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教學方法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幾年高職院校畢業人才條件與社會需求矛盾的情況越來越嚴峻,使得學生畢業后難以找到適當的工作崗位,而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職業院校的教育理念過于滯后,教學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方面教學,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低下,畢業后無法適當對應的工作崗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的改革對策。
關鍵詞: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方法;改革
引言
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屬于機械制造的一個分支,該專業主要包括了機械設計和機械制造兩個部分,多稱為機設、機制。多數大專院校認為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學生,要著重于培養其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以確保畢業后學生可以成為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較為優秀的學生則可以從事機械的設計制造、研用以及科技研究開發等方面的工作[1]。而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對于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都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學習興趣較低,并且認為該專業屬于無用專業,加上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教師重理論,而輕實踐,教學內容過于枯燥,更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對此,高職院校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及時丟棄陳舊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對教學理念與模式進行全方位的創新與改革,才能培養可以適應當前社會需求和發展的實用型人才。
1高職院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教學形式單一,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
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適應,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但就目前來說,高職院校的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依舊還在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很多學生難以對課堂教授的知識消化和吸收,實踐課程多數是獨立開展,教師講述的理論知識經常出現與實踐課程脫節的情況,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極大的缺陷,學生只能掌握最為基礎的操作,而無法進行綜合實踐,一旦遇到對專業技術要求較高的工作就無操作,學生的實踐能力過低,導致學生畢業后難以達到崗位需求[2]。
1.2教學目標模糊,教學質量低下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更多應用型與專業型人才的責任,對于學生的責任則是培養其專業技能,確保學生在畢業后可以適應對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因此,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教學目標應該要依據當前的時展形勢而制定,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尤其是教師卻并未認清自己的職責,眼光局限于自身在理論方面的研究,而缺乏全方位的考量,并且教師自身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術也比較落后,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教師所制定的課程教學目標與實際脫節,從而降低教學質量[3]。
1.3考核模式不夠完善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在考核模式方面還不夠完善,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缺陷:①考核的形式過于單調。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都采用筆試的形式開展考試,最后的成績評定標準主要包括三個項目,也就是課堂出勤情況、作業及期末考試的成績,而將最為重要的實踐考核則放在了這一評價體系以外,這明顯違背了國家人才培養的相關要求,也誤導了學生,讓學生借誤的認為理論重于實踐。②考核的模式固化,缺乏實用性。考試結果可以反饋出學生對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與課程設計同樣重要,靈活的考試模式考核可以提高反饋的有效性,如果考核過于固化,則無法將學生的真實情反應出來[4]。
2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對策分析
2.1全面強化師資隊伍
①作為教師必須要具備對應的教師資格,高職院校應該構建嚴格的制度,對于教師實施培訓與考核,并鼓勵教師參加職業資格的培訓和考核,取得對應的資格證書,并考核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確認教師的實踐能力合格后,才能讓其承擔教學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還能讓其在培訓中充分體會到學生的感受,進而更為客觀的開展教學工作。②為使師資力量更加強大,讓更多類型的人才加入教師認伍,學校可以聘請部分兼職教師,兼職教師隊伍主要由企業內部的技術人員、機械設計與制造領域略有建樹的學者、工程師及經驗較為豐富的管理者構成,這些人員與社會的接觸更為直接,對于企業崗位的需求也更加了解,可以講授課程中充分結合企業實際案例,使得教學內容更具實用性[5]。③高職院校應該提供機會和條件,讓教師參與到機械設計與制造行業內部的企業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讓教師的思路與視野得以拓展,提升其科研水平,讓教師可以將更多新型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因此,讓教師參加企業課題研究,不僅對教師自身有益,可以促進學校的進一步發展,還能讓學生了解更多先進、實用的專業知識。
2.2開展項目教學法,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職院校的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充分考量到當前社會、行業以及工作需求,還有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可以給學生布置類型不同的項目,讓學生在不同的項目實踐當中豐富專業知識,增長經驗。項目教學法主要是指在教師和學生一同完成相關項目的過程當中開展教學,讓學生在項目當扮演主要角色,讓學生獨立完成相關信息的收集、計劃擬定與實施以及項目的最終總結,而教師的責任則對學生疑惑進行解答,并給予適當的指導[6]。項目教學模式可以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學生在不斷進行自主探究與思考時得到更多的鍛煉,該模式的應用可以使課堂教學淡化,讓學生實踐當中完成知識體系的豐富;可以讓教師充分發揮出引導作用,并增強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學和做兩者之間不再有界限,使得教學模式更加靈活,將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被動傳授知識轉變成為學生主動吸收。
2.3增設設計制造類技術理論課程
雖然大部關于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已經得到被證實,且不會出現變化,但隨著現代經濟、科技以及信息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加上現代工業在生產模式上的不斷改革與升級,知識內容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內涵與特點,因此,在對課程的具體內容與模式進行設計時,需對當下環境變化進行充分考量,使得機械設計與制造類課程具備創新性與現代感。在教學內容設置時,可以在理論上花費90%的精力與時間,而另外的10%的時間則應該以教授學生最先進、最尖端的技術與理念為主,例如:在以往的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當中,過于注重二維設計,而隨著各類現代設計手段的增多,三維軟件開始被運用于設計當中,三維軟件與二維軟件相比,可以滿足更多、更高的設計需求,提升設計的質量,且三維軟件具有更多、更強大的功能,除了設計之外,還具備分析功能,是一種更為先進、且綜合性更強的軟件,故在機械設計與制造工業的未來發展中發展空間比二維軟件要更廣闊。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時刻保持敏銳的行業嗅覺,了解這一發展趨勢,在設計與制造課程當中將三維軟件充分運用到整個課程體系當中,并針對軟件當中擁有的分析、設計以及制造板塊進行系統性的講解,與此同時,為學生提供走進企業的機會,讓其提前感受到工業設計的實際氛圍,為畢業后的工作做好鋪墊[7]。
2.4兼顧基礎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
在課程的設置方面,教師不僅要堅持專業性為原則,還應該確保授課的寬度以及深度,把握好課程的尺度,因為授課的內容如果太過專業化,會造成口徑過窄,無法讓學生成為綜合型人才,而若授課的內容太過寬泛,又不深研,則會使得學生學到的知識太過表面化,而缺乏實用性。因此,想要對高職院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教學進行全方位改革,就必須要確保課程內容設置的合理,結構設置的科學性,使得課程內容既有足夠的基礎課程內容,又同時兼顧到專業核心課程內內容,將兩者有效的結合起到,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改革。例如,在實際的課程設置中,教師可將整個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分成為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以及模具設計與制造三個發展方向,在設置課程結構時,將其中的50%設置為理論基礎知識,35%設置為專業崗位方面的知識,而另外的15%則設置為課外拓展方面的知識,但一定要注意,在理論基礎上,各個方向所設置的課程教學內容需要一致,如機械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機械設計基礎知識以及機械制造工藝學等。而在崗位知識存方面則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要加入模具的制造工藝內容、模具CAD/CAM技術教學內容等;機電一體化教學內容則要加入液壓與氣動技術、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等教學內容。數控技術專業則應該加入數控原理內容,總之,不管加入何種內容,都要以基礎知識作為核心,不斷滲透專業課程實際的教學方法,才能夠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與行業發展的綜合專業型人才[8]。
3結束語
總之,高職院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不能只注重于理論知識的教授,更要注重實踐,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專業課程更加靈活生動,確保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實用性,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全面改革和優化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才能培養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羅麗.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創新[J].內燃機與配件,2018(05):251-252.
[2]鄭先元.淺談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9,6(39):78-79,82.
[3]王鳳麗.高職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6):160-161.
[4]戴紅霞,王小剛.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核心技能學習困境與路徑探析[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8(09):105-107.
[5]彭莉.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教學及課程體系整體優化探討[J].南方企業家,2018(03):235.
[6]牛全峰.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時代農機,2017,44(09):241.
[7]李青云.淺談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綜合化改革[J].科技風,2017(11):56-57.
[8]嚴桂英.淺談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J].輕工科技,2017,33(03):173-174.
[9]方慧敏,張國政,李慶.高職機械加工教學中常見問題分析及其教學對策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01):110-112.
作者:馬兵 單位:亳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