能,都是作為一種文化導向來推動著茶葉的文化消費。
3英美文學與西方茶文化的融合
和中國傳統茶文化相同的是,西方的茶文化同樣影響到西方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而這樣的影響也在文學作品中得以體現。通過對英美文學和西方茶文化的融合研究,我們能夠進一步對西方茶文化內涵有所了解,從而更好的了解東西方茶文化的差異。也能夠通過不同時期文學作品對茶的描寫,透視西方不同時期的生活方式。下面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英美文學和西方茶文化的融合進行探析。
3.1英美詩歌和西方茶文化的融合“TheMuse'sfriend,teadoesourfancyaid”,是西方文學中第一首英文茶詩《ontea(論茶)》中的詩句。英國詩人埃德蒙·沃勒(EdmundWaller),在1663年英國皇后凱瑟琳娜生日時,將這首詩作為賀禮送給了皇后。在西方文化中,繆斯被認為是作家創作的源泉,詩人把茶比喻成繆斯的朋友,由此可見茶在詩人心目中的地位。1700年,英國詩人納厄姆·泰特(NahumTate),發表了詩歌《APoemUponTea(靈丹妙藥:茶詩兩篇)》,在詩中,詩人將茶形容為“忘憂之藥”和“靈魂之液”,可見茶的保健功能也得到了詩人們的廣泛認可。英國詩人喬治·拜倫(GeorgeByron),也曾發表過詩歌《DonJuan”(唐璜)》,通過描寫茶而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如“我竟然傷感起來,都源于中國的綠茶”,“虔誠的求助,向武夷的紅茶”等等。在英美文學中,關于茶的詩句還有很多,在此不再做贅述。詩人是具備浪漫主義色彩的文學創造者群體,在他們的筆下,茶更賦予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通過一首首詩歌,我們能夠感受到茶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
3.2英美散文與西方茶文化的融合在英美散文作品中,不乏對茶的描寫與感悟。作者或借茶詠志,或借茶抒情,通過大段的茶文化描寫,真實的反應出了一個時期內的社會生活習慣。如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GeorgeOrwell),曾發表題為《ANiceCupofTea(泡一杯好茶)》的散文。在文章中,有著“Chinateahasvirtueswhicharenottobedespisednowadays”(中國的茶葉,優點是不容輕視的)以及“teaisoneofthemainstaysofcivilizationinthiscountry”(茶是國家文明的象征之一)等描述。通過閱讀這篇文章,我們會對上世紀40年代的西方生活方式,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在美國,有著美國文學之父稱呼的作家華盛頓·歐文,在散文作品中,也有著關于茶的描述和贊美,通過文學作品和茶的融合,促進著西方茶文化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3.3英美小說與西方茶文化的融合對現實生活最為直接的描述,莫過于小說這種文學體裁了。在英美小說當中,關于茶的描寫大量存在。通過小說的描述,我們可以直觀感受到西方的飲茶習慣,以及人們對茶最真實的看法。如著名作家簡·奧斯汀(JaneAusten)在其代表作品《傲慢與偏見》中,對西方茶事活動有著詳盡的描述,就連參加茶事活動的男女著裝,都做了詳盡的記載。再如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在代表作品《匹克威外傳》中,對茶的描寫更是達到一個可以量化的高度,通過閱讀小說,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英國中下層階級的飲茶習慣,從而對當時的社會環境也有了直觀的認知。類似的小說還有很多,如長篇小說《兒子與情人》,再如中篇小說《一位貴婦的畫像》、《維萊特》等等。作家通過對茶的描述,真實反映了所在年代的社會現實、階級劃分、生活習俗等等。
4結語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發展,中西方文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產生更多的碰撞,并在各自的文學領域內得以體現。同樣是茶,因為中西方文化根源的不同,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茶文化體系,反應出了不同的社會價值和文化理念。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當下,這種同樣物質所表現出文化性差異也是必然存在的。通過研究西方茶文化與英美文學的融合,我們對西方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反觀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精髓之處和不足的地方。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無論是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還是主張快節奏高效率的西方茶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西方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媒介和橋梁作用。
參考文獻
[1]彭寧.英美文學評價中不同茶文化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7(4):387-388.
[2]張錄平.茶文化的文學性與英美文學的關聯性研究[J].福建茶葉,2017(1):334-335.
[3]雷鳴.西方茶文化與禮儀[J].理論前沿,2014(6):330.[4]黃澄婷.從文學作品看宋代茶藝發展[J].教育科學,2015(12):226-229.
[5]馮曉英.英國茶文化在西方文學作品中的體現[J].時代文學,2016(4):95-99.
作者:張卓朗單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