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大學民族精神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堅持大學生的理論課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首先,要增強大學生對民族精神的理論認識,要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讓他們知道民族精神是實實在在的,是貼近我們生活的。這就要求大學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對他們的教育要求,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的、分層次地組織學生參觀和考查各類教育基地,應該重點讓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增強教育基地對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要讓學生由對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認同也就是內化的過程,逐漸變為不自主的外化過程,就是大學生自身、自主的實踐過程。這就要求學校在課外活動過程中,給大學生更多的機會,做志愿者、組織者。這不僅能夠使大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增強對民族精神的理解、激發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可以鍛煉他們的才干、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做貢獻后的喜悅、也會在無形中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第三,要培育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科學的創新精神是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又一項重要任務。因為,大學生擔負著國家的重任,是祖國的未來。因此大學階段還應該充分發掘科技創新活動的民族精神內涵。科技創新活動就是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引導大學生積極探索科學發展的規律,投身社會實踐工作,了解國家發展的現實,領會民族精神的廣泛內涵,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
二、堅持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新相統一的原則
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文化也一樣。任何一種先進的文化既是繼承了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同時,又在不斷地吸收其他新的、先進的文化。對自己傳統文化的繼承,表現了文化的傳統性,吸收新的文化,表現出文化的時代性。作為文化的一種,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理應也體現出傳統性和時代性。因此,在開展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同時,我們應該要明白,它不僅是對優秀傳統東西的弘揚與培育,同時也是一種創新與融合,這也是順應時展要求的。我們在培育大學生民族精神時,要抓住我們的根———我們自己優秀的文化,這是最基本的。同時,現在的文化則需要我們重新確認和大膽探索,需要我們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時,能夠把人類一切優秀的文明予以融合、轉化,并創造為人類所共同擁有的新的民族文化。
三、堅持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相統一的原則
文化的民族性是民族精神的基本特性,失去這一特性,就等于磨滅了民族精神,消滅了一個民族。民族精神的生長和發展取決于民族文化的獨特性與自決力,而一種精神如果沒有了民族性,就會變成“機械的模仿”,追求“劃一”而喪失“自決能力”,那就只能走向衰落。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念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破壞了我們的民族性。為了保持民族的特性,使我們的民族永存于世,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就應該以民族的優秀傳統精神為重點,凸顯我們的民族性,堅決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全盤西化。當今世界全球化的發展,對人類的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它已經在從經濟領域的影響,不斷向政治、文化諸領域擴散。在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過程中,要弘揚民族性。但是,這不意味著保守、封閉。因為,當一個文化過于保守,停滯不前,那也就意味著這個文化即將消亡。中國文化之所以發展,在于其在發展過程中總是不斷吸收新的文化因子,經過淘汰、融合化為自己的血肉生命,使其得以周期性地更新、發展、進步。民族精神的交流和融合的世界化趨勢,“使得各種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成為可能,這是在一個具有文化多樣性的世界上保持和生存下去的基本先決條件”。在這種情形下,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與發展就需要有所創新,而不是保持民族主義狹隘性的束縛與制約。
四、堅持學校主導與大學生自我塑造相結合的原則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外因與內因的統一,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能否達到好的效果,取決于眾多的外部因素的綜合作用。其中,學校教育是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最主要的一個外部因素,大學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是影響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能否成功的內在因素。因此,要達到良好的民族精神培育效果,就要把內因和外因統一起來。通過外因,調動起大學生對了解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興趣,通過長時間的灌輸與培育,大學生就會把對民族精神的這種認識,逐漸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不自覺地、自主地進行自我塑造和自我學習。因此,把學校的主導教育和大學生的自我塑造相結合,對學生進行長期的養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新時代的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尚未完全成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他們的思維活躍、主觀意識強,對是非觀念有著自己的認識。學校的單純灌輸性教育并不能取得好的成果,甚至有時候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狀況,制定出一套很好的、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教育機制和激勵機制,在學校的日常教育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真正參與到民族精神的培育活動之中,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弘揚和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不僅需要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發揮主導作用,更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和配合,做到學校的主導教育和學生內在的自我塑造相結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民族精神培育的活動之中,實現社會、學校和學生個人的有機結合。這同時也要求學生上好政治理論課,接受國情和民族情的教育,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此來激發自己的愛國之情,培養自己深厚的民族情感。最后,大學生要把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接觸和了解社會,在實踐中感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以增強對社會主義中國和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并喚起大學生自己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使命感,增強自己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不斷提高應對挑戰的競爭力,主動擔負起振興民族的歷史使命,培育高昂的民族精神。
作者:張玲佳嚴玉花劉明偉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空軍93995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