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醫學教學中功能為主線課堂設計的應用范文

醫學教學中功能為主線課堂設計的應用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教學中功能為主線課堂設計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醫學教學中功能為主線課堂設計的應用

摘要:醫學形態學是以研究形態為主兼及功能的一門基礎學科,但實際教學中,形態結構和功能往往聯系不夠密切,甚至是脫節的,重“結構”、弱“功能”現象較為嚴重。經過多年教學摸索,總結出功能為主線課程設計教學模式,通過多種教學形式的運用,有效整合零散的知識點,達到結構和功能的有效結合,充分體現了“結構是功能的基礎,功能是結構的必然表現”的形態學學科特點。

關鍵詞:醫學形態學;混合式教學;課堂設計

組織胚胎學作為醫學生入門的形態學科,抽象、難理解、難記憶成為組織胚胎學這門形態學科的代名詞。醫學形態學是以研究形態為主兼及功能,只有形態描述結合功能,組織和細胞才能“活”起來,才能鞭辟入里地理解器官中各種組織、細胞的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微妙關系[1]。因此,形態學科的學習方法中要求形態結構與功能的統一。但之前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理論課上先講解完形態結構再介紹功能,兩者之間聯系甚少,未能達到知其所以然。實驗課上過于注重形態結構,忽視功能,導致講解結構時枯燥,聯系功能時抽象,觀察結構時較少聯系功能。對功能的學習只能通過死記硬背,形態結構和功能往往聯系不夠密切,有些甚至是脫節的,重“結構”、弱“功能”現象較為嚴重。因此,學生在形態學學習中感覺枯燥、乏味、抽象,知識點多,容易混亂,難記憶,很難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合起來,更不用說知識的運用了。通過不斷改革,探索出功能為主線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通過CBL案例、問題引入、實驗內容前置于理論、實驗理論一體化等多種教學形式的運用,以功能為主線,整個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解決案例問題,能有效整合零散的知識點,所學知識得以應用[2-5]。如神經組織以接受刺激、整合信息、產生沖動及傳遞沖動為功能主線,消化系統以消化、吸收為功能主線,呼吸系統以氣體運輸及氣體交換為功能主線,泌尿系統以尿液的產生、濃縮及運輸為功能主線等。在2017級臨床等專業的實施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現以神經組織的組織學為例,將功能為主線課堂設計的教學模式進行總結、歸納如下。

1功能為主線課堂設計及具體實施

神經組織的組織學部分原教學計劃5學時,其中理論3學時,實驗2學時。按功能為主線課堂設計后,有效壓縮了教學學時(4學時160min)。通過運用CBL案例引入學習、部分實驗內容前置于理論、實驗理論一體化等多種教學形式,以功能為主線主導形態結構開展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1.1CBL案例,問題引入

(15-20min)設置典型案例,引出相關問題的CBL教學模式,如:“某男,71歲,有高血壓病史,某日凌晨被家人發現其昏迷不醒,送醫院就診后逐漸醒轉,其醒轉后發現其左側肢體不能動彈。”設計問題:①請問該患者最主要是哪種組織發生了病變?②該患者發生病變的部位?③運動指令是哪種細胞發出的,是怎樣到達肌肉組織的?對于第前兩問,每組學生基本能回答。但第三問,答案就五花八門了。因此,教學設計重點圍繞運動指令是哪種細胞發出的,是怎樣到達肌肉組織的?并貫穿接受刺激、整合信息、產生沖動及傳遞沖動的功能主線進行課堂設計。

1.2案例問題分析,引出學習內容

(5min)通過案例引出所學內容:運動指令發出的細胞是神經元,是神經組織的重要細胞組成,從而介紹神經組織的學習目的要求。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傳導沖動的能力,接下來先觀察神經元的形態結構特點。

1.3實驗內容前置于理論

(35min)在未預習的情況下先觀察組織切片,以互助小組的形式進行[6,7]。這時切片未知、結構特點未知、圖像也未知。學生不能依賴實驗指導/教科書進行觀察,只能進行切片觀察和討論,采集組內效果較好的圖像,描述其結構特點并總結出來。

1.3.1觀察并描述基本形態結構特點因理論知識還未學習,具體結構名稱無法體現出來,只能描述基本形態結構,即細胞的形態是否規則,大還是小,胞質的嗜色性如何,有無塊狀結構,核的形狀、位置及特點等特征結構怎樣,如:觀察10號切片脊髓,各互助小組能判斷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能將神經元的“形態不一,不規則”、“體積大,大小不等”、“胞質呈嗜酸性,但是有大小不等的塊狀結構”、“核膜/核仁明顯,核染色淺”等特征描述出來。

1.3.2根據各小組描述,進行神經元形態特點的總結、歸納及推導①“形態不一,不規則”:因有多個樹突和一個軸突導致形態不規則;②“體積大,大小不等”:神經元具有合成信息的能力,大小/形態隨功能變化;③“胞質呈嗜酸性”:含有線粒體、高爾基復合體、溶酶體等細胞器;還有光鏡下無法辨認的神經原纖維,由神經絲、微管和微絲組成,構成細胞骨架外,微管還參與物質運輸;④“胞質內有大小不等的嗜堿性塊狀結構”:尼氏體,由發達的粗面內質網和游離核糖體構成,呈嗜堿性;⑤“核染色淺”:常染色質多。

1.4理論講解,達到結構和功能的統一

(45min)緊扣接受刺激、整合信息、產生沖動及傳遞沖動的功能主線,動指令發出的細胞為神經元,信息傳遞的結構為突觸,信息傳遞載體為神經纖維。因此,內容設計以神經元接受刺激、整合信息、沖動產生及沖動傳遞過程為主線,分別介紹神經元、突觸和神經纖維,從而實現形態結構與功能的統一。

1.4.1神經元是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傳導沖動的細胞。①介紹神經元細胞膜的結構特點;②接受刺激:講解樹突表面(樹突棘)和樹突內部結構等特點;③整合信息:講解胞體、樹突內的結構,重點講解尼氏體的結構和功能;④沖動產生:講解軸突的結構,尤其起始段軸膜的特點,能引起電興奮,產生神經沖動。

1.4.2突觸是信息傳遞的結構,講解突觸形成的部位及分類,重點介紹化學突觸的結構特點及功能。信息是如何通過突觸的結構進行傳遞的?

.4.3神經膠質細胞起到分離、絕緣作用,能保證信息傳遞的專一性和不受干擾,重點介紹中樞/周圍神經系統的神經膠質細胞的分類及功能。

1.4.4神經纖維是信息傳遞載體,介紹神經纖維的分類,從包裹軸突的神經膠質細胞、形成結構特點及包裹方式等方面區別中樞/周圍神經系統的有髓/無髓神經纖維。根據結構特點比較兩種神經纖維的信息傳遞方式。

1.4.5神經末梢是周圍神經纖維的終末部分,區別感覺神經末梢和運動神經末梢兩大類及其結構特點。

1.5實驗觀察

(45min)以互助小組的形式自主觀察。根據所學內容光鏡下觀察神經元、有髓神經纖維和器官內小神經的結構特點,電鏡下觀察化學性突觸的結構,以驗證各細胞、結構的形態特點。

1.6案例回饋

(15-20min)各互助小組利用所學知識再次回答“運動指令是哪種細胞發出的,怎樣到達肌肉組織”并進行總結、歸納。

2教學優勢

2.1理論實驗一體,整合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教學模式為大班理論授課+小班實驗,理論依賴圖片進行微細結構的講解,學生難以有感性認識和深刻印象,影響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驗課往往滯后于理論課2-3周。觀察切片前,帶教教師需復習理論知識并講解實驗觀察要點,以致學生的實驗觀察時間極大減少。理論實驗一體化不是簡單地在實驗室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而是要優化組合教學內容,理論和實驗交替進行,將理論與實驗有機地融為一體,減少了理論與實驗內容的重復,節約了學時,提高了教學效率。

2.2實驗內容前置于理論,體現以學生為中心

傳統教學模式常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老師講解某組織或細胞的典型結構、有何特點及具有何功能。學生根據老師的介紹在圖像上尋找這些結構和特點,思考較少,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實驗內容前置于理論(提前辨認結構-總結特點-根據特點功能的理論學習)是在切片未知、結構特點未知、圖像未知、名稱未知,且不能觀看實驗指導/教科書等情況下,讓學生先觀察切片,對觀察到的圖像進行互助討論、自主學習,總結、歸納其結構特點,然后驗證、學習理論知識,加強了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動性,對知識的自發渴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實驗、自主掌握知識及技能的習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科技創新素質和自主創新能力。該教學形式利用了形態學的特點,使學生通過觀察圖像,得出相應的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去匹配理論知識點,學生能輕松地掌握這個知識點,使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實踐過程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實踐過程,學生由盲從性向主動探索轉變,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2.3問題導向,知識整合及運用

在以往教學中,神經元、突觸及神經纖維的結構及功能單獨進行教學,各內容分散、獨立,沒有以信息的產生、傳遞、接收這根“功能”主線將各部分串聯起來。功能為主線課堂設計,即接受刺激、產生沖動(神經元的結構及功能)-信息傳遞(神經纖維的分類及功能)-信息接收(突觸的結構及功能)的“功能”主線,將各分散的知識點整合起來,形態/功能互補起來,實現學科知識融通,改變組織胚胎學內容多、名詞多、知識點零散的特點。在此過程,學生間共同探究知識及其功能意義,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互動模式。另外,以典型臨床病例為切入點的CBL教學模式能將所學知識直接用于問題解答,可將知識學以致用,培養了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2.4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歷年來,很多學生認為組織胚胎學知識點多、名詞多、記憶內容多,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失去學習興趣。功能為主線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突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以實驗技能、創新思維培養為目標,以CBL案例為問題導向,突出“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方式作為課堂學習切入點,為學生提供模擬臨床環境。為了尋找答案,引導學生思考,“學”與“習”融為一體,能夠激發學習熱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發展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8]。互助討論能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2.5結構和功能有機結合

微細結構與相關功能是形態學的核心內容,讓學生領會“結構是功能的基礎,功能是結構的必然表現”是這門課程的主要目標[9]。但以往教學模式主要為理論+實驗:理論課講解結構及功能,兩者間獨立,未能達到知其所以然;實驗課上過于注重結構特點,忽視功能聯系。以功能為主線課堂設計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將醫學形態學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充分結合,整個結構特點都貫穿功能的體現,功能又依托著結構,達到結構和功能的有機結合。如:突觸是信息傳遞的結構,在介紹突觸結構時,會時刻聯系信息是如何從突觸前成分傳至突觸后成分的,從而達到結構和功能的有機結合。

考文獻:

[1]鄒仲之,李繼承.組織學與胚胎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

[2]蔡仁蓮,檀軍,陸祥,等.基于云板書的翻轉課堂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7,19(12):980-982.

[3]何志全,陳偉,陸祥,等.人體結構學混合式教學下形成性評價的應用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4):255-259.

[4]易曉東,任艷萍,柳瓊友,等.針對不同章節內容進行組織學與胚胎學混合式教學[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12):1044-1046.

[5]柳瓊友,何志全,陸祥,等.醫學院校專業課程融入通識[J].知識教育探索,2017,19(10):739-742.

[6]何志全,伍冬梅,陳偉,等.互助學習在科技學院護理專業組胚教學中的嘗試[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1,20(2):196-198.

[7]何志全,陸祥,李季蓉,等.互助互促學習模式促進智商與情商共培養[J].解剖學雜志,2016,39(2):242-244.

[8]林蕓秀,魏玉珍,蔡澤駿,等.“自主學習”在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8):59-60.

[9]盧曉曄,程欣,楊雪松.理論-實驗一體化模式在組織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6):77-78.

作者:何志全 易曉東 陸祥 單位:遵義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形態學實驗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 黄色污污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五月婷婷婷 | 色婷婷六月丁香在线观看 | 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免费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 五月香婷| 欧美性色黄在线视 | 伊人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日韩高清 | 亚洲电影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 久热免费在线视频 |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男人天堂导航 | 美女性视频网站 |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桃色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 伊人久久青草 | 成人性色生活片免费网 | 99热精品在线播放 | 2018亚洲天堂 | 男女乱配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自拍偷拍网址 | 水蜜桃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自拍偷拍视频 | 久热免费视频 | 亚洲a成人网77777在线 | 国产资源在线视频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不卡免费视频 | 日日干日日草 | 老子影视午夜伦不卡 | 五月综合色婷婷影院在线观看 | 人人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