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濕地景觀生態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南昌市自然概況
南昌市位于東經115°27′~116°35′,北緯28°09′~29°11′,地處江西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西南岸。冬季溫暖濕潤,夏季高溫多雨,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17.7℃,年平均降雨量1600~1700mm,年平均降雨日為147~157d,年日照時數1723~1820h,年平均無霜期251~272d。地形以平原為主,總面積7402.36km2,其中水域占29.8%,全市水網密布,玉帶河、贛江、錦江、撫河、潦河縱橫境內,湖泊眾多,有青山湖、艾溪湖、青嵐湖、瑤湖等數百個大小湖泊。
1.2南昌市主要濱水景觀調查
1.2.1漁舟灣濕地公園。公園景觀的設計以自然式設計為主,充滿野趣,在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礎上,結合景觀生態學原理建設包括木棧道、棧橋等交通設施,以滿足游人對親水性的需求,生態濕地的建設主要是通過多種多樣的濕地植物實現,主要有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梭魚草(Pontederiacordata)、睡蓮(Nymphaeatetragona)、水蔥(Scirpustabernaemon-tani)、花葉水蔥(S.validus)等,植物種類豐富,其中濕地植物約有50余種,充分體現了濱水區域的自然美景(圖1)。漁舟灣公園的植物配置以物種豐富、群落組團景觀優美為特點,充分體現了以河湖為主的濱水公園景觀的生態多樣性,沿水周邊豐富的植物群落及投影到水中的植物,給人以清新自然的視覺感受。陸地上的植物以常綠喬木為主,配以觀花的小喬木及灌木,使游人四季皆有景可觀。
1.2.2象湖濕地公園。公園以鄉土樹種為主,并引進適應性強、富有特色的優良物種,打造南昌特色濱水區域景觀。據調查象湖濕地公園內有濕地植物5萬多株,主要有再力花(Thaliadealbata)、梭魚草、蘆葦、黃菖蒲、千屈菜、睡蓮、荷花(Nelumbonucifera)、水蔥、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等,在凈化水質的同時,著力營造了一個和諧的濱水濕地生態自然景觀(圖2)。象湖濕地公園濱水區域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運用生態的設計方法,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底蘊,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景觀意境,并通過合理的自然式駁岸運用,形成生態駁岸與植物結合的生態群落景觀。
1.2.3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公園位于艾溪湖的東岸,該公園在設計過程中,遵循自然,很少有人工較大的干擾現象,展現的是一處自然式濱水景觀,公園內有豐富的濕地資源和天然的植物景觀,在適當的位置,增加木棧道、廊亭等,給人們提供一定的親水空間(圖3)。公園內豐富的植物資源是其特點之一,其中栽種的喬木約有5萬多株,現種植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濕地松(Pinuselliottii)、楝(Meliaazedarach)、剛竹(Phyllostachysbambusoides)等120余種。公園現有濕地濱水景觀在植物選擇和配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單一性,植物的配置形式較為生硬,缺少有機的組合;不注重觀花、觀葉的生物習性,配置形式較為簡單,缺少錯落有致的形式搭配;對于植株的大小,色彩搭配缺少一定的美學考慮;對于水生植物的觀賞風格統一缺少考慮。
1.2.4玉帶河。按照生態設計的總體改造思路,結合河道現有地形,進行了河面的拓寬、淤泥的清除、河床的加固和污水節流等各種措施,最后通過注入優質水的方式,使整個河道的的污染問題得到了改善,水的質量明顯提升,為生態景觀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5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對玉帶河進行了更深一步的改造,拓寬了河道,河道深度也增加至4m,通過淤泥清理、管道鋪設、景觀設計等各種措施在玉帶河兩側形成了一個生態的天然駁岸,并實現了雨污分流和引水活化。此時原來臭氣熏天、淤泥堵塞的污水道,實現了舊貌換新顏,展現出桃紅柳綠、充滿魅力的河道景觀,成了人造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標志,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閑娛樂場所,帶動了沿河兩岸的商業經濟發展。玉帶河沿岸保留了10m以上的綠化帶,種植的植物有40多種,沿線建了多個休閑公園及文化廣場,修建亭臺樓閣,放置園林小品及雕塑,并配以多種燈飾,打造了多樣的濱水濕地景觀。
1.2.5青山湖。設計主要通過淤泥清理、鋪設管道等措施,對污水進行截留,青山湖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并在沿青山湖兩側建立了景觀帶,保證兩側喬、灌、草結合的景觀面貌并建立一些具有休閑、娛樂、運動的公共開放空間,吸引了周邊眾多的市民在青山湖散步、游玩,很多外來的游客也慕名而來,欣賞青山湖獨特的濱水景觀(圖5)。青山湖兩側植物種類豐富,物種多樣性高,不僅有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垂柳(Salixbabylo-nica)、銀杏(Ginkgobiloba)等大喬木,還有櫻花(Prunusserrulata)、紅楓(Acerpalmatumcv.Atropu-ceum)、碧桃(Prunuspersicavar.duplex)、龜甲冬青(Ilexcrenatacv.Convexa)等小喬木和灌木,物種多樣,群落穩定,植物景觀豐富。
1.3南昌市主要濱水濕地景觀評價
根據南昌市主要濱水景觀的現狀、性質和作用,將現狀評價分析分解為生態功能評價、美學功能評價及服務功能評價3個基準層,生態功能評價分為物種多樣性、植物群落穩定性兩個指標層;美學功能評價分為觀賞特性多樣性、色彩與季相變化和景觀層次豐富度3個指標層;服務功能分為可達性一個個指標層。通過分析、比較,形成一個多方面的景觀評價體系(表1)。
2南昌市濱水濕地景觀生態設計方法
2.1合理開發,尊重自然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結合城市其他景觀元素,綜合考慮,合理開發,實現濱水濕地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在充分了解濱水區域的現狀和整個城市的文化底蘊的基礎上,研究濱水區域與周邊環境的相互關系,針對具體的濱水區域,制定出合理的開發利用建設方案,以自然為師,減少盲目的人工造景,避免破壞原有的自然生境,盡可能的反映出濱水區域原有的生態景觀面貌。
2.2合理利用植物,構建生態群落穩定的植物群落是一個地區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條件之一,濱水區域作為一個特殊的、具有交界特點的地段,其復雜的生境和物種的多樣性,為植物群落的構建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合理的植物配置,可營造出大面積的生態水域,為水中及岸邊的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場地,維護整個濱水區域良好的生態系統。
2.3打造生態駁岸,回歸自然通過模仿自然打造生態駁岸,運用其可滲透性,維護駁岸的穩定,防止水土流失,將水域自然的過渡到陸地上,使水陸之間的水氣交換暢通,創造一個良好的穩定生態環境,為濱水區域濕地植物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境。
2.4空間的合理營造針對設計的主要目的,進行合理的空間劃分[6]。設計之初,確定使用對象的群體、年齡組成、需求等各方面影響空間劃分的因素,根據場地的現狀環境,因地制宜進行規劃與設計,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3結語與展望
城市濱水景觀的生態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利用,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的體現[8]。如何根據整個城市的發展需求和市民對濱水區域景觀的渴求,規劃設計出符合自然生態規律、滿足人們各種需求的濱水區域景觀,是決定這個城市健康有序發展的條件之一[8]。但是濱水區域生態景觀的建設絕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經過大量的前期調研、概念設計、方案確定、專家審核等多程序的分析評價和不斷整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健康的、合理的可持續濱水區域生態景觀。如今,水資源已經成為全世界竭力保護的資源,我國的水資源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實現濱水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既保護水資源又實現生態景觀,使其有限的景觀資源得到發揮和保護,最終滿足人們的需求,服務于人,是濱水區域生態景觀設計的方向。
作者:何梅梅雅茹李勇周莉蔭任瓊單位:江西省林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