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童讀物APP交互設計的用戶體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緒論
1、兒童心理需求所謂兒童,在《現在漢語詞典》的解釋,是“較幼小的未成年人”。這一解釋對“兒童”并沒有作出相對明確的年齡限制,因此顯得比較模糊。而在《辭海》的“兒童年齡分期”詞條中,對兒童的年齡有明確的界定:“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形態,心理和生理特征。這一界定,是現在通行的也是較具權威性的解釋。我們知道在兒童時期心理發育是至關重要的,現代兒童心理教育應該得到家長的高度重視。在兒童時期,孩子的智育開發不容忽視,因為兒童時期孩子的身心沒有發育成熟,對于事物是非認知沒有正確判斷能力,主觀性較弱。兒童處于語言和自主行為能力發展期,相比成人需要及時的引導以及幫助。兒童是一類特殊群體,他們在思維認知和抽象概括能力較差,而認知更直白的表現在他們肢體和感官的直觀體驗,停留于事物的表象信息傳達層面。兒童發育期對事物的主觀能動性與視覺感知較為敏感,所以在兒童讀物組成結構方面需要把握兒童心理需求。針對這一目標人群,在設計開發產品時需要精心設計,符合兒童心理客觀需求,在互動性以及視覺體驗上都要有較強的吸引力,這樣才能使兒童心理留下較強印象,使之對兒童起到重要影響。
2、兒童讀物的變革隨著當今社會互聯網科技信息化的不斷延伸以及數字媒體技術和移動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用網絡媒體的用戶年齡范圍越來越寬泛。在2008年經融危機時期,因為經濟滯后企業開始大力開發兒童產業,隨之兒童讀物app大規模被開發以及應用,兒童閱讀模式隨著傳播媒介不同而發生改變。種類繁多的終端設備的不斷普及,兒童接觸互聯網的層面被越來越擴大化,而兒童讀物APP交互設計就是基于這種新的媒介平臺下,使這種新的閱讀模式區別于普通紙媒的傳播方式,平板電腦以及智能移動設備都能實現觸控操作,觸摸式設備與紙質圖書相比,觸摸操控更容易調動兒童的閱讀興趣。所以說觸感是兒童感知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形式多樣的交互體驗,快捷有趣的觸感體驗不同于普通紙媒的固定閱讀方式,良好的交互體驗能使兒童更容易直觀簡單的接受這種新穎的閱讀模式,增強了兒童對兒童讀物接受知識的易懂性。通過聲音、動畫、觸控等有效的交互方式讓兒童接受知識變的更加主動。因此,以用戶體驗為核心進行兒童讀物APP交互設計的重要意義也在于此。
3、兒童讀物APP交互的優勢APP,作為一種第三方應用合作形式參與到互聯網活動中去,APP支持更豐富交互設計,和更好的用戶體驗。用戶可以對設備具有更大的控制權。兒童讀物APP可以在新的媒介平臺下,屏幕的可觸摸性更好的拉近了用戶與產品間的距離,兒童在閱讀時可以將自己參與到互動情節中去。例如同樣的閱讀內容,一種是通過紙質媒介呈現出來,插圖和文字兩者同時存在于同一空間中,兒童會把閱讀重心放到插圖上,對于文字信息只會忽略。如果是通過一個APP作為傳播媒介,給兒童呈現出來的是有互動體驗效果的畫面,將文字轉變為圖畫信息,讓兒童主動點擊,有二維動畫以及三維動畫進行互動體驗,以及音樂和配音,就像兒童在看一部動畫片一樣愉快的將學習任務完成,在這里兒童的直觀反映就是“好玩”,會再次調動起他們的學習欲望。所以兒童讀物載體轉變是時展的必然結果。
二、4~7歲兒童讀物APP交互設計原則
交互式兒童讀物,作為兒童不同年齡階段學習和產生記憶的媒介之一,針對兒童讀物APP交互設計有不同的設計原則。
1、兒童讀物App產品需要將游戲與教育相結合基于媒體移動端的寓教于樂的兒童游戲市場,才是兒童讀物App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這里的游戲是指兒童讀物APP的媒體互動性、游戲趣味性給兒童一種帶入感,更容易主動的去學習知識,無論是中華美德故事還是知識性題庫,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效果更好。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兒童的心理需求。知道他們真正想要什么,APP開發者才能給什么。
2、人性化設計——符合兒童心理需求交互設計是讓一個產品更容易被人操作、易用性的互動方式,通過對用戶的行為習慣做出的輸出式設計,通過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特征設計出來的符合視覺體驗和操作慣性的交互方式,目的是滿足人對產品的訴求以及渴望值。人性化設計—凡是被設計出來的產品都應該符合人的需求,以人為核心,符合人對產品的情感需求和功能需求。如何才能設計出符合兒童心理需求的人性化產品呢?我們說游戲是兒童天生的游樂場,4~7歲的兒童更熱衷于卡通、動漫類的游戲畫面,在4~7歲的年齡段他們對于事物的判斷較直觀,簡單,喜歡還是厭煩做出的反應非常果斷,所以在界面設計上一定要簡單,布局清晰明了。視覺設計方面,針對排版的位序關系,色彩符號,文字符號,圖形符號,都要簡單易懂且符合他們的“世界”作為出發點。行為引導方面,可以做一些提示引導動畫,方便兒童更快的進入“游戲角色”,提起他的興趣,使被動變主動。
3、易懂性、記憶負擔最小化在兒童4~7歲的年齡段,對于界面操作的識別度比較低,所以在兒童讀物APP交互設計中要做到讓操作以及演繹內容簡單易懂,減少兒童在操作時的使用困惑,以及錯誤選擇的次數,避免兒童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厭煩情緒,這種負面情緒會導致兒童對兒童讀物進一步排斥,這樣就沒有一個良好的用戶體驗,交互體驗設計也會以失敗而告終。以上問題如果都已經解決,我們會考慮什么樣的記憶模式才是最適合4~7歲兒童的呢?同理心,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換位思考,體會產品受眾人群的立場和感受,考慮用戶的行為特點和心理活動,周全不同用戶的行為差異,和操作熟練度。記憶負擔最小化,人腦在短時間記憶過程中,大腦儲存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它不同于智能設備存儲器。兒童在4~7歲年齡段知識儲備屬于啟蒙階段,所以沒必要將大量的知識信息以量化來灌輸給兒童。尋求一個合理的關于兒童讀物APP交互設計方案,是每個設計師長期且努力做的必要性工作。
三、結語
作為一個符合用戶心理需求的交互設計,目的是為了讓用戶在操作時體驗更加舒暢、簡單、明了,更好的給用戶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為了讓用戶更快的熟練操作我們的設計產品,設計師們應該將以人為本做到首位。設計過程中充分站在用戶的角度,對設計進行考量調整,從而得到更加人性化的交互設計,滿足用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本文以兒童讀物APP的交互設計為例詳細分析了如何在交互設計中滲透人性化的以人為本的設計從得出一個人性化的交互設計,至少應充分結合用戶的“過去的經驗”、“當前的環境”及“將來的目標”三個方面的習慣和需求,通過設計師的設計結合用戶操作習慣保證界面處在用戶的掌控之中從而順利的協助用戶達到使用APP軟件的目的。
作者:劉飛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