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之下,生態問題日益嚴重,由此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就深入到了各個行業之中。在這之中,生態建筑理論的出現給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當下,我國正處在現代化建設主要時期,建筑生態化發展已經迫在眉睫。對此,本文將在分析這一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重點探討這一理論在具體設計之中的運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建筑;住宅建筑設計;運用
引言
現代建筑行業正在向著智能化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其中生態化的住宅更是時展進步之下新型的建筑成果。生態化住宅將多種現代技術集成應用在一起,與科學技術息息相關,同時這也是當下政策法規上最為倡導的一種新型建筑形式。在該類建筑實際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專業的人員和技術人員相互配合,其中不但會涉及到生態學、建筑學,還會涉及到其他的高新技術,因此對其具體運用進行詳細分析極具必要性。
1生態建筑
1.1概述
在現代建筑之中生態建筑是最核心的一項內容,它是在生態環境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建筑學以及生態學等基本理論知識,將建筑自身和其他因素之間的有效關系結合和組織起來。具體目標是將環境與建筑結合在一起,并創造出良好的室內環境,滿足大眾對于生活環境的基本需求,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友好共處。其基本任務通常是改善生存質量和生態環境。從基本的設計技術上分析,健康與舒適是一項基礎內容,并將住宅高效性作為核心。這類建筑是整個行業良性發展的重要指導性內容,具體要求為生態、低碳、高效,并將生態學與相關建筑技術作為基礎理論。所以在具體設計的時候應該要以舒適和健康作為基礎、高效作為核心、美觀作為原則等等,進而給具體設計提供一定依據[1]。
1.2理論特點
以人為本。該類建筑理論是以人本思想為基礎,要求在設計的時候滿足人的基本需求。首先,這一理論并非是對傳統理論的否定,而是有選擇地繼承了傳統理論,它重點強調了需要以當下和長遠的利益為準,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統一,實現對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其次,它強調的并非無節制地進行索取,而是在節制的基礎上運用資源。最后,它重點強調的是人和自然之間的平衡,是當下建筑設計的主要趨勢。地域性。這一理論是建立在地理環境基礎上的,主要依照實際地理條件和自然資源進行設計。首先,應該要依照氣候特點和地理位置進行設計,將當地特色的自然資源充分發掘,實現有效利用。其次,應該要依照地域文化特點進行設計,實現文化和生態之間的融合。最后,這是對人文和自然實施的綜合性設計,并且是對整體環境資源的深入挖掘,更充分尊重了使用人員對該類建筑的接受程度和使用要求。經濟性。這類建筑設計尤為重視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統一性,有效地運用現代技術提升經濟效益。其一,這類建筑的生態理念就是要將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相互統一起來,注重開發商和應用者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其二,生態效益的實現主要是將新型的設計思想作為基礎,并注重對環保型材料的應用,確保在降低污染的同時還能夠帶來更多經濟效益。
2運用
2.1布局設計
建筑布局對布局的氣候條件一般都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如果布局缺乏合理性,勢必會導致局部氣候出現惡化的情況。其具體布局包含有建筑高度、密度、和周圍環境的協調度等內容,在具體規劃布局的時候,最關鍵的就是要重點考慮氣流給建筑造成的影響[2]。所以具體設計的時候,除了要重點考慮風環境給建筑帶來的影響之外,還應該要注重氣流的基本流動狀況,通過科學的布局營造出良好的氣候環境。
2.2自然通風
實現建筑自然通風是生態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內容之一。具體設計的時候應該要將不同季候風的特點作為主要依據,其中在夏季的時候室內溫度相對比較高,這時候就應該要通風透氣,在冬季的時候氣候相對比較寒冷,所以這就需要有一定的避風效果。除此之外,還需要將不同季節風的方向作為重點充分考慮,比如可以通過門窗的尺寸、位置等進行科學改變來給建筑創造出好的通風效果,以確保室內的溫度始終可以保持在舒適的狀態下。
2.3綠化和水景
建筑區域的基本溫度除了和氣流相關之外,還主要受到了材料、建筑密度、布局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很多建筑雖然設計有很多的水景與綠化,但是其建筑溫度區域的基本溫度還是非常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綠化的時候過于重視綠化的面積和水景的規模,并未將其與建筑的整體布局、氣流等相關因素結合起來,所以這就導致綠化和水景的作用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對此,在具體設計的時候,就應該要注重對植物的選擇和搭配,并選擇而合理的位置來設置水景,以確保最終綠化和水景能夠和建筑整體環境之間相互協調,這樣不但能夠使整體環境更加具有美感,還可以有效調節居住溫度,滿足居住者的基本需求。
2.4遮陽和采光
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光照也是一項設計重點,總的來說,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采光,還應該要同時實現有效遮陽。因此這就需要在設計的時候重點考慮到不同季節下建筑對于光照的需求。其中,在夏季的時候應該要實施大面積的遮陽,在冬季的時候則需要加大采光的面積。設計時要精確考慮整體建筑的布局、圍護結構和外形、當地氣候特征等,從而滿足居住人員對光照的基本需求。
2.5外圍護設計
外圍護的設計直接會給整個建筑的熱環境產生重大的影響。在設計的時候,外圍護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兩個,即外窗與外墻。由于不同地理環境之中主導風向與對流換熱系數有所差異,所以這就需要確保建筑具備良好的散熱和保溫作用,并重點考慮到晝夜輻射情況的基本變化。
2.6噪聲與其他污染防治
噪音與其他污染會直接影響居住人員的身體健康,在具體進行設計的時候,應該要加大對這幾方面污染的控制。在設計之前,設計人員應該要先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深入調研,具體查看是否存在相應的空氣污染或者是噪音源,如果噪音比較嚴重,或者是空氣質量比較差的話,那么還需要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解決。總結來說,其一,要加大對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源的排除;其二,要通過設計來減少這些污染的危害,比如運用隔音效果良好的玻璃降低噪音,或者是給建筑周圍加大綠化,或者是在室內栽植綠色植物降低空氣污染等等。
2.7節能設計
在具體設計之中節能也是要考慮的重點,生態建筑需要在滿足基本美觀度和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最大程度上減少對材料的運用。具體的節能設計主要體現在兩點,其一是材料的節能,比如通過科學的計算來降低配筋率,從而達到節省鋼材的目的;在運用水泥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增加添加劑的方式來降低對水泥的用量;盡可能運用可循環的材料,減少浪費現象。其二是能源的節能,具體包含有光能、熱能以及電能方面的節能。比如,可以將建筑自身的形體進行改變,包含長寬比、平面布局以及朝向等實現相應的保溫和隔熱作用;或者可以直接運用新能源,包括太陽能或者是風能,以此來將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結語
生態建筑具有節能、舒適、環保等特點,是現代生態環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產物,同時也是整個行業的基本發展趨勢。在具體設計的時候,應用生態理念的時應該要將建筑學、生態學與其他學科相互結合在一起,并以環境、能源、經濟等相關要求為準,對整個建筑環境實施系統性的設計,以保證建筑的生態性。
參考文獻
[1]顏泉.分析建筑與住宅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J].工程技術(文摘版)•建筑:00105-00105.
[2]李君.論建筑住宅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運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7(18):92.
作者:劉漢松 單位:天津市建筑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