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現狀與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CNKI文獻為數據來源,利用文獻計量法對文獻增長、文獻來源及分布、作者及機構類型進行分析;以文獻中的關鍵詞為研究對象,以共詞分析為研究方法,運用SPSS軟件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該領域研究熱點和現狀。繪制坐標戰略圖,展望未來發展趨勢,旨在更深入地探討國內智慧圖書館發展方向與策略。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文獻計量;共詞分析
智慧圖書館作為智能建筑與數字圖書館的創新性結合,在重新審視圖書館功能及服務的基礎上,以讀者服務為中心,將圖書館的各項資源融入到讀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它不僅僅是建筑,更是一種理念和人文關懷的表征。總體而言,目前學者們對智慧圖書館的理解側重于單一方面,尚未形成模塊化、理論性的總結。本文擬基于文獻計量和共詞分析法,對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現狀與趨勢進行探討。
一、數據來源
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為文獻源,在高級檢索中以“或”條件檢索“篇名”“關鍵詞”兩個字段,設定檢索詞為“智慧圖書館”“智能圖書館”,形成“‘題名=智慧圖書館or智能圖書館’或者‘關鍵詞=智慧圖書館or智能圖書館’”的檢索式,選定數據庫不限,匹配條件為模糊,檢索時間為2008年5月30日。結果顯示,2008年至今共收錄期刊論文756篇,其中核心期刊171篇,對文獻進行篩選、去重,得到有效文獻700篇,以分析軟件相對應格式導出文獻信息。
二、文獻計量分析
(一)文獻增長、來源及分布2008—2010年間以“智慧圖書館”為主題的期刊文獻累計發表11篇,年均3.7篇,主題研究處于探索階段;2011—2018年間,文獻發表量快速增長,實際積累量也不斷增長(700篇),為快速發展階段。根據布拉德福定律,可將某一學科的期刊劃分為核心、相鄰、相關期刊。此時,這三類期刊的總載文量相等,且三類期刊數量成1:n:n2關系。經計算,本文每類期刊的總載文量約為233.33篇,核心期刊10種,相鄰期刊25種,相關期刊144種,三者比例為10:25:144(約1:2.5:2.42),基本符合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的載文量大于等于16篇,其中農業圖書情報學刊(38篇)、圖書館學刊(29篇)、河南圖書館學刊(27篇)載文量位列前三。
(二)作者及機構類型分布1.高產作者研究。對有效文獻的作者及其發文量進行統計,上海社會科學學院信息研究所王世偉發文量最多(9篇),武漢大學曾子明(7篇)、南京大學邵波(7篇)、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黃輝(6篇)排名前三。有效文獻的作者共1227位,運用普賴斯定律,可得高產作者為35位,但高產作者總發文量為183篇,僅為有效文獻量的四分之一,與普賴斯定律不相符,智慧圖書館領域的核心作者尚未形成。2.作者機構及類型。機構在某一領域中的科研水平和活躍程度主要由發文量體現出來。經統計,共有13所機構發文量大于等于5篇,高校10所、公共圖書館2所、研究所1所,高校是主要參與機構。其中,武漢大學、南京大學、重慶大學、上海大學這4所大學的發文量占13所機構總發文量的44.6%,表明這4所大學發文質量較高,在該領域整體研究能力較強,但也反映出其他機構的發文量較少,目前僅靠少數幾個機構即可代表該領域的研究趨勢和主流。
三、共詞分析
(一)關鍵詞提取及初步聚類1.關鍵詞提取。對有效文獻進行關鍵詞提取,剔除重復出現或意思一致的,并進行相似性合并,如“物聯網應用”“物聯網技術”等統一為“物聯網”。由于“創新”“構建”“智慧”等關鍵詞含義較為寬泛,無實質研究意義可剔除。選取詞頻大于等于5次的關鍵詞作為高頻關鍵詞,最終確定38個高頻關鍵詞。去除數據中的非高頻詞匯,得到高頻關鍵詞兩兩共現矩陣。2.初步聚類。將高頻關鍵詞矩陣導入Gephi軟件形成共現網絡,該網絡的密度為0.008,與完整網絡(總值為1)的差距較大,可見智慧圖書館各研究方向之間合作聯系度較低。網絡直徑為3,平均連接長度約為1.21,最短長度連接數為218,表明同一研究方向內部聯系較為緊密,適合對各研究方向進行群體劃分與聚類。對高頻關鍵詞初步聚類,大致分為六個研究方向: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數據資源、技術創新、管理建設、綜合環境因素。
(二)聚類分析層次聚類是根據事物自身的特征,通過已建立的統計模型對事物進行多元分析,其目的是將相似的事物進行歸類。關鍵詞提取時,已對38個高頻關鍵詞進行了初步分類,為進行更精確的分類,本文運用spss軟件對高頻關鍵詞相異矩陣(共現矩陣誤差較大,需轉換為相異矩陣縮小誤差)進行層次聚類,聚為六大類,并繪制聚類樹狀圖。1.高校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在時空、知識整合等方面逐步與校園其他服務相結合,突破限制,主動進行知識推送、挖掘院系科研動態、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服務,并在文獻收集上結合本校專業設置和科學研究項目,為相關學科服務。2.服務模式。為應對基礎館藏工作和智慧化轉型,館員應及時熟悉新技術和新系統,鼓勵開啟“專深—終身”二維學習模式。[1]閱讀推廣是圖書館服務于全民閱讀的最有效方式,它的發展將為圖書館領域帶來新的課題內容,如研究推廣活動的理念定義、合理性、服務特征、目標人群等。[2]3.數據資源。開展科學數據管理與服務,有利于構建特色館藏資源,形成一體化共享平臺。在此過程中,為避免重復浪費,有必要建立健全館藏資源規章制度。臺灣地區在館藏資源建設中形成的發展政策、建設經費制度、資源征集制度、評鑒與維護制度、合作制度、圖書委員會等,值得我們借鑒。[3]4.技術創新。隨著云計算的發展,圖書館對數據收集、分析、挖掘、預測的需求將不斷加大。例如,情境感知可進行實時咨詢方案微調,清華大學圖書館設置的智能聊天機器人、上海圖書館舉辦活動時出現的機器人講解員通過不斷的自我學習為讀者提供差異化服務。利用RFID管理系統,圖書館可以最優選擇設備和供應商,避免信息不對稱性的弊端。檢索工具智能化可幫助讀者通過關聯檢索發現新的未知的文獻信息,且實時連接移動端,方便快捷。[4]5.管理建設。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強調職業精神,提升圖書館形象和文化內涵,是管理的內在要求。為實現管理日常化、長期化,建立健全組織機制是必然趨勢。這主要包括制度、政策、經費等機制,如法人治理、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6.綜合環境因素。智慧圖書館推廣的電子書籍、移動端借閱等項目,與智慧城市注重市民參與、社會協同的理念相融合,共同構建起智慧城市和圖書館。圖書館的社會教育作用不斷加強,及時開發各類檢索、翻譯以及個性化服務,不斷跟進人工智能,是信息服務融合大背景下的必然趨勢。
(三)戰略坐標分析戰略坐標法可分析某個研究領域中各研究方向的內部(密度)以及相互之間(向心度)聯系的密切程度。本文運用戰略坐標法,分別計算38個高頻關鍵詞相異矩陣的密度和向心度,將得出的數值歸類到所代表的六大聚類中,得到戰略坐標圖。通過觀察,C類與D類的密度較高,A類與B類居中,E類與F類較低;C類與D類的向心度較高,E類與B類居中,A類與F類較低。1.數據資源(C)、技術創新(D)這兩類研究內外聯系均較為緊密,理論發展較為成熟,為該領域研究的重點方向。信息爆炸時代,信息良莠不齊,數據資源智慧化有利于資源結構優化和提升利用的效益。技術創新促進了閱讀、參考咨詢、服務空間等多個環節的變化和重塑。這兩類研究作為基礎性工作,一直是學者們探討的熱點。2.高校圖書館(A)內部發展較為平穩,但與其他研究聯系并不密切。高校圖書館具有豐富的館藏和數據庫資源,可與校園整體環境相結合,具有持續性和前瞻性。從作者機構分布不難發現,許多研究學者來自高校,但高校獨立性較強,與其他研究機構聯系度較低。3.服務模式(B)內外聯系度均較為平穩。由于服務模式受整個社會演進以及文化環境的影響,且影響因素波動較小,該研究不僅在過去和當下發展平穩,在未來將繼續保持穩定態勢。4.管理建設(E)內部關聯度較低,與其他研究的關聯度一般,在智慧圖書館研究中處于較周邊的位置。但管理是服務的前提,一個機構的管理效率和層次水平是該機構有效運行的前提。管理建設作為一研究大類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5.綜合環境因素(F)密度與向心度均最低,表明此類研究尚處于不成熟階段,或遇到了研究瓶頸。出現此情況可能是該研究內容較為廣泛,涉及公共服務、城市發展以及人文理念等各方面,而現階段智慧圖書館研究領域的宏觀性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技術、服務、資源等較微觀的研究。由于內部關聯度較低,綜合環境因素在日后可能會分化為多個主題,具有較大潛力。
四、結論
智慧圖書館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具有創新性和前沿性,各研究階段傳承關系較強,部分主題始終保持著核心熱點狀態。高頻關鍵詞可聚為六大類,即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數據資源、技術創新、管理建設、綜合環境因素。宏觀分析方面,發現數據資源、技術創新相關研究已較為豐富成熟,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管理建設等研究發展較為平穩,綜合環境因素日后可能分化為多個研究方向。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目前“智慧”主要體現在技術更新上,筆者更希望從形態和服務模式進行創新。這一創新需要先進技術和理念的支持。我們對智慧圖書館還需要更進行深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金敏婕.融入、提升、超越——智慧圖書館員素養與價值[J].圖書與情報,2014(6).
[2]胡永強.眾籌閱讀與圖書館閱讀推廣[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7(2).
[3]陳彩紅.我國臺灣地區高校圖書館館藏建設規章制度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6(5).
[4]陳儉峰.智慧圖書館中精準用戶模型的構建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8(8).
[5]王世偉.人工智能與圖書館的服務重塑[J].圖書與情報,2017(6).
[6]周承聰,劉越強.基于文獻計量的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現狀評析[J].新世紀圖書館,2017(10).
作者:王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