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信息園區道路系統規劃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區域交通的功能要求,在系統規劃時綜合考慮方案的可實施性以及建成后功能性,另外還滿足城市景觀的需求。因此確定原則如下:1)以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為指導,以區內交通功能定位為基礎,確定道路總體方案;2)符合安全、環保要求,注重道路與環境的協調,減少道路對城市景觀的隔閡;3)統籌道路機動車通行、自行車和行人交通的不同要求,兼顧道路的通過性和可達性要求;4)堅持科學態度,積極創新,因地制宜,采用新理念、新技術,體現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特色;5)堅持需要與可行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考慮工程實施的可行性,盡可能獲得最佳的投資效益。以城市路網規劃為依據,支持該地區發展和城市功能完善為目標,設計與城市總體發展需求和發展方向保持一致、與城市路網規劃形態保持一致,以改善區域交通為重點,注重工程和環境的協調,堅持可持續發展。通過工程設計和交通組織來實現區內交通需求的功能,工程設計是交通組織的基礎,交通組織指導工程設計。園區系統道路(城市次干路及支路)基本與骨架道路平行布設,通過層次分明的連接,形成了井字形的主、次、支路分工明確并有機結合的路網系統。在保證車輛通行的連續和暢通的基礎上,做好道路景觀,以人為本。為減少地塊進出交通對周邊道路交通的干擾,提高地塊出入口的安全性、便捷性,各地塊機動車出入口盡可能設置在等級較低的道路上。
2園區道路橫斷面
目前太原是十大“公交都市”建設試點城市,投入巨資用于包括軌道交通系統、出租車系統、公共汽車系統、公共自行車系統在內的“公交都市”建設,故南部新區道路斷面設計時優先考慮公共交通出行。目前項目區域邊界正在實施的大運路及十號線公交快速化設計均采用了路中式公交停靠站形式。機非混行時非機動與公交車停靠存在沖突,不符合公交都市建設理念,非機動與機動車矛盾突出,因此在空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分隔的形式,道路橫斷面布置主要為機非分隔,人非共板。根據規劃真武路為城市主干路,紅線寬50m。標準橫斷面采用兩幅路形式,具體布置為:中央4m綠化分隔帶,兩側各14m雙向八車道,9m人非共板路側帶(2m機非分隔帶+3.5m非機動車道+1.5m間斷綠帶+2m人行道)。六號線紅線寬36m,東西向次干路,北側為規劃景觀渠。標準橫斷面采用兩幅路形式,具體布置為2m中央綠化分隔帶,兩側各7.25m雙向四車道,9.75m人非共板路側帶(2m機非分隔帶+3.5m非機動車道+1.75m人非間斷綠帶+2.5m人行道)。六號線南街及大運西路為城市次干路,規劃紅線30m。斷面采用單幅路形式:14.5m機動車道+7.75m路側帶(2m綠化分隔帶+3m非機動車道+2.75m人行道)。真武東路、八號線和八號線北街是城市支路,規劃紅線寬24m,承擔企業進出、交通分流集散等出入性功能。支路設有公交總站進出口,支路橫斷面布置時,公交車以實現通過功能為主。24m出入性支路標準橫斷面布置為一幅路形式:中央11m機動車道,兩側6.5m路側帶人非共板(1.5m綠化帶+3m非機動車道+2m人行道),見圖4。
3道路景觀
園區對道路景觀要求較高,道路不僅要求承擔足夠的交通量,還要求線形流暢優美,富有行車誘導性。道路景觀通過實用性的路燈、座椅、郵箱、垃圾箱、公交站臺及具有審美性和視覺傳達性的街道樹、花壇、噴泉、雕塑等戶外藝術品、地面藝術鋪裝、交通標志、路標、路牌、海報等達到人、車、路、環境的統一協調。園區建筑圍合成尺度適宜的休閑空間,并與道路連通,構成連續的景觀軸線,在局部形成怡人的中庭景觀,在整體上相互協調。
4靜態交通
車輛停放是城市交通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交通運行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時,人們往往關注城市的動態交通,忽視城市靜態交通發展,其結果是導致交通的整個運行效率低下。因此,城市中心園區的靜態交通問題是城市道路系統規劃的重點。園區基于地塊土地性質,強調機動車的停車設置。按照《太原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相關條文,園區按照辦公樓標準配建機動車位。
5結語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從精神構成關系來說,道路是決定人們對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加強道路建設,講究道路空間的設計,追求其與環境整體的平衡和諧,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味的有效途徑。“云計算、物聯網中心”通過城市道路的系統規劃建設成為融合高新辦公區、高新廠區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城市新區,是太原市未來城市發展的戰略重點,是“南移西進、北展東擴”的主要區域,發展的目標是成為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重要能源和制造業科技研發中心、生態型文化新區。
作者:王星茹單位: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擴區開發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