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播學視域下的非正式群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功能和意義
1.大學生非正式群體是滿足學生個人需求的重要途徑。學生個人的很多愿望僅憑個人的能力是得不到滿足的,只有加入一定的群體,通過與他人的合作才能滿足。這些愿望包括物質的,也包括非物質的。比如一個非常有愛心,想幫助偏遠山區的孩子的大學生,由于他個人在經濟條件等各方面的能力通常有限,但是通過加入這樣的組織,大家一起籌錢或者募捐,就能將這一愿望變為現實。
2.大學生非正式群體是大學生各種信息的重要來源,而這些信息在某種程度上能為學生提供安全感。大學生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主要是通過非正式群體來獲得的,這些信息涉及到他們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沒有獲得這些信息之前,周圍的環境對他們來說是不確定的,并可能會由此引發他們的焦慮、擔心等各種不安全感。而這些信息的獲得則能夠幫助他們消除那些因對周圍環境的不確定而帶來的不安全感,避免他們陷入孤獨、迷茫等消極的情緒之中。
3.大學生非正式群體是大學生個人表現和實現自我的場所和途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理想和目標,這些在高校的正式群體里面不一定能夠得到充分的表現和實現。加入非正式群體,他們則可以在群體成員中展現自己的特長,實現自己的某些理想和目標。當然,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功能并不都是積極的,某些大學生非正式群體也可能會使學生玩物喪志,荒廢學業,將不健康的思想和作風帶到其成員的身上,如果嚴重,可能還引發違法、犯罪等比較惡劣的影響,并給高校的正常運作、管理甚至整個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所以,高校管理者一定要將大學生非正式群體帶到積極的作用軌道上來,防止其向著不利于高校和學生自身發展的軌道上運行。
二、大學生非正式群體信息傳播的特點
1.大學生非正式群體信息傳播過程中傳播內容和傳播形式具有隨意性。在正式群體中,傳播內容和傳播形式通常是比較固定的。但在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信息傳播過程中,群體成員之間可以自由轉換信息的內容、傳播形式、傳播活動發生的地點等。非正式群體的這種包容性正好符合大學生群體熱愛自由、不喜歡被約束的心理特征。
2.在大學生非正式群體信息傳播過程中會形成群體意識,這種群體意識對群體成員個人的態度和行為具有重要的制約作用。群體的存在離不開信息的傳播,通過信息的傳播,群體成員之間達成共同目標、協調協作行為、交流情感,并進而形成群體意識。而這種群體意識一旦形成,又會反過來對群體成員的意識、行為等各方面產生重要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群體成員會將自己的目標與群體目標聯系起來,并盡量使自己的目標符合群體的目標;二是群體成員個人之間會有感情,而且會有“我們”感情;三是群體成員會形成對從群體活動的參與中來獲得滿足感而對群體的認同感。不僅如此,群體意識越強,以上三方面的影響力就會越大。反之,就會越小。
3.處在大學生非正式群體中的成員普遍受到群體壓力的影響,并具有趨同的心理。群體內部的信息傳播通常是一種非平衡的傳播,傳播者和受傳者在人數上通常是不相等的。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傳播者還是受傳者都會感到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即群體壓力。處在這種壓力之下的群體成員通常會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態度,來保持自己意見與群體意見的一致。然而,我們不得不注意,這種跟群體意見保持一致的趨同心理做出的決定并不一定都是理性的,很多時候,這種群體壓力也會帶來錯誤的判斷,形成少數人對多數意見的盲目服目從。例如在一個籃球隊中,幾個隊友提出要創業,其中的一個人可能原本并沒有這個想法或者對創業不感興趣,但是其他隊友都去做這件事情,那么他迫于群體壓力,可能也會參與到他們的創業活動中來,以便和其他隊友保持一致。但是,這并不表示他對創業有足夠的認識和熱情,而只是一種盲目服從。
4.大學生非正式群體中都存在著輿論領袖,他們對群體的作用不可忽視。輿論領袖即群體中的中堅人物,他們由于在學術成就、特長、生活閱歷等中的一項或幾項比較突出而受到其他群體成員的擁戴。這些輿論領袖表達的意見可以影響甚至改變群體原來的意見,使得群體中的大部分成員趨向他的意見。例如在“老鄉會”中,低年級的成員對于某些事情會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們一般都傾向于采納生活閱歷豐富、對學校的環境更加熟悉的高年級的學長所提出的意見。
三、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健康發展路徑的創建
1.正確認識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作用并給予適當的關注和引導。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各種信息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并希望能夠通過一些渠道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展現自己的特長。而非正式群體無論是對高校的正式群體還是大學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這些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高校不僅要區別對待,而且要對其形成原因、信息傳播的特點,進行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引導。
2.完善正式群體的功能,減小非正式群體的影響力。雖然大學生非正式群體對學生的意義重大,但這并不代表所有非正式群體的作用都是無可代替的。事實上,大學生在非正式群體中所能獲得的很多東西都可以在正式群體中獲得,比如大學生與正式群體的聯系、對個人表現和自我實現的滿足等,只要正式群體創造更多的條件,突出自身的優勢,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大學生的需求的。而大學生的這些需求一旦在正式群體中得到滿足,那他們便對非正式群體的一覽性就會降低。相反,如果正式群體對學生的這些需求事兒不見,那他們就會更加依賴非正式群體去滿足自己的這些需求。
3.營造良好的外圍校園環境,用健康的校園文化影響和感染學生。良好的校園環境一方面能使得大部分學生有一個健康陽光的思想意識,學生只有帶著健康的思想去與同學交往,形成的非正式群體才能夠形成良好的群體意識。而這種良好的群體意識一旦形成,又會去影響非正式群體中少數思想上可能有一定偏差的成員,使得這些成員一方面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這種群體意識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群體成員的行為,減少極少數人因為思想原因而做一些對自身、對他人、對高校甚至對社會都不利的事情。
4.做好大學生非正式群體中的輿論領袖的思想工作。輿論領袖的作用巨大,而且他們只是學生中的少數人,做少數人的思想工作顯然要比做全體學生的思想工作容易的多。因此,要做好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引導工作,必須認識到這些輿論領袖的存在,并及時的與他們溝通。
作者:馬國燕單位: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