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物“活化”產品設計問題對策與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為“文物倉庫”的博物館,主要是集“收藏、陳列、研究、教育”的文化機構。且現存文物是人類歷史文化進程中遺留下來的遺跡。不同歷史文物可以從不同的歷史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意識形態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當時生態環境的狀況,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但是就目前來說博物館文物來說,雖然博物館有較高人氣,但是參觀者僅僅只是走馬觀花的看新奇,對于文物的真正價值沒有得到挖掘。并且在伴隨著博物館的免費政策的下發實施和國家大力發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大背景下,博物館文物藝術衍生品走進人們的視線,由于博物館文物的特殊性,使得博物館文物的藝術衍生品更加具有文化價值、藝術價值、教育意義。在參觀過令人驚嘆的歷史文物后,從博物館展覽廳到博物館商店,實現和跨越了從藝術到實用的過程。所以只著眼于“免費”未免不夠。如何讓博物館的文物藏品活起來,讓文物不僅僅是被保護和修復,陳列于博物館。而是應該讓文物的文化遺產應該通過“再造”,“飛入”尋常百姓家。因此,怎么讓這些文化真正地“活”起來,怎么來設計文物藝術衍生產品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開發出頗具文化價值、實用價值的文創產品,滿足公眾的需要,文物才能真正的活起來,重見天日、深入人心。所以本文主要以基于博物館文物“活起來”文創產品為例來進行闡釋。
一、博物館商店文創產品現狀
文創產品不僅僅是普通的商品,它還具有博物館文物的文化傳播功能,是博物館文物的延伸和補充,具有和文物一樣的傳播歷史和文化信息的使命。就目前博物館商店而言,與博物館文物藏品與關聯性較低,很多博物館將博物館的商店與展館陳列地位作用等同,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且常常將博物館商定位置置于出口處雖然在位置上來說是游客的必經之地,但因為商定的整體環境設計、風格特點等皆與博物館的主題展覽缺少關聯性使觀眾在邏輯和視覺上造成斷層,削弱了博物館的藝術感染力,從而影響博物館的整體參觀體驗。而在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中還存在產品開發嚴重缺乏創造性、創意性,缺乏對本展覽館產品和觀眾需求的調查分析,有紀念品意義而無創意產業意識,有經濟效益,而缺乏藝術性和原創性的長效投入機制現象凸顯,制約著相關博物館文創事業的持續發展。而且在文創產品上存在的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如低價的產品通常都是些書簽、鑰匙鏈、明信片等,這些商品大多缺乏創意且價格要比市面上同類商品價格高出許多,僅僅的差別就是印刷有文物或博物館展館的標志。另一類的高價產品博物館內藝術品的復制品、絲綢、絲巾、書籍和各類服飾等,高昂的價格和較低的使用率使得很多普通游客很參觀者對這些商品望而卻步。
二、文物“活起來”文創產品策略建議
(一)文物“活起來”文創產品不能盲目依靠科技在這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科技時代,在使文物活起來要依靠科技手段實現符合新時代的表現形式。但是也正是這種“科技時代”的優越性,使得博物館文創產品往往局限在某些新的形式或科技手段的運用上的誤區中。現在很多博物館一想到要使文物“活起來”,就會在展陳中很多數字化的手段和聲光電的方法,使得有些博物館完全背離了博物館的基本規律。一味強調文物的“唯我獨尊”。卻忽視了人的價值。而文物“活起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與人的互動,與體現人的價值。
(二)文物“活起來”文創產品不能止步于耍寶、賣萌自從故宮系列IP系列走紅和西安博物院“文物戲精系列”系列火起來以后,我國的博物館文創事業也已迎來了新的生機,古老的躺在博物館的文物變得能說會道,帝王將相也開始各種賣萌、耍寶,努力契合著當下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群的興趣需求和文化消費需求。但是我們雖然理解文物文創產品的吸引眼球的策略,但是“耍寶”、“賣萌”畢竟不是文物文創產品的目的,其文創產品承載的傳承文明、體現文物內涵的功能依舊是其目的。僅僅是在博取眼球后,并沒有對文物所承載文化歷史內涵進行了解,會使文物文創產品整個行業趨于平庸和內涵匱乏。雖然活潑的文物形象相對于嚴肅的展廳文物更加讓人接受,但卻不可直接丟掉文物應有的深刻底蘊。
(三)文物“活起來”文創產品應兼顧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博物館文物文創周邊產品發展勢頭迅猛,文物的帶貨能力也越來越強。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更加看重的不再是物品的使用功能,附著在文創商品上的設計感與文化氣息才能使得年輕一代慷慨解囊。而文物文創產品雖然其本質依然是產品,銷售依然是其目的。但是由于文物文創產品區別于普通產品的特殊性,但是也正是由于這種特殊性更加使得文物文創產品更加不能忽視文化背景與文明傳承。
三、文物“活起來”文創產品設計要求
(一)依據文物的故事性利用博物館文物資源開發文創、利用產品更好了解博物館文物,都是很重要的。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文物的整個功能體系,從年代、色彩、使用功能這些表象的東西到其時代價值、歷史意義、文化價值等方面的升華,建立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條,講好文物文化和博物館文化和文物的故事,用創新設計手段,尋求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才能充分使文物自身的故事得以表達,使得文物“活”起來,以此,才能充分挖掘文物講述自身背后的故事。
(二)依據文物的傳承性對于靜靜躺在博物館的文物來說,文物是凝固的歷史,與文物對話也是與歷史對話。在對話中使得文物的傳承得以延續,通過設計的文物文創產品是在新時代的傳承形式,使更多的新時代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和小孩子通過這種創新形式也對文物心向往之,文物文化的種子就這深深的樣埋下了。文物的傳承性也得以延續。
(三)依據文物的元素性文物無不體現著古人的智慧。閱讀古人智慧,將文物元素進行提取、分類、重構和再造將文物文化內涵融入到文創產品設計中,讓產品具備特定文物的內涵和意境并且打動人心。文創產品設計本質依舊是物的文化設計,其文創產品的設計實質依然是對各種符號化元素進行編碼,綜合文物元素符號表達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體現新時代的文物的特定時代感、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
四、結語
博物館文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無論是文化價值或是經濟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且利用博物館文物創新的文化創意產品把“文物”帶回家。由于博物館文物具有的獨特性,每個文物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見證了歷史的發展。它們是歷史的傳承者,是弘揚民族文化傳承發展新的重要的載體,因此我們必須要利用創新設計的方法、技藝和手段,挖掘博物館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通過設計手段展示出來,并且讓它們與參觀者互動起來,一方面可以讓沉睡的博物館的文物“活”起來煥發生機。另一方面讓所有人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舉世無雙。
參考文獻:
[1]北京數字科普協會.數字博物館發展新趨勢[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編,2012-02-01.
[2]李姣.“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營銷創新策略[J].文物世界,2017(02):64-67.
[3]劉莎莎.博物館展覽變革呼之欲出讓展柜里的文物“活”起來[N].深圳特區報,2013-08-29.
[4]楊倫.博物館文創,不能止步于賣萌[N].科技日報,2019-5-24.
[5]單霽翔.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關于廣義博物館的思考[M].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
[6]李峰,胡緒雯.博物館商店生態與文創產品的觀察與思考[N].中國文物報,2013.
[7]朱上上,羅仕鑒.設計中基于設計符號學的文物元素再造[J].浙江大學學報,2013(11).
[8]章義平.博物館商店:展覽與服務的延伸[J].博物館服務與宣教,2010(11):257-260.
[9]胡緒雯.博物館商店專業角色的建立[N].中國文物報,2012-10-12第003版,1-2.
作者:楊智杰 單位: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