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書法藝術字體設計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現代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字體設計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這門課程掌握的程度,會直接影響到將來專業課程的學習。遺憾的是,在當今大多數設計院系的字體設計教學中,由于各種原因,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僅要求學生掌握各種美術字的基本結構和在此基礎上的各種裝飾性字體設計,缺少對漢字結構和風格特征更深層次的探索。筆者認為,書法藝術所蘊含的審美特征,是字體設計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和研究書法的發展、演變過程及其蘊含的時代特征,讓學生感知到我國不同時代書法藝術所具備的審美特征,才能對現代字體設計(特別是漢字字體設計)的審美特征有所把握,才能設計出符合我們這個時代審美取向的字體。
一、書法藝術與字體設計之間的關系
文字是人類彼此交流的視覺語言,是記錄語言的書面符號,中國的文字歷經了數千年的發展,書法藝術也歷經了數千年的發展,字體設計也歷經了數千年的發展。從概念上看,書法藝術是以線條的組合和變化來表現文字之美的藝術形式,它主要通過用筆用墨、結構章法、線條組合等方式,進行造型和表現主體的審美情操。字體設計則是通過對字體結構和文字意義的理解,進行解構和再設計,使學生掌握文字的書寫規律及韻律美感,目的在于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設計和書寫能力,并將這種能力運用到今后的專業設計中。直觀地理解,二者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書法藝術更加注重書者的主觀感受,字體設計則是注重外在形式美的同時,強調其實用功能。
在中國文字發展的過程中,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都有著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征,而各種內在美的藝術形式,都能為現代設計所用。當我們用一種“敬鬼神,畏天命”的態度開始書寫甲骨文時,書法之美便已不知不覺地融入到我們的血脈之中,刀刻所產生的挺勁樸拙的圖形化文字,殷商巫術禮儀文化的時代風貌充分地得以展現。當文字發展到金文時期時,人們已開始有意識地將文字作為藝術品,強化對形式美的追求,從不自覺的行為,逐漸變成自覺的行為。秦滅六國后,以李斯為代表的一些人,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以秦文字為標準的基礎上,整理出書寫更加簡單的小篆,成為官方文書通用的字體。小篆線條挺勁圓潤,且富有立體感,結構整齊對稱,將莊嚴凝重與舒展自如統一于崇高肅穆的氣度之中。以上三種字體古樸典雅,都有很強的裝飾和圖形化色彩,但在識別性上都很弱,在現代設計中,很難作為信息傳遞的工具使用。但很強的圖形化特征,卻可以作為其他文字的有益補充,去表現那類歷史沉厚的設計課題。
隸書產生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漢代,因為小篆結構的繁瑣,筆畫減少、化圓為方、書寫速度加快的隸書便應運而生。隸書古樸厚重且便于識別,在現代設計中非常適宜于傳統題材的表現。楷書始于西漢,魏晉盛行,盛于唐代;行書興于東漢,是最為實用的字體;草書得名于草稿,從章草開始,唐展到一個高峰時期,至此不再有新書體出現。楷書、行書的定性化字形呈長方形,為現代美術字(印刷字)之基礎,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在現代設計中被廣泛使用。草書線條優美、靈動順暢,有很強的韻律感,雖然識別性不強,但在現代設計中仍可以作為圖形化語言使用。
綜上所述,傳統書法藝術和現代字體設計有很強的血緣關系,可以說過去的時代,當某種書體為官方所認可時,便成為該時代時尚的、實用的字體,書法家也自然就成了該時代的字體設計師了。
二、如何將書法藝術融入到現代字體設計教學中
在字體設計教學中,如何將書法藝術所蘊含的美感融入其中,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筆者在課堂教學中也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嘗試。
1.理論講解。在理論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文字即中國書法的發展史,認識書法藝術中所蘊含的審美取向。隨著學生認知及思維的拓寬,教師便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來強化這種概念。如:教師可以在介紹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取向及發展規律的同時,對有代表性的書法作品進行一些字體特征的分析,引導學生去認識時代審美風尚和實用要求的制約對書體形式的催生作用,從而能夠啟發和明晰對字體設計原質及方法的認知。
2.原型解析。教師盡量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有設計風格特點的書法(特別是傳統書法)作品進行臨摹練習,目的在于通過具體感性地對字體結構及點畫特征進行摹習,激發靈感,去發現、探索具有個性特征的、新的字體形式。由于其目的不是去寫好、掌握某一名帖,因此對于字帖的選擇,臨習的方法與時間的安排,都應當與傳統的臨摹有所區別。如:字帖不一定強求名帖,只要是風格特征明顯,具有個性,甚至是字體發展過程中的不成熟形態。由于其自身具有形式的傾向性和可生發性,反而可以成為我們觀察、研究的資源;另外,一些非主流的書家,其獨特的字體形態相對于傳統審美,或許傷于乖張,但倒不失為字體設計中具有啟發性的素材;再者,周期要短,原因在于我們不追求技巧上的熟練,而重點在于對其形態特征的解析;臨習的手段與方法上,形似并非首要的追求,可更多地強調感受,強化對形態特征的夸張,主動把握內在組合及符號化局部點畫的規律。而且,更進一步的是對于審美特征的把握、梳理,當然,從審美特征角度的運化、升華,需要更深層的文化審美的底蘊,但這正是從傳統藝術角度進行探索的原動力與目的所在,自然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3.案例分析。教師需要收集一些以書法藝術為基礎的字體設計典型案例,做專題講解,具體可從三個方面切入:第一,直接借鑒傳統書法形態而進行的單純的字體設計案例;第二,以書法的形態特色、審美風格為基礎而展開的設計應用,如:以傳統書法為元素的標志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等,經典的例子包括:2008北京奧運會的一系列視覺設計,靳埭強的設計作品等;第三,可以嘗試從日本的字體設計中汲取營養。日本也是一個東方國家,日本文字又是從漢字中分離而來,其文字設計就是在鮮明的現代風格基礎上,融入了個性獨具的東方文化元素,在審美取向上,是東西方結合的很好范例,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很好的啟示。在專題分析的基礎上,再可以安排學生各選擇幾組自己感興趣的字或詞,結合書法藝術和現代元素進行多種形式的嘗試設計。
4.綜合實踐。有了以上的基礎后,教師便可以結合某些主題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如: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適合用傳統元素去表現的實踐性課題,結合主題,讓學生去完成字體設計部分。
經過以上四個階段的學習,學生對書法藝術在字體設計中的實用性、藝術性及時代性上,都會產生一定的認知,豐富字體設計的內涵,在今后的專業課程的學習中也自然會做到融會貫通。
結語
通過歷代書體的風格剖析,不難看出不同時代的社會狀況和審美取向對字體風格的影響,這也和當代文字設計的要求相吻合,所以對書法藝術風格的研究,也是研究字體設計風格規律的必要手段。一方面汲取傳統書法中民族審美的營養,一方面體會時代風格的變遷,必然能夠設計出反映我們這個時代審美取向的優秀字體設計作品。因此,在字體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去了解我國文字發展的歷史,了解傳統書法的審美特色與風格演變,對于學生今后的專業課程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