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政務現況及提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幾年,重慶電子政務建設發展取得顯著的成效,電子政務建設極大加速了重慶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部門之間網絡建設以及內部局域網建設逐步突破傳統的單一性、滯后性,邁上良性的應用階段,并且部門信息化應用效果也相當顯著。但是一直以來,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問題是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深化應用和取得更大實效的主要制約因素,致力于解決政府跨部門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搭建公眾服務平臺,則成為重慶市電子政務建設的新主題。
一、重慶電子政務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發展現狀
1、改革電子政務信息化管理體制
積極開拓,破除體制性障礙,大力推進跨部門信息共享和協同應用,是提升電子政務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的要求。自1997年重慶市直轄之后,1998年推出建設重慶信息港的構想,提出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信息中心。2008年,成立重慶市人民政府電子政務辦公室,專門承擔全市政府系統有關電子政務和公眾信息網建設的組織、規劃、協調和指導,以及市政府應急平臺的建設、管理和維護等工作,組織實施市政府辦公廳電子政務和市政府公眾信息網的建設和管理,以及指導區縣電子政務建設。重慶市根據本地區的特點,制定并頒布了《關于推進我市電子政務建設的工作意見》、《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市政府公眾信息網站建設的通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調整政府網站考評標準的通知》、《關于加快電子政務外網建設的意見》等與電子政務相關的重要文件,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公眾信息網站的管理,確定建立地方區域性支持跨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基本框架制度。
2、完善電子政務基礎設施
重慶推進信息化進程,有力促進城鄉、政府部門之間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建設,部門內部局域網的建設成果顯著。截止2010年底,實現了全市64903個自然村全部通電話,全市建成光纜線路長度增加到25.5萬公里,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83.9戶/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數增加到248.0萬戶,固定互聯網用戶寬帶化率上升至99.9%,3G信號覆蓋到各區縣。統一的電子政務網連接40個區縣,專網平臺建設啟動,滿足了重慶政府信息的需要,提高政府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1]。全市95%的市級機關和60%的區縣機關都完成了內部局域網建設,重點促進政府部門之間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推進重慶市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整合提升政府公關服務和管理能力。重慶市地理空間信息共享交換平臺,覆蓋到市、縣對口部門的業務系統信息化和管理數字化,實現公共基礎性的地理信息資源和政府部門專業地理信息資源的共享與交換,形成電子政務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信息基礎數據庫,為建設數字重慶奠定堅實的地理信息資源和應用共享基礎。
3、加強政務網站建設
中國重慶政府公眾信息網至起1997年6月正式開通,不斷對版面進行了修改,完善網站功能,其在2010年省級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中,排名在全國省級政府網站第19位。并且已建立了市發改委等41個市級政府部門網站,40個區縣網站,市政府網站群IP訪問量達2678萬余次,頁面瀏覽量9528萬余次。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內網和外網,使得80%以上的各級政府部門在互聯網上建立門戶網站,在政府網站上開設政府信息專欄或者相關的專欄,梳理部門間業務關系和部門間資源共享關系、形成部門共享需求目錄和登記注冊資源目錄、交換信息資源共享與業務協同。“市長信箱”受理專線、政民互動渠道、政府信息公開查詢系統和政府網站績效評估體系,反饋資源共享的應用績效,以真正實現網上辦公和為民服務。
4、加大政務信息共享公開力度
2010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111.28萬余條,其中全市各級政府機關網上主動公開政府信息36.5萬余條,包括6.6萬余條市政府網站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12.4萬余條市級部門網站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17.4萬余條區縣(自治縣)政府網站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檔案館公布信息59.58萬余條;各級行政服務大廳公布信息12.2萬余條,新聞會、傳單、板報等其他方式公布信息3萬余條[1]。此外,重慶市各政府在其政府門戶網站開設專欄,形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應用服務模式,實現信息業務梳理、資源梳理、目錄編制、共享就緒、資源交換等資源共享。依托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為平臺,以跨部門重大應用、主題應用、基礎信息資源共享、部門間結成資源共享對子等四個方面作為突破口的有效推進策略,累計完成了部門之間近1.2億條數據的共享交換。
二、重慶電子政務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電子政務重建設、輕應用
在電子政務工程建設中,普遍偏重硬件資源的投入,軟件投入在整體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造就成技術資源利用率不高,一些網絡資源的當前利用率不足5%。在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在發展其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寬帶速率和網絡安全誠信體系中,重慶市級部門和區縣政府存在巨大的差距,使得政府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能力不強,部分市級部門和區級部門網站主頁上的信息的有效性、時事性、清晰性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2、觀念陳舊,部門缺乏協調
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形象工程”比較普遍,形式主義嚴重[2]。重形象、輕實效,重電子、輕政務等政府官員觀念繼續影響著電子政務的發展,電子政務的應用性不強,公眾服務意識不強,從而影響著電子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發展。部門之間的觀念差距阻礙了業務的共享與協同,部門之間難以做到長期有效的協調,信息共享程度低。各部門在單獨運作和縱向運作上很好,但是橫向上卻不順暢,在辦理業務的過程中,跨部門處理自己部門內業務仍舊存在觀念的障礙[3]。
3、網站更新慢,存在“信息孤島”
重慶市政府門戶網站的水平還處于政府信息階段和網頁以文字為主要形態,形成不少政府網站內容長時間沒有更新和存在單一性,只是從紙上把地方新聞、法律法規、就業服務等信息搬到網上。網站更新速度慢,半封閉狀態的政府信息體系,致使其它部門、企業或個人難以公開、公平、自由的獲得所需信息,降低電子政務信息的價值和信息資源共享的效率,因而形成了政民之間網絡上的“縱強橫弱”和“信息孤島”[4]。政府部門縱向和橫向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能力低,數據利用率差,形成了重慶市縣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信息壁壘,資源浪費嚴重,信息共享程度低。
4、網絡信息安全隱患,缺乏復合型性的人才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工作管理機制不健全,信息安全監管力度弱,主要表現為信息化網絡建設與規劃、網絡經營與管理、電子支付、用戶數據、信息資源保護等信息安全、信息污染的問題無法解決[5]。信息類人才的匾乏也是重慶電子政務網絡信息安全隱患的主要因素,特別是高端的技術與政務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極為緊缺。掌握計算機專業知識公務員所占整體公務員比例偏小,使得電子政務系統開發和維護、信息資源的采集率和利用率小,影響了重慶市整體電子政務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
三、重慶電子政務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發展對策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電子政務應用水平
著重發展重要信息系統,加強基礎性重要性信息資源建設,以信息化手段支撐新型業務,整合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務能力[3]。建立電子政務信息共享基礎信息庫和業務信息資源庫,建設區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做好各個地區人口、法人、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庫建設和應用的協調。讓企業、民間投資等多元化投資主體參與電子政務建設,加快建設重慶市、區縣級政府的寬帶、高速的政務網絡系統和跨部門應用系統,規劃、引導國家骨干通信網絡和辦公自動化系統,促進無線上網、數字電視與呼叫中心等技術與市場的發展,加快三網融合,加快各地“數字重慶”和基于互聯網的新模式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注意建設模式節約化、規范化,為包括農村地區在內的大多數居民和企業提供廉價的接入連接,推進信息城鄉一體化戰略。同時,完善網上服務功能和交換體系,并與相應的網上支付系統配套使用,做到“單一窗口”、“一站式”、“自助式”、“協同政務”服務,全面提升網上辦事整體服務能力,深化電子政務應用水平。
2、制定和完善電子政務法律法規,推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重慶市政府部門還需要加快制定一系列有關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方案、制度、規定、條例等,促進政府信息公開、數字認證、網絡與信息安全、電子政務項目管理等重要內容建設,為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提供一個良好的法律政策環境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以法規規范、政策引導、行政協調、技術支持為手段,以已建成的應用系統和新建應用系統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為支撐,增加各部門提供給其他部門共享的信息數量,實現系統互聯互通、市區縣政府跨地區、跨行業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電子政務應用水平[6]。進一步整合現有資源,推動已聯網單位間辦公業務信息資源的梳理、和共享,加快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和面向社會覆蓋率,滿足政府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的需要。
3、打破觀念壁壘,更新信息及時、公開
準確把握電子政務的本質。樹立民眾本位價值觀念,轉變傳統的行政理念、辦公技能和習慣,充分認識電子政務對政府管理創新的重大作用和重要意義,才能更好地認識新事物和新問題,正確地認識信息共享、正確地認識業務協同,以及正確認識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在電子政務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跨越式發展,從根本上扭轉“電子”和“政務”兩張皮的局面[7]。同時需要加從各種途徑公開重慶市政府的信息,并且做到及時、透明、可達性和可解性。面向社會采集的信息,要理順和規范信息采集流程,網站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貼近公眾需求,各級政務部門利用政府網站擴大信息公開,促進信息資源共享,推進政府業務協同,提高行政效率,預防和懲治腐敗,改善公共服務,有效推動了政府職能的轉變,提高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推進政府網站發展評估和電子政務發展水平評估工作,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有效消除“信息孤島”現象。
4、培養全方位的人才,保障電子政務信息安全
開展電子政務人才培養,提高重慶市公務員素質。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進行電子政務知識培訓,加強公務員的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吸引高級人才、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的人才加入公務員隊伍,壯大信息化人才隊伍,提高公務員對政府信息化的認識和電子政務的應用能力,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保障共建與共享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是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與共享中最關鍵、最根本的問題。以國家及重慶電子政務法律法規、基礎設施、技術人才作為加快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平臺建設保障,加快建立重慶全市互聯網監控體系,特別是手機移動媒體和技術服務網站監控,加強對計算機病毒、非法入侵行為和網上有害信息的預警和防范。統一建立密碼和密鑰管理系統、以數字證書認證體系為基礎的網絡信任體系和安全管理體系,實施以密碼技術為基礎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和風險評估制度,完善應急處置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