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資格標準與計算機應用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具體的實施策略
1.1教學目標與生活工作需求相對接高職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就宏觀層面而言,應立足于“做人”與“做事”的有機結合,“應知”與“應會”的高度統一,“工具”與“情感”的深度融合,知識、技能與素質三位一體。因此,公共基礎課程既可以是通識教育,又應該是社會生活的技能教育,既是工具性教育,又是人文性教育。就微觀層面而言,每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既有素質教育的訴求,更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需要。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目標,不是重在了解計算機的理論知識,而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職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種種問題的重要性,并且學會一般操作。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應與高職生即將開始的生活工作需求接上頭、相聯系,而不能“不相往來”、形同陌路。
1.2課程教學與職業崗位任務相對接“計算機操作員”在國家職業標準中共設3個等級,分別為:初級(國家職業資格五級)、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高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鑒定對象為從事或準備從事信息處理、計算機系統和網絡操作、維護和管理等相關工作的人員。由于現在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多多少少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礎,因此高職院校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可定位于國家職業資格四級即計算機中級操作員級或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一級水平。基于實現國家職業資格四級(計算機中級操作員級或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一級)水平的教學目標要求,應努力實施課程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情境任務的對接。如果高職院校課程標準脫離崗位要求而空洞、呆板、教條,只是知識點的羅列、堆積,那么學生的學習就只能是“空對空”而已。只有實際的工作任務、典型的生活需求才能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使學生在不經意中掌握知識與技能,而特定的任務一定來源于實際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因此應將學習任務安排于工作和生活情境之中。換句話說,就是將典型的工作和生活情境轉化為學習情境,使學生真實地完成手頭的工作任務,并以國家職業資格四級的標準進行考核與評價。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程標準,即以國家職業標準中的計算機操作員的職業功能為基準,實際工作目標即課程的教學目標,實際工作任務即課程的教學任務,工作內容、技能要求、相關知識等即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情境任務。以計算機硬件配置為例。在計算機操作員級的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標準中對計算機硬件的要求描述為:①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②懂得基本外部設備及使用。其對應的學習領域即微型計算機的認識與配置,應將該方面內容對應的綜合職業能力直接加進考核體系,在貼近工作實踐的學習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提升綜合職業能力。相應的學習情境及課程標準如下:①學習領域。微型計算機的認識與配置。②教學時間安排為16課時。③對典型任務的描述。計算機已經進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如何購買一臺既滿足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又具有較高性價比的計算機已經成為許多人面臨的現實問題。作為銷售主管,現要推介一款計算機,使顧客在了解計算機的內部組成、計算機各個部件的功能、性能參數以及電腦軟件、系統維護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選購。④學習目標與考核點。認識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并對各個硬件組成部分的性能做出判斷與選擇,能根據需要自行配置計算機硬件。⑤完成微型計算機各基本部件的正確連接,完成計算機外部設備的正確連接,完成微型計算機文件的多種操作,完成文件的一般壓縮及解壓縮操作,使用常見打印輸出設備,完成文件信息的打印輸出。⑥根據工作與學習內容,設置情境。例如鄰居施大伯想請你幫忙,購買一臺既滿足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娛樂需要,又具有較高性價比的計算機。你給施大伯介紹計算機各部件的功能、性能參數,并教會其進行簡單操作,在你的指導下成功選購計算機。
1.3課程教學與工作過程相對接在課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首先要安排好項目的工作任務,將任務具體分解,按照實際工作過程與要求,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項目教學。計算機應用所需要的硬件條件非常簡單,一臺電腦而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視頻等手段將學生帶入現場,以學生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員,以教師為檢驗任務完成情況的驗收方,檢查其完成步驟及結果。教學過程既是角色扮演的過程,也是真實的工作和生活過程。課業評價是教師對學生課程學習狀況的評價,應與職業評價相對接,即要突出職業資格標準的導向作用,強調職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考核。公共基礎課程的課業評價往往容易走上書面考核、簡單問答的老路,使學生死記硬背。與職業評價相對接,就是要進行“實彈考核”,重在實操檢測,以任務或項目完成的精準度、客戶或用戶的滿意度為標準。此外,還有與職業活動相聯系的工作態度、敬業精神、守約誠信品質和協作創新能力的評價,這應該是職業資格標準和課程標準的剛性要求。
2結語
高職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掌握相關課程的基礎知識,又要具備勝任職業崗位的一定技能和綜合素質,做好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的對接是關鍵。高職公共基礎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的對接,有利于克服課程標準的“拍腦袋”做派和“書院風”,而改之以“社會生活過程”和“工作過程”為導向,與職業資格標準相對接,這是真正的“接地氣”,可以開辟一條高職公共基礎課程工學結合的新路,使高職公共基礎課程與職業崗位和社會生活生態融合度更高。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的對接實踐,既使呆板、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又使教學的要求變得“有法可依”、有理有據。教學反饋及督導檢查證明,這樣的對接成效是顯著的,用人單位的良好反映更能加以佐證。這一教改實踐,也為其他公共基礎課程如大學語文、公共英語等課程改革提供了范例。
作者:吳微微單位: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