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代生態思想的哲學意蘊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時代生態思想是頂層設計和具體實踐舉措相統一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意蘊。在辯證唯物主義方面,其主要體現在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層面;在歷史唯物主義方面,其主要體現在群眾史觀和價值觀兩個層面。蘊含豐富哲學思想的新時代生態思想的最終歸宿是以人民為中心,是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科學指南。
【關鍵詞】;生態思想;哲學意蘊;人與自然
新時代生態思想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與中國歷屆領導人在生態方面的集體智慧基礎之上,以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為出發點,運用創新的理念與方法對生態環境加以管理與建設,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實現“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的新時代生態思想。在新時代生態思想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意蘊。運用哲學思維科學解釋我國現實的生態問題,最終的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時代生態思想中蘊含的哲學思維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繼承與發揚,是一種獨特的思維存在,對于新時代生態思想的哲學意蘊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層面。
一、新時代生態思想中的唯物論思想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于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自然界,自然界對于人類是基礎性的存在,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界是物質的,人是通過對象化的活動尤其是實踐活動將自身與自然界聯系在一起的,自然界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新時代生態思想中的哲學思維的邏輯出發點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新時代生態思想繼承了馬克思生態思想中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馬克思認為,“自然界是我們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界的產物)賴以生長的基礎。”[1]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是新時代生態思想的出發點,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在報告中又明確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2]在自然界的物質性前提下,在繼承馬克思生態思想中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上,將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升到“生命共同體”的高度,認為自然界是我們人類生存與發展的依托,經濟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進步同樣要以自然界為基礎。在新時代,要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前提與出發點就是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新時代生態思想中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也叫唯物辯證法,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運用的根本方法,屬于方法論范疇。新時代生態思想是頂層設計與具體的實踐舉措想結合的系統的理論思想,其中蘊含的辯證法思想也是極為豐富的。第一,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一切事物運行和發展的動力,矛盾是反映事物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現存的任何事物都處于對立統一的關系之中。新時代生態思想的哲學演進的邏輯主線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關系,運用矛盾分析法對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問題作了闡述。經濟的迅猛發展一方面能夠使人們的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另一方面勢必會使生態環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是用綠水青山換取維持我們生存的金山銀山。在新時代,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3]生態環境的保護在一定意義上與經濟發展是一致的,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生態思想明確規定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明確提出經濟的發展速度要與環境的自然承載力成正比,我國的經濟發展要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時進行,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實現“美麗中國”這個戰略目標。第二,唯物辯證法中質量互變規律的內容包括事物的變化有質變和量變兩種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基礎,當量變達到一個度的時候事物就會發生質變。一方面,新時代生態思想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和前人優秀的智慧結晶的基礎上,通過對中國具體的生態環境問題分析中得出的,新時代生態思想從理論層面來說是在歷次講話中所提出的生態思想的量的積累基礎上形成的。另一方面,我國目前所面臨的生態環境的破壞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生態環境面臨的巨大壓力也并不是一時造成的,同樣我們解決生態問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愚公精神,一點一滴做好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的飛躍。在報告中指出,“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4]我們的環境治理問題必須要守住這三條控制線,在各個方面都要做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建設工作,這樣才能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的偉大目標。第三,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并且事物之間的聯系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是具有客觀性的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的、是多種多樣的、是具有系統性的。所謂系統,指的是由互相關聯著的、互相作用著的若干個要素按一定的規律或者方式組成的有機整體。新時代生態思想中明確指出,“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5]在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中運用系統的方法,將生態環境的保護以一種系統化的方法具體到各個方面。生態問題的出現不是某一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在生態環境的治理問題中需要各個部門利用自身的優勢合理分配、統籌兼顧、綜合治理,要求各個地方、各個部門協同發展、相互合作、全民參與,為實現“美麗中國”這個戰略目標,為把我國建設成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這一代人特別是青年人要盡心盡力、努力奮斗、貢獻我們的力量。
三、新時代生態思想中的群眾史
觀群眾史觀堅持人民是歷史發展的創造者,而并非是少數的英雄人物,人民群眾對社會的運行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于執政黨來講至關重要。在新時代,明確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新時代生態思想的邏輯歸宿是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新時代生態思想把生態環境建設與民生結合到一起,認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的福祉。在新時代,人民的美好需要不僅僅是物質資料的豐富,更重要的是生存環境的優化,指出,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給人民群眾最公平的公共產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每一個人民都能享用到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的直接受用者是人民。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僅是“金山銀山”,而且是每一個人民所共同期盼的民生福祉,也是每一個人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新時代生態思想中建設“美麗中國”戰略目標的最終歸宿的目的就是創造優美的生態環境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四、新時代生態思想中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對具體事物總的看法和觀點,價值觀的前提是人們對具體事物有詳細而又周密地認識與了解,主要表現在人們對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動的總的觀點和判斷。新時代生態思想中的價值觀主要體現在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思想之中,在報告中明確指出,“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6]馬克思很早之前就已經論證了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人類改造自然界的勞動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因為自己的貪欲過度開采對自然界造成破壞。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經歷了一定的發展歷程,人類對自然無休止的索取會導致自然對我們的報復,我國曾經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經歷了用“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的生態環境遭受到了破壞。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治理,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新時代生態思想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指導,高度重視我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將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放在需要迫切解決的位置上,提出人的實踐活動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五、結語
新時代生態思想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經濟文明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國能夠長久繁榮發展的千年大計,同時也是全球經濟文明發展的大計。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局勢,從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一些突出的環境問題治理有了明顯的效果,使得我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新時代生態思想明確提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經驗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要發揮我國的大國精神,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貢獻者、引領者。新時代生態思想從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理念出發,旨在解決我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同時也是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理論指南。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
[2][3][4].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30+2,52.
[5]劉輝.深入學習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思想全面推進建設綠水青山美麗中國偉大實踐[J].中國水土保持,2017(12)10-13.
[6]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03.
作者:劉海燕 單位:蘭州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