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庸思想在景觀生態設計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庸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對當下仍舊具有指導與借鑒意義。本文旨在通過深入挖掘傳統中庸思想中的內涵與價值,探討中庸思想與景觀生態設計之間的關系,進而以網師園為脈,從“尚中、時中、中正、中和”四個方面綜合論述中庸思想在網師園景觀生態設計中的應用,以期總結中庸思想在景觀生態設計中的主要應用原則。在此基礎上,為當下景觀設計生態化轉型提供理論根據與參考意義。
關鍵詞:中庸思想;景觀生態設計;網師園;和諧
歷史的長河孕育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古老的智慧在當下的時展中仍舊具有深遠的意義。中庸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即強調天道與人道合一、天性與人性合一、理性與情感合一以及外內合一,亦即“尚中、時中、中正、中和”。網師園作為私家園林的代表,正是中庸思想這一生態理念在景觀設計中的集大成者。本文通過對中庸思想的論述,分析中庸思想與景觀生態設計之間的聯系性,從而為當下的景觀生態設計提供參考與借鑒價值。
一、中庸思想與景觀設計概述
1.中庸思想的內涵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庸也》)中庸思想作為中國文化的核心思想,最早可考據《禮記》第三十一篇,后經南宋朱熹所作《中庸集注》,進而與《大學》、《論語》、《孟子》并稱為“四書”,從而奠定了中庸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地位與價值。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即合一于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的境界;“與天地參”就是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主要包括“尚中”、“時中”、“中正”和“中和”四個方面:其中“尚中”是中庸的核心思想,“無過無不及”,講求“度”的把握,追求人道與天道合一;“時中”是中庸的最終目的,講求在發展中貫徹“中”的原則,以人性與天性合一為價值指向;“中正”是中庸的自然屬性,強調以“禮義”為骨,化理性與情感的統一;“中和”是中庸的本質屬性,要求從外內合一上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之美。
2.中庸思想與景觀生態設計
近年來,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從而導致人們對自然與生態的訴求也越來越高。景觀生態設計強調景觀設計與生態學之間的聯系與共通之處,而這正是本文所倡導的中庸思想的核心理念。中庸之道講求適中,強調對“度”的把握,不過亦無不及,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這種和諧相對意義上而言更加溫和與包容。而這體現在景觀生態設計中則更多的表現為天道與人道、天性與人性、理性與情感以及外部與內部之間的和諧統一。
二、網師園概況
網師園作為江南私家園林代表,其典型特征表現為宅園合一。現今網師園內的設計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為當時的太倉富商瞿遠村(也說瞿遠春)購得此園。瞿遠春對網師園的獨到設計與改造,成就了至今仍為人們驚嘆的“恰如其分”的景觀,使網師園極富盛名,世人曾有言“地只數畝,而有紆回不盡之致;居雖近厘,而有云水相忘之樂。”全園住宅可分四進,為轎廳、大客廳、擷秀樓、五峰書屋,自南向北沿中軸線依次分布,布局緊湊合理,恰到好處,建筑多樣精巧而又統一于一園,極盡生態之章法。且整體空間小中見大,園內有園,景中有景,故而為江南園林之一絕。
三、中庸思想在網師園中的運用研究
1.尚中——追求適度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在于天道與人道合一。其中天道就是誠,而人道則是追求誠,這就要求天道與人道相統一。也就是“原天以啟人,盡人以合天”。亦即“尚中”,“無過無不及”。其在景觀生態設計中則更多的表現為適度。相較當時諸多園林,網師園面積之小實屬罕見,甚至其總面積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其設計布局之精巧,尺度計量之精妙,整體給人以恰到好處之感,似自然而得,多一分則多,少一分則少,將“尚中”這一生態理念發揮到了極致。同時網師構造以人為本,真正意義上實現天道與人道合一。
2.時中——多樣而又統一中庸之道的最終目的在于天性與人性合一。相對于天性的至善、至誠、至仁、至真,人性的至善、至誠、至仁、至真更難以實現。因此,要想達到中庸之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亦即天性與人性合一,只有在人性達到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天性時才有實現的可能,也就是實現“時中”,在發展中貫徹“中”的原則。網師園的“形”與“意”的景觀空間設計,在“天性”的至善與“人性”的至真中兼收并蓄,在多樣中盡展包容之美,在協調中盡顯中庸之道。
3.中正——自然與人為的調和統一中庸之道的自然屬性是理性與情感合一。《中庸》有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達到天人合一。因此,只有對情感加以約束與控制,才能達到中庸之道。同時,其設計也采用相對平和的線條與造型以營造網師園溫婉寧靜之感,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4.中和——身在園中,宛在自然中庸之道的本質屬性是外內合一。“誠者故時措之宜也。”中庸之道表現為意識與行為的合一,成己與成物的合一,知與行的合一,其本質在于合一于誠。“中和”作為“外內合一”的本質內涵,追求人與自然、人道與天道的和諧之美。網師園景觀設計巧妙的處理人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將人為景觀自然化,寓建筑于自然,強調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以達“中和”,同時借以各種景觀造景手法包括借景、框景、障景等,巧借外部之景為內部之景,實現外內合一。繼而在自然的基礎上景觀各要素之間彼此協調,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持續發展。
四、結語
中庸思想作為傳統文化中的核心思想與集大成者,對當下社會的指導意義仍舊非常顯著。本文借以對中庸思想的傳統內涵在網師園景觀生態設計中的思想挖掘,從“尚中”、“時中”、“中正”和“中和”等四個方面進行系統論述,進而總結出中庸思想對當下景觀生態設計的具體指導意義,注重景觀生態設計在自然與人為之間的包容性與差異性,以期實現雖由人作,外內合一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景觀生態設計。中庸思想所強調的人道與天道合一、人性與天性合一、理性與情感合一以及外內合一等思想在網師園景觀設計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可見傳統思想對于景觀生態設計的影響與價值,從而給予人們以對傳統思想在景觀生態設計中的影響與價值的重新思考,為景觀設計生態化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依據與參考價值。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生態思想必然可以為當下的景觀生態設計提供借鑒意義與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黃寅.論傳統文化之“中”與“中庸”之道[J].浙江大學學報,1996(9):40—45.
[2]張建敏.數字媒體時代工業產品設計中的“中庸”設計探討[J].包裝工程,2011,32(14):32—39.
[3]子思.中庸大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4]黎紅雷.“中庸”本義及其管理哲學價值[J].孔子研究,2013(2):36—47.
作者:郁吉玲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