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商務支付系統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電子支付工具不斷出現,以此來方便地完成網上交易,但大部分支付工具至今仍未獲得商家的大力支持。本文列舉并分析了一些主要電子商務支付工具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管理措施
1引言
近年來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為了完成電子商務交易,不同的支付工具,如信用卡、電子現金、電子錢包、電子收費等不斷出現。在這些工具中,人們最常用的還是信用卡,至今95%以上的網上消費者用信用卡消費。然而,正是信用卡成了影響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自20世紀60年代后期出現以來,信用卡欺詐問題一直困擾著商家和消費者,并且愈演愈烈。
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的一份調查顯示,80%以上的網上消費者擔心他們的信用卡信息被他人盜用,95%以上的潛在網上消費者表示這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其實大部分商家都嘗到過信用卡欺詐之苦,許多商家只能獨自承擔大部分損失,有些商家甚至因為信用卡欺詐而破產。此外,安全性、可靠性等也成為其他支付工具發展中碰到的問題。
本文將列舉一些電子商務支付工具,討論它們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2幾種主要的電子支付工具
電子支付是發生在交易雙方的一種新型支付方式,它運用先進的技術使交易過程中涉及的中間機構盡量減少,用硬件把交易中必須涉及的各方以電子化方式聯系起來,這樣交易信息可以迅速傳遞而不用煩瑣的紙上工作。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軟、硬件不再是困擾交易雙方的問題,而且為了更好地運用這一新的支付基礎平臺,許多非傳統的金融工具也做了積極的嘗試。如今,除了不同種類的信用卡,還有許多電子支付工具活躍在電子商務領域。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的電子支付工具。
2.1電子現金(E-cash)
電子現金(E-cash)是由美國Digicash公司發明的一種軟件支付工具,用來在網上完成任何從個人電腦到工作站的安全電子支付。這是第一個P2P網上支付系統,它繞開了支付的中間機構而把所有擁有E-cash系統的顧客直接連在一起。通過E-cash軟件,顧客可以把從銀行取來的電子現金存在自己的電腦中,之后就可在任何一家接受E-cash的商店消費,而不用首先在那兒開戶或告知商家自己的信用卡號碼。E-cash采用公鑰數字簽名技術來保證安全性,它存在顧客自己的電腦中,而且由密碼保護。
至今,電子現金的概念已經被許多銀行接受,芬蘭、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一些銀行已經在向客戶提供電子現金賬戶。盡管在網絡中支付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但E-cash的隱私性不遜色于傳統現金。E-cash采用的數字簽名技術防止了網絡中惡意的第三方進入;另外,安全性由密碼進一步保護,因為密碼只有客戶自己知道而銀行是不知道的。E-cash的另一個顯著特性是支付者匿名性,當然這一特性也體現在許多其他電子支付工具中。在這一系統中,如果顧客需要,他的身份連接收E-cash的商家也不會知道。
2.2智能卡(SmartCards)
智能卡是一種塑料卡,但它與其他卡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內部有一塊集成電路芯片。一塊這樣的芯片存儲的信息可以達到磁條卡所存信息的100倍。這種卡片被稱為“智能”并非因為它能存儲很多信息,而是因為它能處理這些信息。有些智能卡帶有微型處理器,可以稱得上“智能”,但相對較貴。智能卡其實是沒有鍵盤、顯示器和電源的計算機,其他如激光卡、磁條卡等是沒有芯片的,只能算半智能卡。
智能卡有兩種基本類型:一次性的和可重復使用的。一次性智能卡的價值在于用戶可以用它來消費,這類卡,如電話卡,現在已很流行,但這種卡沒有安全保護,所以丟了這樣的卡就等于丟了現金;相反,可重復使用的智能卡有記憶功能,安全性也很高,這種卡在一塊芯片上能夠處理多種運用,還可結合密碼驗證和加密解密技術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如今,智能卡已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不管是通常的支付電話費還是更復雜的應用。在歐洲,數以萬計的社保卡是智能卡,懷孕的婦女可以通過智能卡觀察她們的懷孕期;在法國,智能卡用于交通領域,司機只要將智能卡在一個“小洞”前作驗證即可。還有一些智能卡,能夠像E-cash那樣可存錢,最多可存6種不同貨幣,這種特性使得一些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更舒適地作境外游。
2.3電子錢包(E-wallet)
電子錢包的功能類似于真正的錢包,只是里面存放的是信用卡、所有者身份、聯系方式等信息,有時還有電子現金。電子錢包中的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完成電子商務交易,最新開發的這種支付工具是微軟錢包。這種電子錢包中通常存放兩類信息:支付信息和地址。消費者選擇這種工具時可使用密碼,并且它提供一個列表供消費者快速選擇信用卡和合適的地址。但是這種工具給網站增加了許多工作量,所以盡管人們很贊賞這種工具但接受度卻不高。
2.4電子收費(E-charge)
這也許是最晚進入電子商務支付領域的一種工具,它于1998年由美國一家咨詢公司開發。這種工具包括一個特別設計的服務器來處理E-charge賬戶,并且要使用一種專門的叫做PCMCIA的卡來處理加密解密。不同于信用卡,這種新的電子收費服務器獲取用戶的支付需求,然后將之告訴網站的主交易處理器,它與E-charge的處理和結算數據庫相連,當E-charge從主處理器那里接收到授權后,它就將交易數據傳輸給網站。這個工具包含專門的加密解密系統,可以解決信用卡欺詐問題。
3電子商務支付系統存在的問題
以上這些支付工具都被電子商務公司嘗試過,但不同于信用卡,這些工具都沒有被商家和消費者廣泛接受,下面將具體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
3.1標準
銀行家和技術專家沒有對電子銀行和電子商務的網絡標準完全達成一致,但他們都認識到存在于虛擬空間的網絡標準是和金融交易存在著聯系的。之后,雙方都在制定標準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現在最流行的是以下兩種標準:Visa和MasterCard制定的基于信用卡的SET(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s)標準以及微軟用來規范連接使用金融軟件的消費者和他們各自的銀行的OFX(OpenFinancialExchange)協議。
然而,最近由IBM和16家銀行組成的集成金融網絡組織提出了一種針對家庭銀行的新標準——Gold標準。銀行家和軟件專家正在共同致力于聯合OFX和Gold這兩種網絡標準成為數據通信標準,以此來標準化銀行和其他商業機構之間的信息往來。
3.2費用
除了信用卡,大部分其他支付工具都要求商家與第三方機構(銀行或提供電子支付工具的公司)簽訂協議,在很多情況下,專門軟件甚至是硬件的專門功能也要求簽訂協議,并且管理很嚴。這對一個典型的電子商務公司來說是一項很大的開支,而且銀行與非銀行機構間的競爭阻止他們向消費者索取高價。然而,習慣了享受免費試用品、免費軟件及免費服務的商家和消費者也許不理解這種收費的重要性而不太愿意支付。
3.3便利性
顧客選擇從家里或辦公室出發去付費的主要考慮是銀行的分支機構是否方便,因為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因此,商家提供的電子支付方式必須非常便捷,而且對任何地方價格和便利之間必須公平。
3.4技術
如今,“技術淘汰”是最常用的詞之一,銀行在規劃電子銀行時對技術的選擇是個很重要的決策。直接與顧客電腦相連的個人金融管理軟件變得越來越流行,但可能不久將會被網絡金融管理系統所取代。將來也許發展成為用智能卡的可視電話、網絡接入、無線裝置等。技術發展的方式是很難預測的。所以,銀行必須時刻關注此領域的發展,選擇易用且現代的計算機設施,這樣才不會在電子銀行方面失去競爭優勢。
3.5安全
數據和客戶個人金融信息的安全是電子銀行和電子商務最關心的問題,然而數據在網上傳播以及客戶對此的敏感性使得這一問題更加嚴重。錢以電子化的方式在網上傳播,使黑客有機可乘,錢易被他們截取而放入自己的賬戶中或從事其他犯罪活動。如果系統比較復雜,這種欺詐很難追蹤和調查。提供合適而先進的安全性是商家必須考慮的一個成本因素。尖端的加密解密技術已經應用多年以保護電子資金的安全轉移。
3.6用戶信任
電子商務未能如所預期的那樣成熟,一個主要原因是用戶對此缺乏信任,要習慣于用現金支付的用戶轉而習慣于電子貨幣確實需要一定的時間,電子貨幣是如此的虛無縹緲,他們無法真切地感受到,而且一些商家利用電子貨幣欺詐、電腦病毒侵入等事件更動搖了他們的信心。
4一些管理措施
上述這些問題導致了電子支付工具的運用少之又少,以下一些措施或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4.1其他電子支付工具方面
(1)傳統現金是票據的一個便捷媒介,你可以將之放在口袋里,在交易時拿出來使用。這種作用在電子化領域可以由智能卡來提供,智能卡擁有傳統現金的靈活性,而且還有改進,小偷偷你的“電子”錢包時將一無所獲。
(2)你希望電子化現金能夠像傳統現金那樣離線支付,并且消費的商家不再需要和由銀行授權的計算機聯系,這種功能可以由這樣的系統來實現:支付時輸入密碼,而且只在那時卡才被激活,讀卡器也只在那時接受此卡。
(3)人們可以方便地將自己的電子化現金直接轉移給擁有智能卡的其他人,互相聯系的智能卡是理想產品,而且這會比傳統現金更好,到時公共讀卡器就像現在的公用電話一樣出現在街頭巷尾。
(4)電子化現金應不受時空限制,通過計算機或其他信道可以實現轉移。我們期待一張智能卡適用于全球信息網絡,這樣人們就可以在電話亭里方便地完成電子化的收賬或付賬活動了。
(5)為了防止騙子、確保安全性,電子化現金必須設計得不能偽造、不能重復使用,我們不允許人們用同一筆錢支付兩筆賬,或者某人加裝某個系統而平白無故地造出一些錢來。在線支付與離線支付系統的安全問題是不同的,在線支付系統中只需銀行來核對這些錢是否已用來支付過即可,而離線支付系統則要復雜些。
(6)可通過制定一些法律法規來幫助建立顧客信任,像保證普通銀行賬戶一樣,銀行等機構也應該確保電子化貨幣的安全,而且法律法規應該明確,在電子商務中銀行或政府的哪些行為屬于侵犯個人隱私。
(7)個人自由和隱私中最基本的是電子化現金交易的不可追蹤性,但同時支付行為必須能夠準確無誤地找出證明,在交易的兩個終端都加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萬一需要證明交易時,在授權的情況下能夠從交易的兩個終端處解密而獲得。
4.2信用卡方面
信用卡仍然是電子商務中最受商家和消費者歡迎的支付工具,然而利用信用卡欺詐等犯罪事件正在日益增多。下面的一些建議也許可以幫助消費者對信用卡重塑信心。
(1)信用卡信息如果是離線存儲的話,那么再有經驗的黑客都偷不到什么東西。避免信用卡欺詐的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接收到支付信息后馬上將之轉移到一個離線的網站。
(2)每筆電子支付都包括兩個不同系列的信息:一個系列包括交易數據和消費者的合法ID;另一個系列包括支付信息、消費者ID和訂單號,這個訂單號可能是一個隱性的主鍵,是由商家的系統自動生成的,這樣可以讓商家在訂單正式完成前預先檢驗信用卡擁有者的合法性。
(3)把消費者與計算機ID聯系起來是個不錯的方法,許多個人電腦的序列號可通過腳本語言自動獲取,這樣,商家系統在訂單發出、支付信息收到后,可以將支付信息與個人電腦序列號相結合。這種方式可以確保訂單是由信用卡的合法持有者發出的。最近發明的國際ID系統可以幫助實行這個建議。
(4)另一種阻止非法信用卡用戶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消費者檔案。這項任務最好由第三方公司來處理,因為他們不涉及訂單或支付等環節。這個檔案允許消費者在不同的電子商務交易中創建不同的密碼,這個密碼將與消費者的E-mail或電話相連。當商家收到訂單和支付信息后就與處理消費者檔案的公司取得聯系,要求他們提供此人的E-mail或電話,讓他對交易進行確認。
(5)最后一種方法與加密解密技術有關。現在,大部分交易都要求使用SSL標準來確保安全,而電子加密技術還只用于有限的領域,如果數據可以無限編碼,那么在網上丟失敏感信息的風險就可大大降低。
5結束語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許多支付工具也不斷涌現,但除了信用卡,其他一些支付工具還未被商家和消費者完全接受,而使用信用卡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議,以幫助消費者重塑使用信用卡的信心。當然,電子支付工具的成功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持,銀行可以在這方面起帶頭作用,為支付工具制定一定的標準,與交易中的各方展開合作等,更好地促進電子支付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KBannan.AHundredWaystoPay[J].InternetWorld,2001,2(15):60-61.
[2]DCarney.FraudontheNet[J].BusinessWeek,2000,4(3):58-76.
[3]MHelft.TheRealVictimsofFraud[J].TheIndustryStandard,2000,3(6):152–165.
[4]BKoerner.TheWeb’sBadWeek[J].USNews&WorldReport,2000,2(21):19–20.
[5]王賢青.進入電子支付時代[J].競爭力,200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