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文地理專業校外實踐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不僅僅局限于是專業技能以及實踐創新能力,還有個人的思想政治品質與社會責任感,即“德才兼備”才是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高校在以才育人的同時更要注重以德育人,培養具備優良品質的創新型專業人才。專業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志愿服務是增強學生思想政治品質、提高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平臺,志愿服務與專業實踐教學項目相結合將成為高校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
二、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現狀
隨著我國志愿服務意識的不斷增強,大學生已經成為青年志愿者行動的中堅力量,在教育、扶貧援救、環保、醫療衛生、維護治安、法律援助等諸多領域貢獻者自己的力量,在促進社會文明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大學生志愿服務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
1.志愿活動形式單一、專業性不強。志愿者進行社會服務的過程不僅是思想品行教育的過程,也應該是專業知識技能實踐的過程。目前大多數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內容較為狹窄,專業特色不明顯,難以滿足不同工作崗位的需要,形式較為單一。志愿服務內容多集中在體力勞動上,停留在較淺層次的社會公益服務和便民服務上,學生的專業技能不能在志愿活動中體現。
2.志愿活動缺乏合理規劃,管理工作不到位。大學生志愿活動大多數在工作日,往往會與學生的課程安排產生沖突,學生在志愿活動與課程之間很難抉擇;另外,志愿活動通常為短期,志愿活動組織缺乏長期的規劃,難以持續開展。
3.志愿活動動機多元化、缺乏正確引導。部分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動機不純,為了獲得獎狀表彰等個人榮譽,表現出急功近利的特點,在志愿活動中著重于自身發展而忽視了社會效益,對于志愿服務精神缺乏正確的認識與理解。
三、專業校外創新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意義
1.學科教學的需要。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課程設置復雜且實踐教學環節多,校外創新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能夠滿足日常實踐教學需求,利于學生提前接觸社會,盡快適應社會工作。
2.高等院校建設專業校外實踐基地的作用。實踐教學基地是學校開展創新性實踐教學的重要平臺。校方與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關系,可以達到“互惠互利”的效果。通過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有利于提高師資隊伍水平、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素質、培養創新性人才,擴大校企雙方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促進學校與社會的溝通交流,提升學校開放性教學效果。
四、志愿服務納入校外專業實踐教學的實踐
校外專業實踐教學著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的鞏固與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往往缺乏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實踐教育。而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是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臺,學生參與公益性的社會實踐,可以有效進行自我思想教育。將志愿服務納入校外專業實踐教學中,可以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南京農業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系于2014年在南京高校中率先與“南京規劃建設展覽館”簽訂合作協議,將志愿服務與實踐教學完美結合,建立了“公共管理學科綜合訓練中心城鄉規劃教學實踐基地”,每周六、日南京農業大學向南京規劃建設展覽館輸送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優秀志愿者,學生志愿者指引游客、維持參觀秩序、對部分展廳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學生在鞏固自身所學規劃知識的同時促進了展覽館工作的順利進行,有效促進了校企協同發展。
五、保障專業志愿服務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實踐的教學措施
1.規范合作關系。校方和實踐基地應簽訂長期的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責任與義務。實踐基地作為志愿服務與技術支撐單位需在各個教學環節給予支持,盡可能的提供便利條件。以南京農業大學的城鄉規劃教學實踐基地為例,學生在不影響展覽館正常工作的基礎上利用所學專業知識為游客進行南京規劃情況講解,緩解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展覽館方為學生志愿者營造良好的實踐環境的同時并為其提供食宿等便利條件。真正實現了實踐教學基地和實踐教學活動的雙贏。
2.切實調整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為加強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需要根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變化的實踐內容來調整本專業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來滿足社會的需要。此外,基于志愿服務參與的實踐教學不同于普通的實踐教學,校基雙方應注重加強學生志愿服務的培訓工作,增強學生自身的思想政治品質與社會責任意識,將志愿精神真正落實到實踐活動中。
綜上所述,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一門涉及多領域的交叉性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應用性,將志愿服務活動納入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將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滿足當代社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
作者:孫華 吳瑤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