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開發費用會計處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于2006年2月15日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對包括企業的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等多方面進行了修改。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斷完善的。因此,可以說此次修改也是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對企業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的修改主要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趨勢,也體現了國家對于企業依靠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視。本文通過對新舊會計準則內容的對比,以及一些案例和數據的簡要分析,研究了會計準則對于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處理修改的動因、含義及影響。其結論是,研發活動的特殊性質以及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條件要求我們對于企業的研究與開發費用采取新準則中體現的有條件的資本化的會計處理方法。因此,新準則在此方面的修改是合理且有必要的。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研究與開發費用化資本化
AnalyzeofR&Dexpenditure’saccountinghandlinginnewaccountingstandard
Abstract
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issuedonFebruary15,2006hasmadecertainmodificationonaccountinghandlingaboutR&Dexpenditure.Themodificationevidentlyreflectsthetrendofinternationalizationofaccountingstandards.Itshowsourcountryfocusonthestrengtheningcor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verymuch.ThisarticledealswithacomparisonbetweennewandoldaccountingstandardaboutR&Dcost.Italsomakesaanalysisoftherationalityofthemodificationanditsinfluence.
Keywords:newaccountingstandard;R&Dexpenditure;expenses;capitalized
一、序言
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如何增強核心競爭力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毫無疑問,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成為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不斷改進產品和創新產品,不斷進入新的市場,增加收入和利潤。同時,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過程的組織,有利于企業的組織機構、人員素質、管理方式的改進,有助于企業經濟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優化組合,從而促進技術素質、管理素質的提高,整體上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縱觀世界各發達國家及世界500強企業,無一不在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新產品的開發上投入重金。例如美國知名企業微軟公司在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末的研發支出費用就為48億美元,比上財年增幅達4%。據統計,世界發達國家的研究與開發費用占GDP平均比重為2%,其中美國高達2.53%,而我國的比重僅為0.83%。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經濟的進步,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研發活動將會日益增多,企業的研發費用也必將大幅增加。
研究開發費用的使用和處理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管理決策,關系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業績。對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也越來越多地引起會計界的關注。2006年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對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作了重大改動,這一舉措無疑會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試圖通過對新舊會計準則的比較以及對新準則的分析,闡明新準則下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對企業所帶來的影響。
本文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引言部分介紹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圍以及研究意義;第二部分為文件綜述,列舉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國家對研發費用會計處理的方法以及我國一些專家學者對該部分內容的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準則修改的動因;第四部分為新舊準則對該部分內容的不同處理比較;第五部分為新準則的意義及影響;第六部分對本文的主要內容進行了小結;第七部分列示了本文主要參考的文獻及書目。
二、文獻綜述
對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不同國家的會計規定有所不同。以下幾個國家比較具有代表性:
(1)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無形資產”中將研究與開發階段區分開來,因此規定:對于研究費用應在其發生期間確認費用,并且不應在其后的期間確認為資產。對于開發費用則規定當項目開發費用符合特定的五個條件時,才確認為資產,否則就確認為費用。(2)英國標準會計實務公告第13號對研究與開發費用的處理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類似,其中消耗固定資產的費用可以資本化,而對開發費用則是有條件的資本化。純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支出,在支出當期予以費用化;而開發支出原則上應予以費用化,但在符合特定的五個條件時可以資本化。(3)澳大利亞會計準則規定,研究與開發費用一般列為當期費用,但如符合規定的條件,也可以按遞延費用處理。(4)日本的會計準則規定,研究與開發費用在符合一定條件時(預計未來收益超過該項費用),才予以資本化,并在5年內注銷。(5)美國是財務會計準則第2號公告“研究和開發成本的會計處理”規定:為研究與開發而發生的所有支出均應列為費用。但是第86號公告對此做出了一些補充說明,規定在一定條件下,計算機軟件的研發支出可以確認為資產。(6)德國關于研究與開發費用的規定與美國基本相似,是在發生的當期直接費用化。
在新準則頒布之后,我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對于新準則中研發與支出項目會計處理進行了一些研究。曾愛民在《會計研究》上發表的文章《新舊會計準則對研發費用會計處理之比較研究》中對此問題已進行了探討。他指出新準則對研發費用會計處理的合理性在于開發費用資本化有利于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開發費用資本化能更客觀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開發費用資本化有助于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開發費用資本化符合資產的確認和計量標準等。但同時,他也提出了新準則對研發費用會計處理的缺憾,如新準則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等。何夢園在《關于研發費用會計處理的國際比較》一文中對國際上對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了劃分,大致分為“費用化”、“資本化”及“有條件的資本化”三類。并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周燕在2005年6月刊的《財會月刊》上發表的《科技型企業研發費用會計處理之我見》著重分析了科技型企業的特點,討論了該類型企業在對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此外還有很多文章也在這一方面進行了探討,在此不加贅述。
三、新準則修改的動因分析
研究與開發活動是企業的一項特殊活動,它的定義以及特征是新準則對于研發活動會計處理的規定進行修改的依據之一。此外,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斷完善的,因此我國經濟以及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也是促使準則修改的重要原因。
(一)、研究與開發活動定義的要求
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研究階段,是指為獲取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并理解它們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開發階段,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于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
由此可見,研究與開發是兩個相關聯又有區別的活動。研究活動更加側重于在理論上的探索,其性質是不具備足夠確定性。而開發活動則更側重于在實踐上的應用,其性質是在某些情況下,企業能否確定獲得未來經濟利益可能性。由此可見,研究與開發活動的不同定義與性質決定了新準則中對研究與開發這兩個不同階段的支出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
(二)研究與開發活動特征的要求
從廣義上來講,研究與開發活動屬于投資活動,因此具有投資活動的一般特征,但研發活動也有其自身的特征:
⑴高風險高回報
研發活動包含著很大的產品技術創新成分,是一種嘗試性的活動,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
⑵確認困難
首先,研究與開發活動本身前后相繼、互相滲透,難以嚴格區分。哪些活動屬于研究活動哪些屬于開發活動在很多情況下全憑主觀判斷。其次,在研究與開發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人力,以及以科學技術為主的生產力。這些本身就是無形的,難以評估和確認和計量。因此對企業而言,研發活動的確認和計量具有很大的主觀性與不確定性。
(3)過程復雜,投入巨大
研究與開發活動需要眾多部門和人員的參與。從前期的策劃、評估到實際操作直至最后實際應用,可想而知其中報多許多步驟合資項目,需要多個部門的密切配合,是一個不斷調整、修正的動態過程。這期間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許多世界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用于技術創新的研究與開發費用甚至達到營業收入的10%以上。
(三)經濟環境變化的要求
對企業和會計產生重大影響的環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毫無疑問是經濟的發展。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伴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廣泛普及應用,人們意識到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與以往完全不同地經濟環境中——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基于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產業的發展。其特征是知識資本化、資產無形化、高度的增值性等。與這些特征相對應的現象是高科技企業的高速發展。下面的表格充分說明了這些產業的高速發展趨勢。
而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研究與開發活動。由研究與開發活動特征可知,這必將導致研發費用的大量支出。下面表格為部分國家研究與發展經費內部支出總額及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2000-2004年)
表3-2國家研究與發展經費內部支出總額及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2000-2004年)
資料來源:OECD《主要科學技術指標》2005/2
數據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部數據整理:國研網數據中心
由表3-2可知,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支出在全球都處于增長趨勢。而我國正處于經濟的高速發展時期,對研發費用支出的增加更為明顯。這一現象必將對企業的會計處理產生影響。因此,經濟環境的變化也是促使新準則變更的重要因素。
四、新舊準則中對研發費用處理的對比
在新的會計準則頒布以前,我國對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相類似。根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規定(財務會計準則第2號公告——研究與開發費用):當期發生的研發費用應全部作為費用處理,計入當期損益,研發活動結束后,不論成功與否,均不確認為無形資產。我國2001年出臺的《會計準則-無形資產》規定:自行開發并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依法取得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將全部研發費用計入當期損益。研發費用在發生當期直接予以費用化,等到研發成功后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無形資產,再依法將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中介費用資本化,并在一定期限內進行攤銷。而新準則中關于研究與開發費用的處理則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的具體規定前文已有描述,在此不再贅述。我國2006年最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主要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研究階段的支出(簡稱研究支出),應當于發生時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簡稱(開發支出),在能夠證明下列各項時,應當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1)從技術上來講,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圖;(3)無形資產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具有市場或該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時,應當證明其有用性;(4)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的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5)歸屬于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的計量。
新舊準則中關于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主要存在以下區別:
1、舊的準則的處理方法主要參考了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的模式,而新的會計準則中對研發費用的處理更多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更加符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狀況。
2、顯而易見,新舊準則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對研發費用采取了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舊準則中對研發費用的處理基本上可以認為是完全的費用化,相比之下,新準則中對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采取了有條件的資本化。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才可進行資本化處理。
3、費用化方法(即舊準則規定的處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穩健性原則。在費用化的處理方法中,研發過程中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及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只有依法申請取得而發生的費用(例如:注冊費、律師費等)才能資本化。這種方法考慮到了研究開發活動未來的不確定性,與研發活動自身的特點與客觀環境是相適應的,因此遵循了穩健性原則。
資本化方法(即新準則規定的處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配比性原則。研發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新的技術及自主知識產權,利用新知識、新技術發明創造新的或有實質性進步的產品。企業進行研發活動的主要意圖是在未來獲得豐厚的收益。一旦研發活動取得成功,有了實質性的成果,例如技術專利、商標權、產品外形專利等,可以預見即會給企業在以后的若干會計期間帶來可觀的收益。如果不對研發費用進行資本化,開發成功后,因研究成果產生效益導致收入增加,但與收入相配比的費用卻為零,使收入與費用不配比,這樣就會影響核算的正確性和企業不同期間經營業績的評價。難以解釋企業未來擁有的獲利能力和水平,對信息使用者產生誤導。因此資本化的方法主要體現了配比性原則。
4、對利潤及所得稅的影響方面,相比較費用化的處理方式,資本化的處理方式會導致近期企業所得稅的繳納增加。這是因為對研發支出的費用化金額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會使企業的利潤有上升的趨勢,從而影響所得稅的金額。
5、在反映企業真實價值方面有所不同。資本化的處理方法顯然更為合理。真實性原則要求企業會計核算應當與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按照費用化的處理方法,只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才能予以資本化,計入成本,而自行開發與研究費用進行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相對于大量投入的研發費用而言,注冊費和律師聘請費的金額微乎其微,如果這樣處理,勢必造成大量的開發費用沒有被正確計量,明顯低估了資產的價值。費用化到處理方法在開發過程中會虛減當期利潤,可能使企業由盈利轉為虧損;而在開發成功時,又潛在虛增了企業利潤,這就難以真實的反應企業的經營成果,有悖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顯然歪曲了企業的財務信息。
五、新準則修改的影響分析
(一)積極影響
(1)這次新準則的修改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系日漸緊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我國的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以及跨國公司均呈現增長態勢,資本市場日益壯大,跨國兼并活動日益頻繁,資本流動也日漸迅速。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會計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在國際經濟交流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會計信息若不具有兼容性和可比性會給商業活動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德國戴姆勒-奔馳。在此案例中,按德國會計準則,戴姆勒1993年的利潤是1.68億美元,而按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戴姆勒當年卻形成了大約10億美元的巨額虧損。由此可見積極地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使會計信息在國際化的經濟活動中具有可比性是十分必要的。在原先的會計準則下,會計上的差異經常會給我國與外國的經濟活動帶來諸多不便。能夠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將會幫助掃清我國對外貿易交往和合作的一些障礙,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中,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等活動的發展,為融入經濟全球化消除“語言”上的障礙。
(2)新準則中對研究與開發費用的處理不同于原先的費用化,但也不是完全的資本化,而是有條件的資本化。這種處理方法更為合理:
①符合資產的定義。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雖然說企業的研究與開發活動并不一定在當期產生經濟效益,多數情況下是在未來產生經濟效益,但是一旦研發活動成功,其成果就是企業的一項資源,能夠被企業控制,其成本及在研發過程中的各項費用也能夠可靠計量,符合資產的定義。并且正如前文分析,新準則中對研發費用的資本化處理能夠避免低估資產價值的情況發生。
②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在新的會計準則中區分了研究與開發階段。作出這種區分是十分科學和必要的。這是因為研究活動注重理論上的探索,在研究階段前景并不明朗,能否會帶來經濟效益非常不確定。這一階段發生的支出即是當期應負擔的費用。而開發階段的活動更加有目的性,已經由理論研究上升到實踐,相對來說帶來經濟效益的確定性較高。根據研究與開發活動的不同特點將開發過程中的支出視情況進行資本化,而不是完全費用化顯然更符合權責發生制。
③符合配比性原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開發費用在開發期間往往金額較大,若一概做費用化處理,那么開發期間的利潤相對就低。而開發活動成功后所取得的回報數額較大,其經濟收益又往往會在此后若干會計期間持續,這樣一來在以后若干的會計期間內收入會大幅增加,但與收入相配比的費用卻為零,使收入與費用不配比。這樣就會影響核算的正確性和企業不同期間經營業績的評價。開發費用資本化可以克服上述不足,體現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
④協調了相關性與謹慎性的原則。相關性原則要求我們在搜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工作中,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謹慎性的原則要求會計工作人員在面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向下作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不高估資產和收益,也不低估負債和費用。原準則中所規定的處理方法即單一的費用化能很好地遵循謹慎性原則,但損害了相關性原則,而如果只是單一的資本化雖然能很好地遵循相關性原則,但又忽視了謹慎性原則。新準則中對于研發階段的支出處理屬于一定條件下的資本化,很好地協調了謹慎性與相關性原則。既可以避免費用化帶來的資產低估,同時也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本化所帶來的風險。
(3)開發費用資本化有利于提高企業科技創新熱情,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進行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和生產工藝的改進,與之相伴的則是企業加大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投入,研究與開發費用在企業支出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但是原準則規定,“自行開發并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于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這種對研發費用的處理方法必然引起開發階段利潤的下降,造成管理者業績下降的表象。管理者不愿引起投資者不滿,難免減少開發經費支出。這種做法的后果是短期利潤數字可能比較好看,卻損害了企業發展的長遠利益,使企業失去了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而開發費用的資本化,可以減輕管理者在開發階段的利潤指標壓力,從而提高企業在開發投入上的熱情,促使企業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促使企業的業績及現金流實現長期的同向增長,使公司進入良性循環周期,提高企業價值水平。特別是對于研發費用較高的那些企業,例如IT企業、醫藥企業等,將會使權益增加,資產結構隨之發生變化,從而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4)開發費用資本化有助于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企業管理的最終目標即是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縱觀近年來的美國、日本、香港及中國內地的股市,不難發現科技類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它各類股票的市盈率。這足以說明一個企業的“科技含量”已經成為其企業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發費用采用有條件資本化的會計處理方法無疑會增加企業進行技術開發的動力,從而更多地增加企業的價值。
(二)消極影響
雖然新準則對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帶來很多積極的影響,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其帶來的消極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1)加大了會計人員工作的難度。雖然新準則中規定了研究與開發的不同定義,區分了“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但區分這兩個階段的條件和標準的表述比較抽象,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加之研究與開發活動本身就是相互滲透的,且無形資產的研發業務十分的復雜,專業性強,對于技術專業知識欠缺的會計人員來說要清楚的劃分研究與開發階段顯然十分的困難。而開發階段的支出也是有條件的資本化,這又增加了會計人員判斷的難度。例如準則中有“無形資產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時,應當證明其有用性”這樣的描述。可是現實中即使是從事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科技人員,也很難確定的說開發出來的產品就一定有市場,更別說是僅僅從事財務工作的會計人員。可見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做出客觀合理的判斷,更多地是要靠會計工作人員的主觀判斷。因此,新準則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加大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難度。
(2)新準則增大了科技及創新類企業利潤操控的空間。正如上文所述,企業內部研發活動中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劃分,開發階段的支出是否滿足準則所規定的五個條件等,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這也就無形中增大了企業盈余管理的空間。為了達到操縱業績、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企業可以要求會計人員根據需求“合理”的劃分研究和開發階段,從而對利潤進行操縱。
(三)對公司股價造成影響
研發支出的資本化,會優化相關公司的資產結構,提升信用評級。雖然從理論上講,這只是會計信息的變化,公司基本面并沒有受影響,證券市場的估值不應該大幅變動。但是一般而言,由于部分研發支出資本化導致公司的會計利潤會有所增加,每股凈利潤就隨之增加。每股凈利潤正是投機者重點關注的會計信息。一般投資者對于每股凈利潤大幅增長背后的原因并不深究,這一估值心理將被市場資金利用。可以預計在新準則影響的初始階段,相關公司的股價會有較大波動。(四)案例分析
為了更加清晰的說明準則的修改對相關企業的影響,以G中興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中興通訊成立與1985年。1997年,中興通訊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12月,中興通訊作為中國內地首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同年實現合同訂貨額340億元人民幣。2005年,中興通訊作為中國內地惟一的IT和通信制造企業率先入選全球“IT百強”(InformationTechnology100)。公司的主營業務有:無線產品(CDMA、GSM、3G、WiMAX等)、網絡產品(xDSL、NGN、光通信等)、手機終端(CDMA、GSM、小靈通、3G等)和數據產品(路由器、以太網交換機等)四大產品領域。可以認為,中興通訊是一家比較典型的高科技企業。
根據G中興2006年度會計報表披露,集團2006年度的研發成本為2,832.7百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百分比為12.3%,每股折合2.95元。按照新的會計準則,G中興的研發費用,相當部分符合資本化條件而應該予以資本化。2005年度,G中興按照香港準則編制的報告,便因為對研發費用的處理不同,其凈利潤較之境內差距巨大,而國內新準則對于開發費用的資本化要求比香港2005年的修訂準則更寬松(HKAS38無形資產)。即使公司采取穩健原則,盡量降低資本化的比例,也會對當期利潤(2007年利潤)形成重大影響。假設公司在新準則下的會計處理與香港報表相同,則表5-1表示了在不同會計準則下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數據:
表5-1—不同會計準則下G中興凈利潤與凈資產數據(單位:人民幣千元)
與G中興相類似的G東軟、G用友、G航信等IT行業的公司,新準則的應用對他們最近年度的凈利潤都將帶來較大影響。另一個受該準則影響的行業醫藥行業的研發費用支出雖然占銷售費用的比例沒有IT行業高,但因為產品生命周期長,后續年度的攤銷較小,因而對開始幾個年度凈利潤的影響也很可觀。
六、結束語
對研究與開發活動定義與性質以及目前經濟環境的分析使我們了解了新會計準則修改的動因。可以說正是研發活動的特殊性質以及我國目前經濟高速發展的實際情況要求我們采取這樣一種有條件的資本化的會計處理方法。在對新舊會計準則中關于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進行比較之后,我們不難看出兩者的差異。對新準則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了分析之后,使我們對新準則的特點及應用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伴隨著知識經濟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到來,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已經把高新技術的開發與研究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新技術與新產品的研發活動對企業而言將不再陌生。可以預見,對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會逐漸滲透到企業的日常管理活動中去。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也會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企業的研發活動上。這必然要求會計工作者更加翔實、準確的記錄和披露相關信息。因此,準確的理解并應用新會計準則中對于研究與開發支出會計處理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年2月15日頒布)
[2]尹麗萍肖霞,《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修訂第三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3]曾愛民,《會計研究》,《新舊會計準則對研發費用會計處理之比較研究》,2006.9,《會計研究》
[4]《高新技術企業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問題研究》,【學位論文】,重慶大學,
胡穎,2002
[5]WhyR&DisIncreasinglyInternational,JoanPenner-Hahn,UniversityofMichiganBusinessSchoolWorkingPaper
[6]ResearchandDevelopmentExpenses:ImplicationsforProfitabilityMeasurementandValuation,AswathDamodaran,WorkingPaperofNewYorkUniversity
[7]InternationalComparisonsofR&DExpenditure:DoesanR&DPPPmakeadifference?,
SeanM.Dougherty,RobertInklaar,RobertH.McGuckin,BartVanArk,TheConferenceBoardandGrowthandDevelopmentCenteroftheUniversityofGroningenR&D,EducationandProductivityConferenceinHonorofZviGriliches,August25,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