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信息企業集成創新制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前不久,我國國民生產總值超越了日本,位列世界第二,這是一個值得鼓舞的大事件,但同樣也是作為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在中國經濟整體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電子信息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么。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電子信息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技術能力以及市場規模,但我們的目光應該放的更加長遠,要結合國內外的總體競爭環境,將低成本高質量的理念貫徹到底,利用過硬的技術含量在市場中立足,運用創新意識和超前意識,為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環境以及生存空間,不斷吸收新的技術與理念,實現企業集成創新的目標。
1電子信息技術企業的現狀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不斷的蓬勃發展之下,目前已經成為了世界主要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大國之一,具有和其他發達國家在同一個舞臺競爭的實力,隨著技術水平的日新月異、專業領域延伸、規模不斷擴大,以及國家宏觀調控對電子信息產業體系的規范,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已經走向了國際化的發展軌跡,進而成為了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是,我們不能在現有的成就下盲目樂觀,在真正從大國轉型為強國的過程中,我們還有許多路要走,龐大的勞動力市場是我國的優勢之一,但僅僅靠人力優勢是無法與其他發達國家比肩的,盡管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二,但就核心科技的掌握上,我國尚不成熟,對其他各國的技術依賴性較強。很多企業急功近利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這恐怕是阻礙發展的基本原因之一,將目光僅僅盯在生產利潤上,在國際合作中多以制造商的身份出現,而技術地位明顯不夠,這樣發展下去很難突破現狀,甚至會被許多不利條件制約,國外品牌進行生產制造,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企業價值,但從長遠的發展眼光看來,想要真正成為世界性電子信息企業,還是要從人才入手,加強技術上的突破,盡管道路長遠,進展緩慢,但這個方針還是要不斷貫徹,不能沉溺在虛無的表象當中,要切合實際的面對問題,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制訂方案。根據數據顯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產品銷售收入在2010年將會突破7萬億元,在這樣的迅猛勢頭下,我國已經成為了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大國,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能力到達了國際水準,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核心的企業不斷增多,從事電子信息行業的人數逐漸遞增,這些現象加快了中國社會信息化的腳步。電子信息技術企業正面臨著良好發展機遇,但是競爭力也隨之增大,經過改革開放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帶來的變化與發展空間,直到今天中國已經具備了向更高的水平發出挑戰的堅實基礎,而且,目前中國正處在21世紀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間,許多發達國家的目光都鎖定了中國,電子信息技術企業也擁有著有利的國內外形勢。相對的,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雖然具有一定的水平和規模,但是整體競爭實力還不夠強,距離電子信息技術強國的差距還非常明顯。如上文所提到技術地位,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很弱,缺乏具有知識專利的產品,技術人員、設計人員的整體水平相比其他發達國家要低很多,企業思維急功近利,內需薄弱,針對中國本土市場的開發能力不夠理想,相對日韓、歐美等地區的電子信息產品,我國國產產品難以被本土人接受。
2集成創新政策的意義
我國實施的加快信息化建設、擴大內需,強調人才建設等方案,實際上已經為電子信息技術企業提供了發展的方向,而所謂集成創新,是要將不同的元素進行統合,從中尋找突破口、創意來源,最后實現企業創新。這是一項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政策,完全是為了電子信息企業提供廣闊的視野與空間,它適用于絕大部分的電子信息技術企業。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快,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加速融合,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趨勢快速發展,電子信息技術企業要想在當下的環境中立足,就要了解外界的動向,結合他們的經驗來發展自身,進行有效地集成創新。企業創新資源的投入,對創新產出的影響是很直觀的,這是一項技術的改革,更是發展中的過程,集成創新活動的效果是否能夠實現,這和投入的決心是成正比的,也是衡量電子信息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的主要指標。我國電子企業與其他發達國家存在技術差距,這是顯而易見的問題,應該著眼于縮短差距以及創新的能力,在可靠的經濟收益下,不能停滯不前,因為創新產出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動力,也是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手段,創新產出的能力和創新投入所帶來的效果,取決于對集成創新政策的執行能力,是企業對過去創新以及新技術組合的有效性測驗,也是決定企業未來的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憑據。因此,我們有必要把集成創新作為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指標來進行考慮。電子信息技術企業的創新擴散能力,可以反映出企業創新產品的市場化能力以及創新技術對傳統電子信息產業的滲透與改造能力,是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市場整體技術地位的又一重要因素。以企業集成創新能力去評價它的發展空間與生存環境,是適應當下市場經濟的有效方法之一,評價一個企業的集成創新指標體系,按照結構性指標可以劃分為:制度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集成外部資源的能力,每一個指標再細分為從實際角度出發的若干小指標,是測驗企業集成創新政策開展的方法,其余還有技術集成能力、戰略信息集成能力、知識集成能力等,在開展集成創新政策的同時,要明確它的出發點是什么,從中找到企業自身所需要的方向,將這項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真正實行下去,進而從中起到提高中國電子信息技術企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競爭能力,也同時為企業自身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3集成創新政策的問題
針對企業所頒布的政策,出發點都在于改善現狀和更加適應市場。很少存在不需要結合當下背景進行發展的企業,因為發展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基本活動之一,而企業又是構成市場經濟的一份子,在正當競爭的條件下,如何將企業與市場兩者結合,形成良性循環,這是所有從業者基于維護市場環境、加快企業發展速度所需要考慮的基本問題。而集成創新政策,對于電子信息技術企業將會帶來的影響,是直觀、可以預見的。電子信息產業的競爭優勢,主要在于技術與創新,最后配以良好的市場營銷手段作為輔助,但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電子信息技術企業的思路應該圍繞著創新進行,而,集成創新政策則是圍繞著企業這種發展需求所開設的,因為創新是促進企業成長的動力之一,將自主創新的能力強化,培養技術性人才,把技術作為電子信息技術企業競爭力提升的關鍵環節,圍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戰略思想。正確處理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之間的關系,集成創新思維關系著市場現狀的調整、新的立足點確立,企業應當現行考慮已有一定創新基礎,并存在較大突破空間的重點領域及重點產品。通過研發投入、市場推動、標準制定、資金支持等綜合措施手段,建立一個以企業為主體的集成創新體系,促使市場、人才、資金向優勢企業靠攏。除此以外,要嚴格按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和相關法規。根據行政管理部門的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及要求,結合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立法基礎與條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對相關法律的修訂、完善提出建設性意見。制定符合發展要求,支持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輔助于集成創新的總體方向。在電子信息技術企業趨于創新、發展高技術含量產業的過程當中,重視政策的創新性,結合以往經驗,充分發揮集成創新在產品開發、生產流程、管理變革等領域中的作用,實現快速發展、降低成本的基本要求。隨著我國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的快速建設,有利促進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集成創新能力的建設。對電子信息技術企業集成創新有利的財稅金融環境正在形成,電子信息產業要抓住這一發展契機,加快相關政策的落實,促進電子信息企業的發展。在融資環境的建設方面,繼續配合鼓勵政策性銀行支持核心企業的重大創新項目和產業化項目,完善風險投資的相關機制,鼓勵創新型電子信息中小企業發展。增加研發投入,引導企業走研發創新的道路,把戰略眼光放長,對集成創新政策有一個完善的了解,把這項政策結合市場環境、金融形式等條件,切實有效地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