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當今設計師的修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行萬里路”之說,“讀書”與“行路”都是提高修養之途徑與方法,美國著名設計家與設計教育家帕培勒克(1927—1999)曾說過:“在現時的美國,一般學科的教育都是向縱深發展,唯有工業與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是橫向交叉發展的”確實,設計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不同學科的支持。這就需要設計師必須多“讀書”,多“行路”。緣何如此,在于當今的設計行業絕大多數是各種學科橫向交叉發展的,要求設計師的文化修養要全面,如果進一步從設計的專業本質來論述,則更是如此。
其次,設計的本質是創造,設計創造始于設計師的創造性思維。因而設計師理應對思維科學,特別是對創造性思維要有一定的領悟和掌握。心理學家巴特利特認為:“思維本身就是一種高級復雜的技能。”這種高級而復雜的技能一定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的。這種培養除了專業的技能知識訓練之外,還必須有良好的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所有這些最終都是人的修養或者設計師的修養。也只有這樣,設計師通過掌握創造性思維的形式、特征、表現與訓練方法,進行科學的思維訓練,從思維方法上養成創新的習慣,并貫徹于具體的設計實踐中,以全面良好的修養來突破固有思維模式,增強設計中的創造性,提高設計師的創新構思能力,走出“一味模仿,了無創意”的泥淖。
再次,設計不僅是設計師的個人行為,也是設計師的社會行為,是為社會服務的。這就要求設計師必須注重社會倫理道德,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同時,設計還理應受到國家法律,法規的保護和約束。因此,設計師必須對有關法律法規,尤其是與設計緊密相關的廣告法、專利法、商標法、合同法、規劃法、環境保護法和標準化規定等有相應的了解并切實遵守。這些從修養上來說,要求設計師是一個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公民,這是設計師修養方面的基礎。
另外,設計是設計師的實踐行為,不能停留在空間的理論上,也不能一個人閉門造車。設計師除了要有藝術設計實踐技能和科技應用實踐技能以外還需要有較強的社會實踐技能,包括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善于處理各種公共關系的能力等,社會實踐技能的獲得與提高,離不開社會科學知識的指導,也離不開長期的社會實踐的磨練。
設計師如何提高修養
包豪斯創始人格羅佩斯曾說過:“一個人創作成果的質量,取決于他各種才能的適當平衡,只訓練這些才能中的這種和那種是不夠的,因為所有各方面都同樣需要發展。這就是設計的體力和腦力方面訓練要同時并進的原因。“人成于學”,設計師的成功還在于不斷地廣博的學習,在學校學、在社會學、向師長學、向學友學、向非專業人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更要向偉大的設計師學,“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這樣方能避免當今很多設計師的作品處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一現狀。
著名的建筑設計大師美籍華人貝聿銘先生曾兩次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我們今天從他的建筑設計作品中能感受到,他亦是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作世界建筑設計的大師。就以盧浮宮的擴建工程為例,貝聿銘的方案落實伊始,爭議頗多,而后贊許頻頻,這是文化的力量,亦是人格的力量,或者直接說是設計大師綜合修養的魅力。該方案據專業內部人士評價為,貝聿銘先生讓中西文化和諧的共存,以東方文明古國的審美理想形式,同時又不無精確的闡釋了西方人的民主浪漫情懷。這是中西文化的和諧也是設計師廣博修養的圓融境界的體現。
我國老一輩建筑學家,園林設計師童寯先生也是學貫中西的大學者,我國著名建筑大師陳植是這樣評價童先生的,“由于他在中英文方面造詣極深,他的文筆不論中文和英文總是古樸凝練、流暢可與文學家媲美。”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吳良鏞先生亦如是說,“童老是我國杰出的建筑大師,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和畫家。作為建筑師,他留下了如南京(舊)外交部等杰出作品;作為建筑學家,他博覽群書,著書立說,將有《童寯文集》出版;作為建筑教育家,他是一代宗師,桃李滿天下;作為畫家,他留下了傳世之作數百幅。”
如果再展開論述,放眼世界,諸如:安騰忠雄、勒•柯布西埃、密斯•凡德羅、弗蘭克•賴特,丹麥的伍重等,再遠些文藝復興時期的設計師,那簡直不可思議,前文已經敘說了,他們都是“全能的藝術家”。費希爾認為:觀念愈高,含美愈多。觀念的最高形式是人格,故最高之藝術必以最高之人格為對象之事物。羅曼羅蘭說,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一個真正的偉大的設計師除了有精湛的專業水準之外必然有不同尋常的修養。所以當有人問大文豪福樓拜是如何讀了那么多的書時,福樓拜如是說,“讀書就是為了活著”,這是信仰的力量,一件堪稱杰出的作品必然凝聚了作者非同凡響的構思和創造,甚至,作品就是設計師人格的符號和精神的載體。“物我渾融,大象無形”,是人類一切藝術的最高境界。相反,我們也會看到充斥我們生活的很多蹩腳的設計,這也是設計師修養不足之體現,正如貢布里希《藝術發展史》中說,現實中根本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所謂的藝術家,從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畫個野牛形狀;現在的一些人則是購買顏料,為招貼版設計廣告畫;過去也好,現在也罷。藝術家還做其他許多工作。如果我也套用貢布里希的觀點。那么,生活中沒有設計,只有設計家而已。這就是設計師的修養與其行業的真正關系,明白此中道理,也知為文之目的。
結論
總之,設計師的修養有多完美,我們的生活也就更加豐富多彩,設計師的人格有多崇高,我們的生活就會和諧美好。同時,“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我們不僅是設計師也應將目光投向廣闊的前方,“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因為設計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設計師的學習探索亦是如此,設計師的涵養的養成和升華也不例外。
作者:楊廣榮單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