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利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讓學生能夠自信的處理數學方面遇到的問題.所謂的心理暗示就是指在無抵抗條件下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以使它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按特定的方式活動.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化.最經典的條件反射.心理暗示分為消極的心理暗示和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數學老師對學生說:“你為什么總是不懂這個方程式的求解方法呢?”“你為什么聽兩遍都不會,別人聽一遍就會呢?”這就屬于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就是聽不懂考不好了.漸漸的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我們的老師應避免給學生這些消極的心理暗示.要善于運用那些積極的心理暗示.例如說老師在課堂上講原理分類計數時.有這樣一個習題:十個蘋果分成三堆.每堆至少二個.有幾種分法7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每堆的個數分別為二,三,五;三,三,四等.這時,一個數學成績很差的學生說,不用分十個.分四個就行了……老師能夠馬上投去贊許的目光.
然后按他所說解決了問題.同時肯定了他的思路.這種贊許的積極的心理暗示會使得老師講課的每一句話,都能夠讓他聽的非常認真,和平日判若兩人.這個簡單而且有效的例子我想會給高中數學教師們很大的啟發———積極的心理暗示也是一種教育,只不過是潤物細無聲.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學好任何東西的潛能.教師要在教學中抓住機會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學生以激勵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而誘發他們的潛能,對學生一次測驗的好成績,課堂的一次精彩回答,習題的一個好的解法.甚至是一句不經意的話,教師都應不失時機的告訴他———你能行.你進步了.不必是直白的語言.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張笑臉就可以讓學生心頭一亮.信心倍增.
高中數學教學中應善于運用“注意規律”.在心理學上.注意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無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的.在必要時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高中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約為三十分鐘.所以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實行滿堂灌,一直都要求學生以有意注意來進行學習.容易引起疲勞.反過來,如果只讓學生憑借無意注意來學習.則不利于他們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去完成學習任務.因此,要合理進行兩種注意規律的轉換.比如,講解“數列”時,可以先給學生講高斯求和等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對課堂內容有意注意.然后很自然地引入新課,進行詳細地講解,這時學生運用無意注意來聽課即可.對于數列的定義.數列的通項等重、難點知識可以利用課堂提問,學生討論,舉出實例等方式讓學生以有意注意來學習.以便克服困難.掌握重、難點知識.
總之,高中數學教育融合心理學是一項綜合工程.在當前新課改的實施背景下.如何能夠讓教師更好的掌握好心理學,并且能夠靈活的運用到高中的數學教學中,是我們當前需要對教師進行要求和培養的一項重點.良好的運用兩者的結合,不僅僅讓學生對課堂更加感興趣外,還可以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學習好數學,更加自信的掌握知識,更加牢固的對數學有記憶.很大幅度的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加快了教學進程,可以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了解更多的知識和文化,讓整個數學課堂便得更加豐富多彩,只有良好的運用心理學在教學中的作用,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作者:趙文東單位:河南省靈寶市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