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設計及實現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地震應急數據庫建設是地震應急工作的核心環節和主要工作內容,現對陜西省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的設計原則、數據的整理及入庫、數據庫的實現、數據庫建設的關鍵技術等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地震應急;數據庫設計及實現
1引言
我國是地震災害高發的國家,陜西位于汾渭地震帶,歷史上曾發生過8.0級以上大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為了在地震災害發生時,科學決策,提高搶險救災的效率和水平,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受陜西省地震局委托,陜西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承擔了陜西省地震應急數據庫建設。
2數據庫的設計原則
數據庫采用國家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須保證各類數據的數學基礎一致。數據庫中不同比例尺、不同類型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柵格數據、地震專題矢量數據、地震專題屬性數據在邏輯上進行統一處理,既要能夠對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一體化管理,又要保證數據間快速、準確調用。數據庫由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組成。空間數據庫包括基礎地理信息矢量數據、柵格數據及地震專題矢量數據。屬性數據庫包括與地震應急有關物資儲備、消防力量、救援力量、人口、房屋等各類數據。空間數據庫、屬性數據庫分別管理,通過編碼可實現地震專題矢量數據與屬性數據的關聯及聯動調用,數據庫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3數據處理
數據是數據庫建設的基礎,數據處理的質量直接會影響到數據庫的建庫質量。數據入庫前,需對數據須按技術設計分別進行處理。
3.1空間數據處理
3.1.1基礎地理信息矢量數據處理對1∶5萬、1∶1萬等矢量數據進行編輯、接邊、坐標轉換等處理。
3.1.2柵格數據處理對DOM、DEM數據進行格式轉換等處理。
3.1.3地震專題矢量數據處理地震專題矢量數據的來源是陜西省地震局歷年保存的輸水、油氣、電信等管線圖以及市內橋梁、重要目標、疏散場地在內的點位圖等,這些圖件的內容、坐標系統、時間各異,需對照現有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及多種參考資料源按技術要求進行采集,形成與基礎地理信息矢量數據數學基礎一致的地震專題矢量數據。
3.2地震專題屬性數據處理按照《區域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格式規范》對屬性數據進行整理。
4數據入庫
4.1空間數據入庫按技術要求建立矢量數據集及其數據表,向數據表中追加基礎地理信息矢量數據、地震專題矢量數據,完成矢量數據入庫。按技術要求建立柵格數據編目,向數據編目中追加柵格數據,完成柵格數據入庫。
4.2屬性數據入庫按照《區域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格式規范》建立各類屬性數據表,按技術要求,向屬性數據表中追加屬性數據,完成屬性數據入庫。
5數據庫的實現
所有的數據按數據庫的建設要求進行存放和管理,共完成了79類基礎地理信息矢理數據、柵格數據、地震專題矢量數據的空間數據庫建設,完成了71類屬性數據的屬性數據庫建設。
6數據庫建設的關鍵技術
采用了ARCSDE為空間數據庫引擎,將矢量和柵格數據統一存儲,實現了矢柵一體化集成,建立了影像金字塔,加快了數據的調用速度。對地震專題矢量數據賦予了唯一的代碼,實現了它與相關地震專題屬性數據的關聯,可快速匹配及查詢。綜合運用了多源資料綜合分析判定、地圖矢量化等技術和方法,對大量的地震專題數據進行了處理,并納入與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一致的數學基礎上,解決了地震行業多年遺留的資料混亂的問題。采用了國家的標準和規范,為陜西地震應急提供了標準、規范的數據基礎。
7結束語
陜西省地震應急數據庫的建設完成,使陜西省地震局具有了全面、標準的地震應急數據庫,數據庫建設完成至今,在陜西省地震局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共建,合作雙方積累了經驗。隨著陜西省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日益豐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陜西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陸續為陜西省地震局提供了更多在線和離線的地理信息服務,這些服務為陜西防震救災提供了更為全面的指揮決策基礎,極大地提高了陜西省整體的防震減災應急指揮效率和水平。參考文獻:
[1]謝紅.陜西省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建設數據處理方法探討[J].測繪標準化,2011,27(2):33-35.
[2]聶高眾,陳建英,李志強,等.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建設[J].地震,2002,22(3):105-112.
[3]何少林,李佐唐,張蘇.甘肅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設計與實現[J].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2007,5(4):71-79.
作者:謝紅 單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陜西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