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推行綠色會計發展路徑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綠色會計的理論研究還沒有突破性進展
根據目前的研究進展來看,我國尚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可以用于實踐的綠色會計理論體系,也沒有達到與國際接軌,目前僅僅是在初步探索階段。因為制度的不健全,所以很少有企業將綠色會計應用于會計核算當中。然而,由于我國的綠色研究發展較晚,研究較慢,很多研究又是以效仿西方國家的綠色會計制度為主,導致沒有真正地發現我國在理論研究上應該針對的問題,所以在研究上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其次,我國研究的視野范圍狹窄。我國目前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這同時也是一個高耗能、高污染的階段。一些綠色會計理論研究者在研究時只是從會計實物領域出發。但是由于綠色會計是一個綜合性很強、集很多專業于一體的學科,如果只是從會計領域出發考慮問題,難免會影響經濟決策者們作出正確的判斷。
2專業人才的匱乏
綠色會計是會計學、環境學、環境經濟學、社會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的交叉應用,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正是因為其是多種學科的交叉應用,所以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然而我國培養會計人員的方法多以傳統會計為主,綜合人才少之又少。
3社會總體環保意識不強
我國社會中并沒有形成環境保護責任的道德理念,并且主動實施綠色會計的積極性也不高。大多數企業只會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甚至隱瞞污染事實,掩蓋污染真相。據調查,有相關數據表明,公眾對企業的環保滿意度由2008年的52.47分提高到了2009年的87.6分,在短短一年內,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這說明企業對于環保的重視有了很大的突破,甚至由被動管理轉為了主動管理。但這僅僅是從整體來看,如果經過仔細調查,不難看出,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合資企業相比,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是遠遠落后的,民營企業環保意識淡漠,國營企業的環保滿意度下降,這說明國內一些大型企業對環境成本的重視程度都是很低的,沒有形成環境責任的理念。
大力推進我國綠色會計發展的對策思考
1完善有關綠色會計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監督制度
1)建立完善的綠色會計核算體系,為綠色會計的實踐鋪好理論道路。《會計法》是我國會計工作的基本法律規范,將綠色會計納入《會計法》的范圍之內,將會為綠色會計的實施起到關鍵性的管理作用。第二步就是制定完善的綠色會計核算體系,將其納入會計準則和制度內,使綠色會計具有操作性的方向標,便于會計人員掌握。與此同時,也要規定綠色會計的財務報表信息披露標準,便于企業橫向、縱向比較,也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環境審計部門提供可靠的信息。
2)量化有關環境指標。我國還缺乏一套對環境經濟活動的科學評估方法。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如果不能衡量,就無法管理。如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只是一味地強調企業必須保護環境,而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那這項工作是無法考核的。政府應該規定企業廢棄排放量標準、水污染標準、固定廢棄物標準等,根據企業的績效制定相關排放比例標準,這樣才有利于環保部門對其進行評估和社會監督。
3)加強環境監督執行力度。要通過一定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涉及環境監督工作的部門的職能與責任,使這些部門做到不逾越職能范圍,不推卸職能責任,各部門緊密聯系起來把環境監督工作落到實處。比如環境監督部門出示評估報告,可以申報工商部門,工商部門有權吊銷其公司執照;財政部門有權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罰款;稅務部門可以對超額完成環保任務的企業進行減稅獎勵;還有我國成立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要多總結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不斷完善綠色會計制度。
2加強人員培訓
我國有關綠色會計一直沒有形成一個統一完整的核算體系。我國不僅要引進西方先進學者,還要送出國內人才到外國學習,對其加強環境知識培訓教育,提升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吸收西方先進思想經驗,通過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會計核算體系來促進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道路。
3增加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力度
目前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度還不夠,還沒有足夠的動力去促使實施綠色會計。實施綠色會計不僅僅只是一個環境保護的手段,更是一個關系到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構建一個和諧健康的生存環境。只有人人都意識到綠色環境對于我們生存的重要性,才能從根本上形成一個環境保護的氛圍,那么到時候綠色會計就水到渠成。所以政府要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增強全民族的環保意識,尤其是國家機關和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的環保意識,以促使政府加強執法力度,增強企業環保的自律性,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都環保”的氛圍。(本文作者:繆麗華、彭順達、呂陽、代同新單位: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