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MOOC下的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互聯網時代課程教學的一種新模式。自2012年以來,以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為主體的MOOC模式蓬勃發展,建成了以Udacity、Coursera和edX為主的三大MOOC開放平臺,給世界高等教育帶來了巨大影響。在MOOC平臺下,各國任何大學都可以選取全球最優秀的在線課程資源,學生可以自由地獲得世界范圍的優質課程資源[1]。而且,MOOC不僅僅只是提供資源,還促進了高校課程組織、教學、考核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在此浪潮下,高校計算機教學如何適應并利用好MOOC帶來的教育變革呢?這需要思考并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1高校計算機教學是否適用于MOOC
計算機課程以計算機本身作為學習對象,而MOOC的基礎就是一臺或無數臺可以上網的計算機。國際上很多MOOC平臺創建之初,如Coursera平臺,其課程建設就是以計算機科學為主。MOOC最早影響了計算機專業教育,影響也最為深刻。目前,全球各大MOOC平臺上,計算機科學類專業的課程占所有專業課程比例最大,資源最豐富。據最新統計,在Udacity平臺上,計算機科學類課程有33門;在Coursera平臺上,計算機科學類課程有181門;在edX平臺上,計算機科學類課程有72門。隨著全球越來越多的高校與MOOC平臺合作,新課程不斷加入,這些數字還在不斷地上升。因此,高校計算機教學是最適用于MOOC的課程之一,高校計算機教師應充分利用好MOOC平臺。
2先學后教,翻轉課堂:MOOC下的計算機教學新模式
目前我國高校課堂中,多以專業為單位開課,普遍以大班化教學,而學生在課前準備不充分,基本不做預習,對課堂所要講授的知識缺乏足夠的理解,形成了先教后學、課上講課后復習的過程,教師單方面講授知識,滿堂灌,學生習慣了被動接受,提不起學習興趣,師生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而在MOOC平臺下,則可以采用先學后教、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先通過MOOC預習,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討論和深度互動。首先,教師應要求學生課前登錄MOOC平臺,先觀看計算機教學視頻與教學課件進行預習。在觀看視頻時,學生自己控制視頻播放節奏,對那些重點、難點知識可以回放,反復觀看,直到弄清楚了再往下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并努力理解課程內容,是學習的主人。觀看視頻了解課程內容后,學生可把有困惑的問題總結出來,登錄到MOOC平臺討論區或QQ群,貼出他們的問題,與其他學習者、同學進行討論與交流。教師在課前,要先收集并分析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及學生交流討論的內容,并加以分類,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教學策略,那些較淺顯的、學生自學或者學生之間通過討論已解決的內容,就不必在課堂上重復講解了,課堂時間主要用來解決多數學生都有困惑或者學生之間討論后仍然有爭議的問題,這樣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事先分類整理后所確定的問題展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主動闡述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臨時請某個學生作為主講人,講述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接著教師通過講授、分組討論、實戰練習、案例驅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在課堂積極開展師生間交流、學生間交流,甚至可以就某一專門問題登錄論壇,和廣大網友進行互動,使單向的知識傳遞轉變為雙向乃至多向交流的教學過程。在MOOC下,學生課后作業量將減少,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與教師、同學合作討論,共同完成作業。這樣,寶貴的課堂時間主要用來支持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師生共同解疑釋惑,傳統的課堂上知識講授過程轉變為學生主動思考與師生互動的過程,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更為高效,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和全面。例如,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學生在預習“函數遞歸調用”內容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著名的漢諾塔問題。學生通過觀看相關視頻,了解具體的知識點,為課堂教學做準備。而在課堂上,教師就這一漢諾塔問題,請學生完成漢諾塔小游戲,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不難得出結論:游戲難易程度和盤子的數量密切相關,尤其是當盤子達到一定數量時,無法通過人工實現移動全部盤子,進而提出利用遞歸方法實現移動盤子的思想。
3MOOC下的計算機課堂教學內容優化
一直以來,高校計算機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都存在脫節的現象,實踐教學課時占課程總課時的比重不高,這嚴重影響了學生操作能力的提升。而在MOOC的支撐下,計算機課堂教學將淡化傳統教學組織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界限,提高實踐教學的比例。上課前,教師將MOOC作為計算機教學的線上環節,通過視頻、課件與講義的結合,讓學生預習計算機教材知識,而課堂教學作為線下環節,則安排在機房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和討論,然后師生可以直接應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操作,驗證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嘗試運用項目案例開展研討,根據學生不同專業需要,選擇具有綜合性、設計性與創新性的案例,重點傳授計算機科學在不同學科的應用思想和基本方法[2]。例如,給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講授C語言實現的項目案例時,選取的案例不能只關注C語言語法本身,還應選擇與其專業課程相結合的項目,如,基于單片機的C語言編程:秒表,電子搶答器,自動門控制系統等。在MOOC平臺支撐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逐漸融合,絕大部分課堂學時在計算機機房完成,通過上機操作,可以強化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問題求解過程中逐步養成計算思維能力。
4MOOC下的學生評價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的課程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期末成績占60%-70%。平時成績主要根據學生課堂出勤情況、平時作業完成情況而定;而期末成績一般是卷面成績,主要考查學生的記憶力。對于計算機教學中的絕大部分編程類課程來說,高分的學生未必就有很強的編程和調試能力。傳統的考核方式較為單一、片面,不能如實反映學生對課程知識真正的掌握情況,更不可能有效地反映學生掌握計算思維的程度[3]。因此,我們要根據MOOC新型的教學模式,改革傳統的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體系。MOOC平臺的評價體系更注重學習過程的監控,課程成績由多因素綜合評價構成,更為全面,將學生的課外學習和課堂內學習表現納入到考核中,采用平時考核、課堂表現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綜合評價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思維能力。平時考核中,學生利用MOOC進行學習的成績應是重要的考核內容之一,教師根據實時數據跟蹤評定;課堂表現考核注重考查學生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創新性和深度等思維品質,考查在討論互動中學生的真實表現,考查其是否表現出積極主動學習、深入探索和良好團隊協作等品質;在期中和期末考核時,改傳統注重知識的重現為以測試思維為主的考核,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計算機知識解決自己專業領域問題的能力。以某MOOC平臺的浙江大學的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完成該課程學習后,課程的總評成績由幾個因素綜合構成:每周的在線課堂練習,每周的網站編程練習,每四周的一次的小測驗,期末測驗。其中,每周的在線練習必須全部完成,每周的網站編程練習達到一定分數后才能有機會獲得總評成績。這樣,綜合考慮學生的課堂練習、在線實訓、平時測驗和期末測驗等因素,較目前普遍實行的考核方式更為客觀合理。
5MOOC對教師的挑戰
MOOC不只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全新的變革,而且對教師的教學也帶來全新的挑戰。首先,MOOC對教師的地位提出了挑戰。MOOC上的課程基本都是經過精心錄制的名校名師或權威專家的教學視頻,內容豐富、權威,學習形式靈活[4],對于大學生來說,極具吸引力,與之相比,普通院校教師的教學吸引力相對遜色,將受到巨大的沖擊。但是,MOOC對教師來說是“危”也是“機”。最權威專家、教授在線開設的計算機課程,為普通院校的教師提供了最好的觀摩課,通過學習,教師可以全面深刻了解自己任教課程的內涵和外延,了解最新的計算機前沿知識,學習專家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同時,MOOC上豐富的課程資源,為普通高校教師提供了很多素材,教師可以用來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使他們的教學更豐富、生動。其次,MOOC對教師的教學角色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改革后的先學后教、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迫使教師完全改變原來的教學程序,備課的重點從研究教學內容轉變為研究學生及其提出的問題上,課堂教學中的職責從講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對話,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共同解決。這種全新的角色對教師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師不僅要熟悉所講授的知識,而且要成為一名提出問題者、引導者、組織者。為此,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傳統觀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領、指導和評價,在課堂上適當的示范和設問,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以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知識,真正理解并運用所學知識。
我們還要認識到,MOOC不能取代教師的作用。MOOC平臺學習時間靈活,學習主要靠自覺,在缺乏外在約束的情況下,自制力差的學生容易放棄學習;MOOC的一門課程的學習者眾多,少則幾百人,多則達幾萬人,教師很難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內容調整,也不可能和每位學習者進行互動;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情感動力和榜樣示范,這是機器所不能代勞的[5]。因此,只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價值,主動適應MOOC帶來的革命性影響,就能成為一名不可替代乃至更優秀的教師。MOOC熱潮方興未艾,我們應努力適應教育變革并利用好MOOC,積極應對這一教育新事物。教學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應從自身實際出發,以MOOC熱潮為助力,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改革學生評價體系。
作者:賴曉燕 林娟 程鈴鈁 單位: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