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學元素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就當前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學元素進行了具體說明,接著就英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學元素的重要性加以分析,并在最后就融入茶文學元素的英語教學模式提出具體建議,希望以此推動國內英語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英語教學;茶文學元素;茶詩;茶小說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劇,英語在世界上的使用也愈漸頻繁。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對于英語教學有著較高的重視程度,英語也被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加以設置。基于對外經貿交流、文化往來的需要,社會對于英語人才有著迫切的需求,因而國內大部分高等院校會將英語設置為必修課程,并要求學生只有獲取相關英語等級證書才能夠獲得畢業證書。英語教學可以簡單劃分為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前者主要包括詞匯、語法等內容,后者則包括英語文化常識、文學知識等。茶文學是以茶為主題或涉及茶文化描述的文學內容,其通常被歸屬于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模塊。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適時融入茶文學元素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茶文學及茶文化的魅力,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當然,在開始英語教學前,教師需要對茶文學元素有一個相對準確的把握,這樣教學效果就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1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學元素
所謂“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學元素”是指那些可以被用作英語課堂教學的茶文學資料文本,這些資料可以從教材或網絡上選取和搜集。一般來講,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學元素主要可以分為茶小說和茶詩這兩類,因而我們也可以由此出發進行分析。
1.1茶小說目前知名度較高的英語小說中尚未出現以“茶”為主題的小說,但是茶在一些英語小說中卻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而,我們也將描寫茶事場景、茶文化內容的小說歸入茶小說的范疇。比如,英國作家狄更斯所著的“ThePickwickPapers”(《匹克威克外傳》)就出現了80多次“茶”字;女作家簡·奧斯汀所著的“PrideandPrejudice”(《傲慢與偏見》)更是極為詳細地再現了英國茶會、下午茶等場景;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WutheringHeights”(《呼嘯山莊》)則提到了茶葉罐、茶壺等茶具,同時也提到了制茶方法和飲茶方式。人們常言“文學是生活的再現”,因而這些茶小說可以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了解英國茶文化乃至整個西方茶文化框架。在茶小說中,生活化的語言對話、茶事情景的流轉變化都能夠使讀者感受到英國茶文化的真實細節,并自覺將其與本國茶文化進行對比,這對于學生英語文化常識的積累、英語語感的培養都是大有裨益的。
1.2茶詩茶詩是以茶命名或以茶為主題的詩歌,這些詩歌作品在英語文學中也比較常見。比如,英國詩人埃德蒙·沃勒于17世紀60年給英國皇后的茶詩“OnTea”(直譯為《論茶》,意譯為《飲茶皇后之歌》)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首英語茶詩,因而該作品也受到了人們的推崇。之后,詩人納厄姆·泰特揮筆寫下“APoemUponTea”(譯為《靈丹妙藥:茶詩兩篇》),其將茶比喻成“忘憂之藥”、“靈魂之飲”,可見詩人對茶的喜愛之情。除此之外,流傳至今的經典茶詩作品還包括彼得·莫妥所寫的“APoeminPraiseofTea”(譯為《贊茶詩》)、喬治·拜倫所作的“DonJuan”(《唐璜》)等。在這些茶詩作品中,詩人發揮自身想象力將茶比喻成各種美好的事物,這也在無形中增添了茶的魅力。學生在對英語茶詩進行學習時可以激發自身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這對于他們日后的學習而言十分重要。
2英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學元素的重要性
茶文學是茶文化高度發展的產物,茶文學不僅再現了茶文化之美而且還將尋常茶事、茶俗提升到文學審美層面。傳統英語教學往往只重視詞匯語法等基礎語言類知識,而忽視了文化知識的教授,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基于此,將茶文學元素融入到英語教學之中具有以下作用:
2.1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教材知識的講解而很少對相關知識進行擴充。一些教師在講解茶文化知識時只對“tea”、“greentea”等少量單詞或詞組進行說明,而很少對“afternoontea”(下午茶)、“teaparty”(茶話會)等茶俗內容加以講解。從茶文學出發進行英語教學,學生就能夠有效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比如掌握“teapot”(茶壺)、teatray(茶盤)、“teatowels”(茶巾)等茶具用語,認識“blacktea”(紅茶)、“darktea”(黑茶)、“oolongtea”(烏龍茶)等茶名、了解各類茶俗以及茶事場景的著裝注意事項等。
2.2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據相關調查顯示,一些高校學生雖然英語筆試成績過關,但是他們的英語口語卻極為“蹩腳”,很多情況下他們所講的英語實際上是“中式英語”,這事實上與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高存在關系。通過對茶文學內容的閱讀和掌握,學生就能夠對英國及西方社會中的語言及文化禁忌加以了解,并自覺在口語交流中加以規避。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對英語茶文學中一些較為地道的俚語表達加以掌握,這就會使他們的口語顯得更為地道得體,從而促進跨文化交際目的的達成。比如,“not…foralltheteainChina”就是常見的茶文化俚語,其確切含義是“無論如何也不”,只有對此加以掌握該詞組的使用方法,從而有效避免口語“鬧劇”的出現。
2.3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一些學者認為“詩歌是生活的審美超越”,茶詩中的用詞及語句都是詩人思想感情的流露和想象力的表達,這些詩句作品將會帶給人無盡的審美體驗。閱讀英語茶詩后,“茶”在學生眼中將不再僅僅是茶,而是“靈魂之飲”、“中國的眼淚”、“繆斯女神”等。英語也因此變得如此浪漫和富有美感,學生在茶詩的浸潤下將能夠跨越時空感受到詩人思想意識的流動,與詩人產生共鳴。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對英語茶詩的學習將會使學生更能夠體會英語語句的美感,并在無形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3融入茶文學元素的英語教學模式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茶文學元素對于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推動當前高校英語教學,我們有必要從以下兩方面出發對茶文學元素在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提出具體建議。
3.1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加以設置,比如基礎知識和文化知識這兩類。首先,在講解基礎知識時,教師不僅要向學生講述各類單詞的具體含義,還應該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詞義的由來。比如,教師在對“blacktea”(紅茶)進行講解時應該從英語顏色詞出發進行說明,讓學生對比“red”與“black”等各類顏色詞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經過對比后,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掌握中西方思維差異及英語顏色詞匯的注意事項。其次,在講解文化知識時,教師應該盡量多地從權威資料或者國外網站中搜集各類描寫茶事場景的小說章節,這樣學生就能夠更為形象地感受到異國茶文化之美。當然,基礎知識和文化知識的講解不必完全分離開,而是根據具體的茶文學內容進行先后講解或同步講解。
3.2教學方式教師在將茶文學元素融入英語教學中時應該由其注意教學方式的選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將能夠使整體的教學變得事半功倍。首先,教師應該注重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與茶文學相關的音頻、圖片及視頻材料。舉例來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放映喬·懷特導演的電影《傲慢與偏見》中的茶事場景片段,讓學生透過屏幕感受英國人在飲茶時的言行舉止,并在影視片段放映結束后讓學生發表相應感想。其次,教師還應該重視教學活動的設置。比如,為了掌握學生的茶詩閱讀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就“APoemUponTea”等具體茶詩歌展開討論,這樣學生就能夠將自身的閱讀感受分享出來,從而加深自身對于英語茶詩的印象。再者,教師還可以靈活運用情景教學。比如,在講解《呼嘯山莊》中的茶文化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小說中的人物及場景,同時讓學生在情景模擬過程中揣摩人物的心理及說話語氣,這樣學生在口語實踐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培養自身語感。
參考文獻
[1]黃金花.英國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解讀[J].文學教育(下),2016(12):140-141.
[2]岳立靜,黃永紅.當代文學作品中的超常語言形式及其語用價值[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3):65-71.
[3]杜捷.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英美文學作品教學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3(13):131-132.
[4]傅麗,李真,何東.英語文學作品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塑造———二語習得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7(4):101-103.
[5]惠幼蓮.高等師范院校英語文學作品教學藝術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英語教學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07(9):65-68.
作者:張靜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