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文化視覺傳達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商業選擇
中國當下的“現代文化”其實是受西方影響較深的,所以大多數的產品在設計與營銷上都采用了比較西式的方法來運作,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中國的視覺傳達設計想要走出自己的風格,還是要從民族文化中來汲取經驗,從本土資源的魅力中深入學習。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使用民族文化符號,能極大的激發本族人民的民族情緒,產生對商品的認同感,使其以一種熟悉又具有親和力的姿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從而在市場中形成一定的競爭力。從另一方面來講,對民族文化符號的使用也應該克制、理性一些,要選擇與之內涵相近的商品進行匹配,不要讓“民族文化”成為一種廉價、低質的表現,對國民的信心及民族整體的映象大打折扣。
二、民族文化對視覺傳達發展趨勢的影響
(一)公眾力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符號”的形式是多樣的,它包括圖片、電影、電視、建筑造型、各類設計產品等多種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而視覺傳達設計也因其廣泛性的傳播功能而對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有著一定的向導作用。視覺傳達設計不再只是生產一種可以銷售的產品或精美平面藝術造型那么簡單,它與公眾的大范圍接觸使其必然會成為引導正確思潮的力量。這種力量正是民族文化要對視覺傳達設計精神方面的增進。如同我們以前練字要用到田字格,而當我們形成習慣以后,即使在白紙中我們也能不自覺的按照之前的框架來寫字,這就是一種內在的改變。而民族文化正是賦予視覺傳達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視覺符號”傳遞給公眾,成為公眾教育的一部分。而好的設計師不是將一個作品完全的解剖給大眾看,而是以特別的形式帶領其目光來觀察,以無形的方式感染給對方。如臺灣臺南捷運車站用幾米的插畫來做裝飾墻,將幾米漫畫里的人生哲理與精美細膩的畫風通過圖形、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迎合了臺灣浪漫的“紫色文化”氛圍,也讓居住于此的人得到了視覺的享受,豐富了公眾文化。
(二)時代性設計的人性化是現代設計師一直強調的重點,作為一種致力于給人提供更好服務的設計藝術來說,利用科技的進步力量,合理改良使用工具及途徑來完成藝術表達,是現代藝術設計應該具備的與時俱進的覺悟。視覺傳達設計的傳播媒介是一直跟隨著時代的步伐在更替的,從教學與創作中我們不難看出。不僅需要掌握對圖形與文字在平面中的構圖的搭配,也讓學會利用攝像、多媒體等新科技技術,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從圖片發展成糅雜了戲劇、舞蹈、電影等藝術為一體的多途徑。這無疑促使了視覺傳達設計中設計師將作品的內涵與功能全方位的表現出來。而在這一過程中,民族文化符號就是支撐物質形態的精神內涵,在世界文化集合、碰撞的現代藝術中,專注于本民族文化的作品是極具吸引力。如農夫山泉在推出其茶類新飲品時,一改之前同類商品外包裝的現代化,只是以簡單的“東方樹葉”作為推廣創意,吸塑包裝讓瓶身顯得十分透明,彰顯其品質的健康,與其打造的0卡路里的健康茶交相呼應。而這一種包裝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抓住了國人的視線。“東方”二字呼喚起國人對民族茶文化的認同感,“樹葉”又表現其純正質樸的口感。中國是飲茶大國,有濃厚的飲茶文化,但市面上所推廣的茶飲品因其添加劑的多樣一直得不到廣泛的認同,而這樣一種樸素簡單的包裝帶來茶葉的原汁原味。
三、視覺傳達中民族文化符號的應用
(一)傳統色彩的使用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是視覺信息傳達的首要步驟。人們在對周遭事物認知的長久過程中,往往會形成色彩的慣性記憶,并不由自主的對不同顏色及相互搭配產生出獨特的聯想和心理反應,如看到藍色會想到大海和藍天,看到綠色會想到植物,看到白色豎條紋與黑色豎條紋并列會想到斑馬,看到黃色條紋與黑色條紋相交的圖案則會想到蜜蜂,就是說的這一種色彩印象。正如抽象主義的奠基人康定斯基所說的:“色彩宛如琴鍵,眼睛好比音錘,心靈猶如繃著許多根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只要接觸一個個琴鍵,就會引起心靈的顫動。”而將民族文化獨特的色彩符號滲透到視覺傳達設計中來,則可以使其作品在展現其自身魅力的同時也向大眾輸出了一定的文化符號。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比德”色彩選擇方案的應用特別帶有中國古代德行的象征意義。它就是將人的德行比作不同顏色,如紅色象征著忠誠、朝氣、勇敢,所以在各類中式的產品設計中都有紅色的參與,國際上更是賦予“中國紅”的含義。據《論語》一書中記載:“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夫子將其觀點與愛憎情感注入了色彩之中。從紅墻到朱門,從紅木到紅燭,中國人對紅色的應用是情有獨鐘的,甚至把繁華、熱鬧的地方都稱作“紅塵”。人的視覺在投向某樣商品時有一個7秒鐘考慮時間是否會購買此物,而這短短的時間里,就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幾率是由顏色來決定的,所以一個醒目的主色是抓住眼球的關鍵。除了紅色以外,使用青花藍、水墨黑、貴族黃等等色彩都帶有濃重的中國韻味,讓人一眼便識。
(二)傳統寓意民族文化符號都有其獨特的寓意,在傳遞信息的同時也有美的規律運行其中。在遠古時候,人們將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當做神明的指示,并將其以各種可視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成為代表某種神秘力量的圖騰,以此將信息傳達給同類知曉。而相較于文字而言,圖形更具有說明性,有直觀、易區分、表現豐富、感染力強、易讀、易記的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地區對于文字和語言的理解阻礙,在另一方面,圖形的色彩、線條、造型的搭配也代表了某種審美理念,在視覺傳達方式中更加利于信息的交流傳遞。視覺傳達設計中民族圖形符號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如我們新年時所貼的“福”字,且不說其極具中國風味的造型,就單是將其倒起來貼以求客人一句“福到了”的吉祥話,就是極具中國民族特色的春節。而如果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不考慮其寓意,則會造成很大誤會,就像立邦漆涂料的廣告創意中使用“龍”的形象,以“龍”滑到不能爬上柱子作為創意,來體現其產品的質量,卻沒有考慮到國內大眾對“龍”文化的崇尚,部分網友紛紛表示龍是中國的象征,不能如此戲弄,不認同這個造型。這就是沒有溝通好創意與民族文化符號寓意的不良后果。
四、結語
民族文化符號對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滲透已經是很深了,不管是造型、用色,還是創意與精神文化,都帶給后者無限的驚喜與巨大的推動。在這個國際化、個性化、多元化的設計時代里,民族文化符號能幫助視覺傳達設計走向更廣闊、內容更豐富且獨具個性的領域,也能將文化以這種可視的方式傳承下去,在未來世界的舞臺上衍生出更多的“國產名牌”。
作者:周萌單位:宜賓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