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新聞媒體的應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大數據時代對新聞創作的影響
當信息獲得方式以及大數據處理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仍然依靠編輯記者的主觀判斷來發現新聞、創作新聞,就如同在機械化時代仍然采用刀耕火種的方式勞作一樣。隨著網絡普及和計算機的“入侵”,以往由人主導的新聞采編業務正在發生變革。美國Narra-tive公司(一家專門訓練計算機編寫新聞報道的公司)利用NarrativeScience算法,結合幾十年來保存的所有棒球比賽數據,大約每30秒就能寫出一篇關于棒球比賽的新聞報道。Narrative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克里斯蒂安•哈蒙德(KristianHammond)表示,未來機器生成的新聞將占到媒體新聞的90%,并且在未來5年之內,這樣的新聞有可能還會獲得普利策新聞獎。①雖然這一斷言還有待時間的驗證,但在大數據時代,這種斷言也預示了未來新聞創作的變化和趨勢。以往為了讓受眾知道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們在新聞寫作時,會自覺不自覺地突出“起因、經過、結果”這三個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在大數據時代,相關關系逐漸取代因果關系,“是什么”比“為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說,單純的一條線的敘事寫法逐漸由多個相關事件、或者多個相關原因導致一個結果的寫法代替。相關關系取代因果關系,這種思維方式的變化給以金融、財經、股市等經濟類新聞的媒體和記者帶來了啟示。比方說,在當前中國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商報》和《中國政府采購報》利用商務部、海關總署記錄的中國企業每月的分行業、甚至分企業的詳細數據,或者大型商場人們的購買習慣等詳細數據,通過這些分析幫助企業做出準確判斷,及時調整生產、銷售等經營理念,第一時間搶占有利商機。再比如,在美國,每次颶風來臨的時候,商場超市里除了手電、帳篷、灶具、睡袋這些抵御颶風或者在颶風期間適用的商品熱銷外,統計人員發現蛋撻食品的消費在颶風來臨前也開始熱銷②(在這里我們不需要探究因果關系,只需要知道這個相關關系即可)。所以在新聞報道中有關颶風的預警,必將帶來蛋撻生產企業銷售收入的增加。另外,在新聞創作中更多的相關關系或者數據,也是新聞媒體和記者主動適應大數據時代的一種積極行為。因為畢竟受眾一方面能從多種關系和數據中更清晰了解整個事件;另一方面受眾也能從新聞報道中收集相關關系和數據來分析預測新聞事件的走向、結果等。比如,1964年刊登在《中國畫報》封面上的大慶油田“鐵人”王進喜的圖片,他頭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襖,頂著鵝毛大雪,握著鉆機手柄眺望遠方,在他身后散布著星星點點的高大井架。日本情報專家據此解開了大慶油田之謎。他們根據照片上王進喜的衣著判斷,只有在北緯46度至48度的區域內,冬季才有可能穿這樣的衣服,因此推斷大慶油田位于齊齊哈爾與哈爾濱之間。并通過照片中王進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斷出油井的直徑;從王進喜所站的鉆井與背后油田間的距離和井架密度,推斷出油田的大致儲量和產量。有了如此多的關系分析,日本人迅速設計出適合大慶油田開采用的石油設備。當我國政府向世界各國征求開采大慶油田的設計方案時,日本人一舉中標。慶幸的是,日本當時是出于經濟動機,而非軍事戰略意圖。③所以在大數據時代,從積極意義上說,傳統媒體記者收集到的所有相關關系或者數字信息現在都可以用新的方式加以篩選、利用,用新的思維加以考慮,以受眾需要為出發點,把這些內容寫進新聞報道。可以肯定的是,記者相關關系和相關數據量越多,同一事件、不同記者采寫的新聞對受眾越有指導意義,傳統媒體的服務性也就越強。
二、大數據時代對編輯記者新聞敏感的影響
以往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大多來自個人的主觀偏好,一條線形的因果關系占主導地位。而大數據時代為傳統媒體開啟了一場在紛繁復雜的數據中重新尋找新聞價值的“游戲”。編輯記者對于數據的看法以及對于由因果關系向相關關系轉化時釋放出的潛在價值的態度,正是我們重新培養新聞敏感的關鍵。有人預測,通過機器生成新聞有可能比記者手寫的還要專業,還有可能獲得獎項。姑且不論這種預測是否能成為現實,起碼這種預測至少說明了一種趨勢,那就是在大數據時代,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要調整思路來安排采訪或者采寫稿件。從編輯角度來說,探索以大數據為基礎的采訪方案,是出好新聞或者判斷新聞真假的重要手段。網絡中一條不起眼的新聞內容,可能會成為我們寫出好新聞的重要線索。比方說,在日常的編輯工作中,我們在網絡中發現這樣一條信息:“保定長城汽車哈弗H6在第十五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獲得外觀設計專利金獎。”因為長城汽車是當地一家知名企業,獲得一個設計專利金獎不足為奇,出于這種考慮可能會忽略新聞中的真正價值。于是,我們仔細瀏覽這條線索在各個微博、微信、推特等網絡社交平臺的留言發現:首先,“中國專利獎”是我國唯一專門獎勵發明創造專利權的政府部門獎,得到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認可,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其次,一家土生土長的民族企業獲得如此高的獎項并不多見。另外,通過瀏覽關于該企業的網絡報道,我們發現,幾乎每一篇稿件均突出了這個企業科技創新的作用。有了這些基本判斷、分析后,編輯部安排了《長城汽車通過科技創新處于自主品牌企業領先地位》的主題采訪并在節目中播出,在社會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而這篇稿件也在當年的河北新聞獎評選中獲得了廣播類一等獎。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開放以及使用互聯網人群的進一步擴大,我們經常會在網絡中發現一些能引起現實社會小小“震蕩”的新聞。如何在這些信息中去偽存真,也在考驗編輯的新聞敏感。如網絡爆出的保定“政治副中心”說法。當天各個網站甚至是一些傳統媒體都引述了《財經》雜志的消息,稱“京津冀三地已經達成共識,初步確定將河北省保定市作為“政治副中心”的首選地。當時我們看這篇報道,發現了消息源不明確的問題,文中沒有說這條消息的人的具體職務以及姓名,頂多說了一個“專業人士”。而在成千上萬人的熱評中,三分之二的網民對此充滿疑惑,這部分人多是保定網民。同時考慮到國家對高房價的抑制,當時保定房價正處在低迷期,這些會不會是房產商的噱頭?基于這些考慮,我們沒有刊發這條看似對保定發展有利的消息。后來證明了這條消息是傳言。如果沒有當初的理性判斷,傳統媒體很可能成為傳言的者和助推器。對于記者來說,我們每年都會采訪諸如交通堵塞、環境污染、供暖不熱、井蓋丟失這些民生事件。應該說,我們不能滿足這些周而復始的簡單勞動,否則傳統媒體就會失去真正有價值的新聞。比方說,通過總結一年來或者是多年來這些新聞事件在媒體中出現的頻率,通過對時間、地點、原因等新聞要素的分析,我們會基本判斷出此類事件可能在哪些區域發生,發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群眾的態度怎樣等,從而為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縱觀我們曾經采寫過的新聞內容,應該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從這些有形的內容中提取出無形的元素,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線索。
三、大數據時代對媒體公信力的影響
大數據的核心作用在于預測,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大數據的作用,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或者個人來收集、挖掘、分析大數據的潛在價值。隨著人們獲取數據的能力以及用新技術分析數據能力的提高,大數據的預測作用也就越來越大,傳統媒體必須適應這種變革,因為媒體在信息的同時,也承擔著服務受眾的功能。滿足受眾通過數據獲取認知的需要,傳統媒體必須更權威的信息,每一條信息都要經得起事實的考驗,這是提高媒體公信力必需的條件。隨著人們的思維方式逐漸由追求因果關系向探尋相關關系轉變,傳統媒體應該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信息,來讓受眾更全面地了解新聞事件,更清楚地預測新聞事件的發展趨勢。通過對數據的挖掘、整理,找到受眾關注的內容。比方說,現在媒體報道的轉基因農產品問題,到底轉基因食品對健康有沒有害處,媒體不應該簡單停留在“有害”還是“無害”結果報道中,而應該全面報道各個專家、學者、個人對這種產品的看法,另外也可以通過分析我國近幾年進口此類產品的數量、種類、用途等信息,表現官方對這種產品的認識。傳統媒體報道時引用的數據越準確,的新聞報道也會更權威。當然,大數據和其他事物一樣,有一利必有一弊。隨著社會應用大數據預測的能力提高,我們的行為、思想會完全暴露在世人面前,我們會隨時隨地意識到“第三只眼”的存在。網絡經常用的“人肉搜索”,其實就是一種充分利用大數據的方式。和虛擬網絡不同,傳統媒體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作為大眾傳播媒體,在大據時代對新聞事件多角度呈現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對隱私的保護。除了明令禁止的信息不能外,一些我們認為可能構成泄密或者暴露隱私的信息要加以甄別、篩選,打造一個更安全、更高效的社會。媒體在數據以及在大數據基礎上做出的預測的時候,也應該注意隱私的保護。在大數據時代,傳統媒體應該樹立沒有最終答案只有最佳答案的意識,通過建立完善的受眾溝通機制,利用互聯網等多種平臺新聞信息,努力接近事實真相。綜上,大數據時代對傳統媒體和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需要突出的新聞敏感力和寫作能力,還需要數據搜索、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能力,以及在媒體平臺中良好的數據呈現能力。數據新聞的報道是一個復雜、系統的過程,需要許多新思維和新技術的支撐,特別是多元、創新的數據呈現能力(信息圖表的設計和制作等),它將成為制約傳統新聞人轉型為新型新聞人的關鍵。當數據發生,我們會注意到很多以前從來沒有意識到的關系的存在;用數據說話與新聞寫作一樣,將成為這個時代新聞工作的必備環節。對數據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對新聞工作者來講是一種新的工作思維和策略。增強新聞工作者運用現代技術進行傳播的能力,也將成為在大數據時代傳統媒體轉變思維方式主動適應的一項重要基本工作。另外,大數據為社會提供了全面、深刻的記錄,但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傳統媒體和新聞工作者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這需要我們對繁多的數據進行深度解讀和去偽存真,進而發現有價值的新聞,新聞媒體也應該在這個大背景下創新思維,在用數據服務受眾的同時,樹立客觀、公正、權威的形象。
作者:李樹田劉玉軍徐月恩單位:河北省保定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