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童裝生態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童裝的生態設計,主要指從兒童本身的特性與環境保護角度出發,運用兒童發育行為學、兒童心理學、生態學的相關知識,對兒童服裝的設計進行優化與提升,增強童裝的健康性、科學性、益智性與環境兼容性。具體方法如下:
1.童裝設計的“內生態”設計
童裝的“內生態”設計主要體現在從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入手,強化童裝的科學性、舒適性、健康性,使童裝設計能有效滿足兒童的生理發育需求,營造出兒童與服裝間舒適的“內部氣候”。童裝的穿著主體是兒童,其與普通成人裝相比有明顯的年齡特征。根據兒童成長階段的不同,童裝可劃分為嬰兒服裝(穿對象為0~1歲嬰兒)、幼兒服裝(穿著對象為1~3歲幼兒)、小童服裝(穿著對象為4~6歲學齡期兒童)、中童服裝(穿著對象為7~12歲少年兒童)、大童服裝(穿著對象以13~16、17歲大童為主)。受到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因素的制約,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服裝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側重點。因此,設計師在進行童裝結構設計、色彩設計和造型設計時不能一概而論,要充分考慮不同階段兒童的體型特點與發育、行為特點,體現童裝的“內生態”,從而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以嬰兒服裝為例,0~1歲嬰兒皮膚嬌嫩敏感,排泄次數多,嬰兒服在設計上要方便穿脫,在面料上選擇棉、羊毛等具有良好柔軟性與吸濕性、透氣性的材質,在色彩上以白色、米色等柔和的淺色調為主,避免使用艷度或純度太高的顏色,以免刺激嬰兒尚未發育完全的視覺神經系統。對于幼兒服來說,由于1~3歲幼兒已經有一定的戶外活動能力,好奇心強,幼兒服不但要穿脫方便,還要耐洗耐磨,要考慮服裝安全性與衛生性,在設計時盡量減少絨球、紐扣、別針、流蘇、裝飾珠球等容易脫落的小附件,以免這些附件被幼兒誤食或對幼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對于小童服來說,由于兒童在4~6歲已經達到學齡,求知欲強,處于智力快速增長期,這一時期的服裝在設計上應該突出兒童可愛、陽光的特點,盡可能采用鮮艷活潑的顏色,并配以具有趣味性或益智性的圖案裝飾,寓教于穿,盡量避免使用灰暗陰冷的顏色或恐怖暴力的圖案,以免對兒童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對于7~12歲中童的服裝來說,由于這一時期兒童運動量大,并且開始出現明顯的男女體型差異,因此,男、女童服裝要有良好吸濕性、透氣性與耐臟耐磨性,并且設計師應有意識地突出男、女童的性別特征,以培養兒童正確的性別意識與個性氣質。
2.童裝的“外生態”設計
由于童裝穿著主體的特殊性,兒童服裝使用周期短、損耗率高、資源浪費率高。童裝的“外生態”設計主要指從童裝的設計工藝與材料特點出發,通過減法設計、二次設計、延伸型設計等設計方法,有效提高童裝的使用效率與使用周期,強化童裝的功能性與環境兼容性,從而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污染與資源浪費。據筆者調查,市面上的許多童裝為了追求款式的新穎美觀,大量使用印花、珠片、燙鉆、植絨、布貼刺繡、玻璃紗等設計元素,在設計時過量堆砌,對材料與資源過度支用,使童裝出現“設計過度”的問題。另外,傳統童裝印花過程中使用的油墨、膠漿、厚板漿等化學染料中攜帶的有毒有害物質不但給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帶來危害,還給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設計師在童裝設計的過程中,要強化責任意識,充分考慮童裝的成本與環境屬性,簡化設計,節約材料,不濫用面料以及印花、繡花等服裝工藝,盡量少用絨球、金屬拉鏈、繩帶等容易給兒童帶來安全隱患的裝飾部件。此外,設計師可以通過解構、重組、拼接等設計手法,積極采用可調試型設計、多用型設計和可拆卸設計,改善童裝的原有造型結構,提高童裝的利用率與使用周期,減少童裝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如圖1為筆者以生態理念為靈感設計的童裝系列。在設計時,筆者以6~8歲兒童為穿著對象,在遵循兒童體格發育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雙領口、雙袖子、雙腰頭的可調節設計。隨著身體的成長,兒童在穿著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型選擇需要的領口與袖子,并根據身體圍度調節服裝的長短、松緊,選擇適合自己的著裝方式。這樣既提高了穿著舒適性,又延長了童裝產品的使用壽命,減少了對環境資源的浪費。
3.童裝“內外生態”的共生發展
“內外生態”意味著更科學、更健康、更環保、更可持續。童裝的生態設計基于“兒童—童裝—環境”的整體關系,主張內外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童裝的生態設計不但要考慮兒童的生理特性與內在需求,還要注重童裝產品的環境屬性,實現兒童服裝與內外環境的協調發展。兒童皮膚嬌嫩,設計師在選擇材料時,應盡可能使用溫和、無毒、環保的天然纖維材料和新型生態無害面料,如天然有機棉面料、中草藥提取抗菌面料、營養纖維面料等;在面料加工過程中,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資源,采用植物印染、草木染色等手法,減少化學染料的毒性和污染物處理的負擔;在童裝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要主動引入可持續設計思維,有效結合減法設計、延伸型設計、可調節型設計、可拆卸設計、益智性設計等多種設計方法,積極開發童裝設計的新工藝、新材料、新思路,使童裝的文化性與生態多樣性得以融合,從而更好地促進兒童的成長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4.結語
隨著消費者生態意識的不斷加強,童裝設計已經從過去一味追求美觀轉向目前的偏重生態、環保和健康,社會對于童裝設計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從兒童和家庭的角度看,童裝生態設計不但能更好地照顧到兒童心理、生理成長的需要,還能有效節約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滿足了消費者的多種需要與生態訴求。從整個童裝行業看,“生態”“可持續”“低碳”理念的導入和制作技術的生態化革新將給童裝設計帶來巨大變革。文章試圖以童裝生態設計為出發點,探討生態視域下童裝設計的優化路徑,并啟發更多的設計師從兒童的本質特征與當下的時代趨勢出發,關注兒童與兒童服裝的協同發展。
作者:阮諾男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