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應用型高校電子教學模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互聯網的時代浪潮中,在教育中融入互聯網的思維,積極推動地方應用型教育工作的改革,這成為教育工作者的時代的需求。隨著許多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勢必會推動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為教育的改革提供新的契機。“互聯網+”教育,把互聯網的思維運用到教育中,勢必會改變傳統的教育思維。本文是基于“互聯網+”思維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教育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應用型;電子教學模式
“互聯網+”第一次進入公眾的視野是在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這個概念是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揚先生首次公開提出來的。2015年3月5日,由總理于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式作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互聯網,第一次制定了“互聯網+”的計劃,這標志著國家層面對互聯網技術的重視。“互聯網+”就是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和涉及周邊行業的一種理念。
1.應用型高校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缺乏合適的知識結構體。應用型高校是一種新的教育類型,其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方式以及評價標準應具有自身特色。但目前來看,更多的地方應用型高校仍然延續了學術研究型高校的課程體系,以大量的公共課和理論課為主,課程結構不能體現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很難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教學模式單一落后,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封閉了學習資源,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被動的,導致學生缺乏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開拓創新的意識。傳統教學評價管理體系不完善。
2.“互聯網+”教育將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在紙媒時代,人們或許信息的來源在書刊雜志上,但在“互聯網+”的時代,雖然紙媒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但是網絡已經成為當下獲取信息最主要的來源。各種信息、知識也在向網絡上轉移。當下,信息更新換代的速度快,這勢必會給以書本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帶來不小的改變。隨著信息的網絡化,教育模式的改變勢在必行。
3.“互聯網+”思維轉變學習方法。“互聯網+”教育是教育變革的新動向,“互聯網+”思維也在轉變這學生的學習方法。“互聯網+”教育主要體現在教學設計和教育組織的變革。教學設計的改變已經由教師為主轉化為學生為主,這種轉變是有教師教課向學生主動學習轉變的。學生利用已有的網絡資源和數字化資源課程相結合進行自主學習,而教師起到的是服務者和輔助者的身份。“互聯網+”思維下首先要調整的固然是教師,然后才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改變學生接受新的學習方式,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二、互聯網+思維下新的模式探討
1.轉變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當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手機時,如果我們的課堂還在一成不變的處在原始的課堂上,未免會顯得有些不合時宜。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轉變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模式。在“互聯網+”的時代下,信息大爆炸,信息處于一種井噴的狀態,每天都在產生,學生知道的不一定就比教師知道的少。所以,作為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作為表現,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模式以適應時代的變化。積極推動“互聯網+”思維下的教育變革,主動探尋新的方式方法,這對教師來說都是不小的考驗,不僅要靠自身的應用型高校素養,還要形成相應的機制,形成利于教師發展、能力提升的平臺。
2.管理網絡資源,研發優質網絡學習資源。互聯網學習資源十分豐富,開放式的學習促成了終身學習的可能。微課的形式固然很好,很新穎,符合時代的要求,所以內容就成了關鍵。開發優質資源需要整合現階段已有的各種資源,按各種需求進行分類整理,打造符合應用型高校學生學習水平的學習資源庫。整合應用型高校教育信息建設已有成果,如網絡課程、工作過程模擬軟件、名師名課錄像等等資源,加大推廣。除了學習資源,還應該把學生、企業的信息加以整合。推動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逐漸養成應用型高校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結合“互聯網+”思維,把這種思維推廣到學生的觀念中。
3.開展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增加實戰經驗。與企業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是推動應用型高校良好持續的發展的一劑良藥。應用型高校教育應該結合當下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積極調整自己的教育計劃和體系,以培養出適應行業發展、適應企業的人才。在人才培養標準的制定上,用人企業更加具有話語權。用人企業能夠對人才培養體系提出比較合理且貼近實際的建議。與企業的深入合作,會給應用型高校提供較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在第一線進行鍛煉,提前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的填補自己的不足。并在實際的操作中,對自己所學的、所掌握的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還有直觀的感受。總結本文對“互聯網+”作了簡單的介紹,并對應用型高校電子教學模式現狀進行了介紹和初步分析。指出了應用型高校是符合電子教學模式的,讓“互聯網+”進入教育改革勢必會帶來一些新的改變,“互聯網+”就是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最后還對“互聯網+”下的教育模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雖然“互聯網+”教育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是“互聯網+”是應用型高校電子教育的新模式,也是教育事業的未來。
參考文獻:
[1]王彩霞,劉光然.翻轉課堂優化應用型高校課堂教學探析[J].職教論壇,2013,(6):41-44.
[2]羅曼君.互聯網+應用型高校教育教學[J].亞太教育,2015,(30):129.
[3]馬海慶.“互聯網+”的本質及對應用型高校教育的影響和啟示研究[J].教育界,2016,(18):189-189,191.
[4]胡振彪,侯曼."互聯網+"時代對應用型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影響[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4):209.
作者:董巖 單位:哈爾濱華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