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會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可持續發展下實施綠色會計的時代緊迫性
1.1有利于改善中國嚴峻的環境現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但高消耗、高污染卻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一直如影隨行,雖然近年來我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資源衰竭、生態惡化、環境污染、疾病增多,等等,中國環境已經到了不能承受之重。嚴峻的現實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呼聲,都要求在經濟發展考量時將環境成本納入其中,建立起綠色會計制度。
1.2有利于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企業發展與環境關系密切。建立綠色會計,一方面,能夠完整、全面地反映和監督包括環境在內的企業活動,引導和監督企業通過社會經濟活動去保護資源,維護生態環境,從而有效解決傳統會計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環境的惡化直接影響到企業自身的發展。通過綠色會計核算,積極協調企業與環境資源的關系,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可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3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目前,中國正處有史以來的最快發展期,由于中國人多、地少、資源人均占有量低,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粗放型增長方式,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就不可能持續。然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除了要依靠科技手段外,還要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下功夫改變過去企業在行使配置資源權時不考慮成本代價的評價體系,盡早完善綠色GDP替代GDP考核機制。則將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盡快轉變,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1.4有利于對外貿易的正常進行目前,環境保護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發達國家為了保護自己國家的環境,一方面將高污染行業或企業遷往發展中國家,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的自然環境為代價實現企業行業高額利潤的穩定,另一方面,在進口產品中,設立各種綠色貿易壁壘,千方百計地將發展中國家的工業產品拒之門外。因此,我國必須盡快建立自身的綠色會計體系,既有效保護我國自然資源,維護我們的綠色家園,又能在對外開放中突破發達國家設置的各種綠色貿易壁壘,實現產品的正常出口與貿易,發展我國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1加強教育,增強國民的環保意識建立綠色會計,不僅僅是一個會計問題,也樣一個重大的社會課題,當然也是一個迫在眉睫的環境問題。在社會廣泛要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我國既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效益,也不能為了保護環境而拋棄經濟發展。兩者并不是完全的矛盾對立關系,是可以協調統一發展的關系,我國要實現兩者兼得,就必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全體國民的環保意識教育,同時得到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使綠色會計在思想上、意識上逐步被公眾、企業和市場理解與接受。
2.2完善法規,加大獎懲力度一方面要修訂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建立健全企業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資源計價的方法,并且必須在報表中披露,使企業在制定規劃的時候考慮環境、資源成本,從而避免企業行為的短視性;規范相應的會計處理方法,便于會計人員的迅速掌握與實際操作;另一方面,還要完善綠色審計制度,綠色審計要站在公眾利益的基礎上,以事實為依據,重點在自然環境、社會資源等方面全面衡量企業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通過其職能的發揮,對社會企業的經濟行為實施有效監督,對違紀違規行為加大懲治力度。
2.3強化學習,提升專業人才素質為了推動綠色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綠色會計知識的學習培訓勢在必行。綠色會計是由會計學、環境學、生態經濟學、可持續發展學等多門學科交叉滲透而成。但是我國的會計人員基本上由會計、財務、審計和其他相關專業人員所組成,缺乏相應的環境、生態、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知識,從而制約了綠色會計的有效推行。可以通過加強在職會計人員的綠色會計培訓工作,一方面讓企業財會人員充分了解綠色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及相關學科知識,從而使國家有關環境政策能夠被嚴格執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財會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盡快適應綠色會計的社會要求。
2.4深入研究,提高我國綠色會計的理論水平嚴格的講,綠色會計不僅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更是一門交叉學科。不僅在現實上存在許多難點疑點,在理論界也存在許多爭議與分歧。因此,應加強對綠色會計理論的深入研究,促使理論與會計實務有機結合,爭取綠色會計能夠盡早地解決企業和社會發展實際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服務我國經濟建設。
作者:李勁單位:湖北經濟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