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思政元素融入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針對思政元素融入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思想意識不到位、專業教師育人能力較弱等問題,在分析融入思政元素對于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提出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思政建設應從完善課程大綱、挖掘思政元素、加強課程團隊教育與培訓以及完善課程考核內容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并總結出挖掘具有思政文化元素的園林建筑設計實踐基地、構建課程思政互動平臺、設計實踐適時融入思政要素、以“課程設計團隊+競賽”的形式展開互動交流等創新思路。
關鍵詞:思政元素;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
在高等教育改革過程中,實現專業課程教育教學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是當前一段時間內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改革目的,將思政元素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充分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高校傳統思政課同向而行,共同構建全課程的思政育人格局[1]。然而,高校在進行眾多的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困難與挑戰,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2]。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是園林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充分挖掘該門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緊密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對于園林專業其他課程的思政化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對全面推動園林專業課程思政化發揮重要的引領價值。因此,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以及新時代高校本科教育工作大會精神[3],充分挖掘出“園林建筑設計”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課程教育教學全過程,達到發揮該門課程應有的育人功能,努力將其建設成為一門充滿德育元素、發揮德育功能的園林專業的核心課程。
1思政元素融入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重要意義
1.1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本意是在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導向下,培養為社會真正有用的專業人才,而并不是擠占專業課程的授課學時與內容,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4]。然而,在園林建筑設計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①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的思想意識不到位。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專業老師耗費一定時間和精力,而對本課程理解不夠深入、缺乏授課經驗的教師,往往刻意地融入思政元素進行課程授課,又會影響課程的正常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老教師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融入思政元素,新授課教師缺乏對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的深層次理解,無法將思政元素合理地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之中,教學效果不理想,沒有達到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相互促進的效果,最終導致多數專業教師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視度不夠,有的甚至逃避。②專業教師育德能力較弱。由于專業教師并不是專門的思想政治老師,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對于年輕教師而言。而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又過多地忙于在教學工作量的獲取,以及完成科研任務方面,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時間進行與職業發展關系度不大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因此,專業教師不能有效地挖掘和運用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不能達到課程思政本身要求的育人效果。
1.2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意義
導致多數專業教師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進行課程思政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深入理解課程思政的重要內涵,以及融入思政元素對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意義。其意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有利于歷練學生的精神品質,提升專業素養。通過在園林建筑設計課程不同章節講授中挖掘與該門課程相關的設計教學實例,深層次分析其所蘊含的工匠精神、文化創意元素、設計團隊的協作、吃苦耐勞等精神品質,有利于學生感悟到在優秀設計作品形成背后,有多少設計師及施工團隊的艱辛付出,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人生觀,讓刻苦學習成為新常態,提高學習的效率、專業素養。②有利于開拓學生園林建筑設計的創新思維。通過教師講授、設計團隊相互學習、實踐實訓感悟等方式,反復將優秀設計案例進行評析,領悟設計大師如何獲取富有創意的設計思維,激發學生對該門課程創新設計的思維及能力。
2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分析
2.1融入育人目標,完善課程教學大綱
在已完成的“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充分融入育人目標,使課程育人功能滲入到備課、授課、作業、考試等教學全過程。課程教學與育人覆蓋所有章節,包括廣義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園林建筑設計方法、設計理論與各類型園林建筑設計實踐等,使思政教育更加接地氣,貼近園林建筑設計在城市園林建設應用的實際工作特點,貼近專安徽建筑業課程的學習與生活。同時,根據新教學大綱的制作,體現課程思政特點的“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新課件(新教案)。
2.2深入分析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特征,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布設多種類型的園林建筑設計任務書,如:園林景墻、亭廊架、茶室等,并運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手法,通過團隊協作、反復創新設計實踐完成設計方案的方式,重點培育學生工匠精神、求真務實、實踐創新、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踏實嚴謹、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優秀職業道德品質,使學生成長為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園林建筑設計技術性人才。注重結合課本的實踐設計案例進行理論分析與設計實踐的創新教學,將價值導向與知識傳授相融合,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培養科學精神。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課程教學計劃、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學評價等主要教學環節,充分發揮“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的育人作用。
2.3加強課程教學團隊的教育與培訓
加強課程團隊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四個自信”,提高育人意識,切實做到愛學生、有學問、會傳授、做榜樣。轉變教師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輕價值引領的觀念,通過多種方式引導課程團隊樹立“課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為目標,帶動教師既要當好“經師”,更要做好“人師”。充分運用學科組討論、老教師傳幫帶、教材教案編寫,先鋒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養。通過參加專題培訓、專業研討、集體備課等手段,強化“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讓課程團隊的老師能利用課堂主講、現場回答、網上互動、課堂反饋、實踐教學等方式,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引領融入到課程的每個章節的教學過程之中。
2.4完善課程考核內容,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完善“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思政育人課程考核方式。結合前期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原則意見,將課程思政理念有機融入新版本的“園林建筑設計”課程大綱之中,建立課程思政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在“學評教”體系中體現育人評價元素,完善“學評德”體系,使德育元素成為“學評教”重要內容。在實施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挖掘課程思政與課程教學之間的融合關系,應積極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皥@林建筑設計”課程團隊將定期全面開展課程思政集體備課活動,著重圍繞“備內容、備學生、備教法”,發揮團隊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3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路
3.1充分挖掘具有“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元素的園林建筑設計實踐基地
園林建筑分布的范圍廣,類型豐富,在城市、鄉鎮、農村的各個休閑景觀綠地中皆有分布。高校所在城市及其周邊地區分布著眾多具有“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元素的休閑景觀綠地,其內部建造有體現“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元素的園林建筑,在課程實踐中,可以在這些地區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區域作為園林建筑課程實踐場地,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傳播愛國、愛黨、保護傳統優秀文化的思想意識,同時也能夠為設計出優秀的建筑設計作品積累豐富的設計立意,讓設計更具有多元性、個性化,使學生在課程思政中提煉優秀的設計元素,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思政育人文化,達到設計與課程思政的完美融合、相互促進。
3.2建立線上課程平臺,構建課程思政互動模式
通過線上平臺的建設,學生不僅可以反復進行自我學習、預習與復習,為翻轉課堂奠定基礎,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的園林建筑網絡資源,擴展學習的視野,縮短搜索學習資料的時間,更多、更快地進入需要學習的界面,也可以學習完畢后在平臺上互動交流[5]。利用這一優勢,結合園林建筑的特點,可以積極在線上課程平臺中,推送優秀的近期各國、各省、各市舉辦的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園林建筑的園博會、花博會視頻宣傳材料,以及當前中央積極引導建設的具有代表性園林建筑的美麗鄉村、特色小鎮視頻宣傳材料,使學生在認真學習園林建筑,通過如何設計,才能夠體現在這些區域文化特色的同時,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堅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改革創新。積極引導“園林建筑設計”課程團隊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類課程教學,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課程教學過程及教學資源建設中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為課程思政目標服務,努力實現思政元素全面融入園林建筑設計課程培養的全過程。
3.3課程設計實踐適時融入課程思政要素
在“園林建筑設計”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會選擇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園林建筑進行設計任務訓練,因此可以考慮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園林建筑設計實踐,在進行設計實踐前,師生可查閱大量類似的園林建筑作品進行評析,在接受紅色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領會建筑設計的要義。同時,結合地區“紅色文化”分布情況,選擇其中某一種較為全面的園林建筑類型,讓學生融合“紅色文化”元素,進行園林建筑課程設計,如:園林小型展覽館的設計,可以考慮選擇是一處“紅色戰役”的場地,為了紀念此段歷史,需要設計一個小型園林展覽館,讓學生思考和學習“紅色文化”的同時,達到完成課程創新設計的目的。
3.4以“課程設計團隊+競賽”的形式展開互動交流
在較為復雜或者體量較大的園林建筑課程綜合設計中,因工作量較大且功能較為復雜,可以考慮采取2~3人作為一個設計團隊,采取競賽匯報的方式,進行最后的互動交流學習。在這一團隊協作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監督,在無形中磨合職業道德與素養,為養成良好的職業規范打下基礎。同時,采用團隊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助人為樂的精神,更深層次感受到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團隊協作精神等。
作者:偶春 姚俠妹 丁曉浩 耿秀婷 駱美 單位:阜陽師范大學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安徽建筑大學 建筑與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