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頁設計技能培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國家提出“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之時,是擁有計算機專業的學校再一次騰飛的極好機會,也是我們對計算機專業反思如何更好地開展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如何把計算機專業辦成特色專業,辦成受家長、學生歡迎專業的一個關鍵時刻。面對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差、學習內驅力較弱、認知水平和能力有限的情況,進行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勢在必行。當今社會要求教師不單單是“教書匠”,還應該是學生的朋友,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但是,現在我們使用的仍是重書本知識,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強調老師在課堂上的控制,以及封閉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育模式根本就不適合當代的中專學生,根本無法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經過本人不斷地潛心研究和一年來在《網頁設計》課的實踐,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具體情況做如下匯報,懇請專家及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
一、分析任務驅動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對比
(一)傳統教學方法的分析
針對于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特點,過去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可以說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先講后練加答疑,首先在教室進行理論講授,然后在實驗室進行實踐、教師答疑與輔導。這種方法優點可以集中進行知識的傳授,通過板書可以清晰地體現出知識結構,重點與難點一目了然,但由于學生理解能力較弱和學習主動不強,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有時出現在課堂講個別學生根本不聽,到機房教師還得再講一遍,這就影響了對學生的答疑。另一種方法邊講邊練再輔導,完全在實驗室授課,教師根據本次課的內容隨機地舉個簡單例子,講一步操作,學生跟隨做一步,學生依樣畫瓢似地囫圇吞下這些硬灌進來的內容,學生雖然掌握了本次課的知識,也體現了實踐與理論的緊密結合,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
(二)任務驅動法的理解
很多人認為“任務驅動法”中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去做一件具體的事、完成具體的操作,完成任務就是“任務驅動”。而學生的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這樣的完成任務不能等同于“任務驅動”。任務驅動法是一種以發展學生能力為主的教學方法,宗旨是由以知識為本位向以能力為本位轉變,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把主要知識點和中專生不需要系統掌握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內容相融其中。它使學生的活動有了明確的指向性,注意力集中到整個目標的完成上。學生就會在目標任務的指導下,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教學內容,并提高了各種能力。例如,對于《網頁設計》這門課是以學校網站建設為任務目標,進行課程內容整合,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內容,通過可行的任務實施全過程使學生掌握網頁制作的知識,使學習過程的學生成為參與項目創造實踐的活動者,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實現學生具有獨立完成網站建設與開發的專業技能。
二、運用任務驅動法的教學設計理念
(一)研究并設計總任務
教師在開學初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根據課程內容研究并設計學生修完本門課所能完成的總任務?!毒W頁制作》課確定的總任務是校園網站建設。這也是實現任務驅動教學的關鍵環節。
(二)根據總任務實現教材的整合
教材的整合是總任務的實現方案,不是知識的細化,按照使學生掌握總任務實施過程為目的進行處理教材。通過認真審讀教材,結合校園網建站的實際,將教材進行實用的整合:
(三)子任務的制定
教師將根據知識內容和總任務的進程設定每次課的子任務。確切地說針對一學科、一學期來說是總任務,但對每一個單元、每次課內容來說就是一個子任務。《網頁制作》課將根據總任務與學科知識將設定如下子任務:
1.確定網站主題,準備素材。規劃網站結構。
2.個人站點創建,素材整理并存入相應類型的文件夾中。
3.首頁的設計。廣告橫幅的設計與制作。
4.導航條的設計與制作。滾動字幕的設計與應用。
5.用戶注冊與登陸功能的設計。
6.子頁的制作。
(四)任務的時間分配教師根據每個子任務與知識點的難易程度計劃安排好所需的時間,并在布置每個子任務時告之學生,使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在指定的時間內達到完成任務的目的。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一)實施的主干過程
1.任務確定。每次課教師可引導學生確定本次課的任務,不但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使學生掌握了創建網站的過程。
2.任務準備。構思本任務的實現方法,準備此任務所需的素材。學生可以圍繞任務查閱資料,嘗試探索。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更要鼓勵互相合作,共同來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3.任務實現。教師布置完任務后,不要急于講解,否則又進入老一套的教學模式了。而是先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并進行任務實現的操作,教師并將本次課的知識點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投射在大屏幕上,學生借助其進行自主創作,自主設計,在學生操作中也會不時地提出許多問題,這時教師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巧妙地引入并講解本次課的所應用的新知識,以任務帶知識,學生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學會了本次課內要求掌握的知識。
(二)子任務完成過程
不同的任務其完成過程也不盡完全相同,但主干過程是基本一樣的,下面就以“應用模板制作三級子頁”為例具體敘述任務驅動法的實施過程:
1.提出任務:任務是應用模板知識設計制作“學生管理”—“德育教育”的子頁。為了更好地完成這個任務,我們需要將它分成五個小任務:(多媒體教學課件演示)(1)創建與保存模板。(2)應用模板創建三級子頁(難點)(3)設計三級子頁的頁面。(重點)(4)頁面間的相互鏈接
2.前期準備。在每一次的結束要布置好下一次課的任務,學生按照布置的任務填寫《實驗課導學表》(見附頁)的相關項目,此時學生能夠對本任務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夠預習新的知識,同時為完成任務做好了所需的文字資料與多媒體素材的準備工作。
3.自主設計與創作。學生借助大屏幕播放所提示的新知識與前期準備進行設計。大屏幕循環播放內容如下:(1)利用已存在的網頁創建:(2)可編輯區域:設置:光標定位或選定對象→“插入”→“模板對象”→可編輯區域,保存模板:“文件”→“保存”(3)引用模板:“文件”→“新建”→“模板”卡片→選擇站點→選擇模板文件→“創建”(4)完善頁面內容:在可編輯區域進行添加相關的頁面內容。(5)保存文件。(6)打開模板,編輯模板(重新設置可編輯區域、內容更改)(7)保存并更新已應用的文檔。(8)保存但不更新基本模板的文檔,打開該文檔→“修改”→“模板”→“更新當前頁”或“更新頁面”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設計,可以促進思維的發散,發散思維是一種不拘常規常法的思維方式,在思考問題時,要求學生多角度,多方式的去思考。教師的角色已經轉變為學生的伙伴,與不同的學生分析與解決設計中出現的問題,答疑解難,并分別將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新的知識點巧妙地融合進行講解,學生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學會了本次課內要求掌握的知識。并且能夠協助一些能力較弱的同學完成任務,實現因材施教。
4.小組協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頁面的完善,教師參與到各小組中,對學生情況進行單獨輔導。同學們互相研究每個作品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并加以解決。
5.作品評議。將各小組選出的最優作品在大屏幕上播放,各小組代表發言,加以評論,這是知識掌握和提高的重要階段,同時也能極大地促進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讓全班同學共同分享這40分鐘的成就!
四、運用任務驅動法的效果
1.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2.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每個人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站,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3.強化了在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通過分組學習的方式,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團結協作的意識,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培養學生在未來工作和學習中的全局意識,克服個人主義;能夠勇于接受別人的建議,受到尊重他人的教育;
五、不良現象
1.在教師引導學生操作時,有個別同學自我約束不嚴,做與本課無關的操作,影響本次課專業知識的學習。
2.學生個體差異大,在學生獨立設計過程中有的學生設計能力較弱,無從入手,有浪費時間現象。
3.在小組設計期間,有的學生不能主動參與,有閑聊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