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皮影戲的傳承與保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戲劇之家雜志》2015年第八期
一、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意義
懂得了思想認知的重要意義,才能夠懂得對皮影戲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意義。皮影戲“也叫‘影戲’‘燈影戲’‘土影戲’,是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曲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中國皮影戲在北宋時已有演出。南寧灌園耐得翁《都城紀勝》:‘凡影戲乃京師人初以素紙周鏇,后用彩色裝皮為主。’據說元代曾傳到西亞,并遠及歐洲。由于流行地區、演唱曲調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許多類別和劇本,以河北灤縣一帶的驢皮影、西北的牛皮影和福建龍溪(今龍海)、廣東潮州的紙影較著名。”
黑龍江省的皮影戲,系由河北灤縣一帶的驢皮影傳入,故簡稱“驢皮影”。又分江(松花江)南與江北兩大派:江南派以雙城區(原雙城市,現為哈爾濱市雙城區)為代表;江北派以望奎縣為代表。兩派各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成就,均為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望奎皮影戲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雙城皮影戲也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因此,無論是從全國的視域考量,還是從全省的視角考量,對皮影戲的保護與傳承,都具有對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意義。
二、傳承與保護的主要內容
對皮影戲傳承與保護的第二個層面,是傳承與保護的主要內容。具體而言,對皮影戲傳承與保護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一)對影卷的傳承與保護影卷是皮影戲文學劇本的俗稱,也是皮影戲的基礎。僅黑龍江省,影卷就多達4000余部,其中既有長篇連臺本多集的《五鋒會》等大部頭影卷,也有短小的《東郭先生》等小型影卷。既有多年流傳于民間的無名作者創作的影卷,又有新創作的影卷(如高中興編劇的《禿尾巴老李》)。這些影卷,大多數都散落于民間藝人手中,亟待收集、搶救,否則便極易滅失。
(二)對唱腔音樂的傳承與保護皮影戲的唱腔音樂十分豐富,但多數都在民間口頭流傳,所以更須抓緊時間收集、錄音、整理,以防失傳。
(三)對傳承人的保護皮影戲以表演與操作為中心,但同時又離不開影人的雕鏤制作。在這三方面,都有杰出的藝術家與藝術大師,他們都應作為傳承人,受到保護。
三、傳承與保護的必要舉措
對皮影戲傳承與保護的第三個層面,是傳承與保護的必要舉措。具體來講,對皮影戲傳承與保護的必要舉措,有以下幾項:
(一)組織措施有關文化主管部門,應成立專門的非物質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機構,設定專人,分工負責,保護與傳承皮影戲。
(二)活動措施要組織相關人員,對皮影戲進行綜合傳承與保護,包括影卷、唱腔音樂、影人制作的收集、整理、記錄、存檔;舉辦皮影戲操縱、表演、制作培訓班,讓傳承人帶徒傳藝。
(三)資金措施要投入專項資金,專門用于皮影戲的傳承與保護。
作者:康然然單位: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