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質公園旅游的開發與保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以湄江國家地質公園為研究對象,結合國內外在地質公園研究方面的成果,指出了湄江國家地質公園在旅游開發和保護上出現的問題;同時借鑒其他地質公園建設的成功經驗,對湄江國家地質公園的旅游開發和保護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借鑒性建議。
關鍵詞:
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旅游開發;可持續發展
1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概況
湄江位于湘中腹地漣源市西北部,總面積約有130平方公里,是湖南中部地區唯一的國家地質公園,擁有3處國家級地質遺跡,20處省級地質遺跡,數百處其他地質遺跡,其巖溶地質遺跡的規模、種類、文化均具有全國乃至世界性意義。景區內主要的景點有觀音崖、藏君洞、仙人府、塞海湖、十里畫壁、龍泉峽、大江口水庫等。1993年被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批準為省級巖溶地質公園,2009年取得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先后投入1.8億元進行地質公園建設,于2013年通過國土資源部正式命名驗收,2013年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湄江的地貌是低山熔巖地貌,在景區內現有的資源開發來看,除了有山水景觀的開發,還有溶洞、峽谷的開發。自然資源主要是以山水和溶洞奇石為主。
2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旅游開發現狀
2.1功能分區發展現狀由于旅游業的發展,湄江鎮的交通條件有了明顯改善,目前主要是以公路交通為主。湄江地質公園的景點較為分散,景點之間的轉換主要依靠自駕開車和游人的步行來實現。景區內建有停車場,但沒有直接的入口。休閑區一般是居民的民宅,觀賞區有長廊、游艇、觀光車。景區內在2013年修建了一個小型的博物館,館內通過多媒體方式對地質公園進行了介紹,還陳列了許多奇石供游客觀賞。
2.2管理模式發展現狀2014年之前湄江國家地質公園的管理是實行國家直接經營模式,景區內設有管理區,是由湄江鎮鎮政府來設立管轄的,門票也是由政府來制定。景區的建設經費是有當地的鄉鎮府出資。2014年以后由私人出資競拍,拿下了湄江國家地質公園的經營管理權利。所以現在它屬于市場化管理模式,符合盈利性的經營與管理標準。
2.3景區設施建設現狀景區內由一條公路貫穿始終,主要的景點例如塞海湖、龍泉峽、仙人府、大江口水庫都圍繞在十里畫壁周圍。往塞海湖上去就是陡峭的十里畫壁,在山頂上設有一個大型的停車場,大約能同時容納兩百到三百輛的小轎車。山頂停車場旁邊還有長、短途汽車站是通往市中心的一個交通樞紐。在山頂的主景區內還有農家樂,例如燒烤攤位的租賃。設立蒙古包的景區內的固定攤鋪主要是在當地居民的住宅內。景區內設有乘涼亭子大小有十余處,休息區內主要是有長椅的設立,公園內各處景點均有長椅。在爬山的過程中山腰設有石凳。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山路邊還有木制的欄桿。
2.4景區居民對環境的認知現狀由于景區內仍有大量的居民生活,所以當地居民對景區的環境也有重要的影響。目前當地大部分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小孩以及務農的中年人等。由于知識水平有限,因此居民并未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3.1資源利用不完全在湄江國家地質公園中資源的分布是比較零散的,景點與景點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最主要的是湄江是一個地質公園,在地質知識的挖掘與展示方面,景區是沒有利用完全的。只在景點集中地的湄江鎮中心建立了一個小型博物館,但博物館內展出的物品也是少數,許多展廳被空出來了。
3.2功能分區不明確游客的觀賞區和居民的居住區沒有明顯的界限。觀賞區內沒有明確的標志來指引游人來進行觀賞,在停車場處也沒有一個指定的入口。停車場亂收費現象隨處可見。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景點與景點之間的售票處也規劃的不明確。在旅游進行的途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小商小販對游客進行商品的兜售,他們是可移動的,沒有一個固定的販賣商鋪。
3.3管理模式不成熟在湄江地質公園沒有被開發之初它完全是一個當地居民所生活的場所,當時還不能夠被稱為一個景區。在管理上也是放任自由,在被批準成為國家地質公園以后,它的管理模式才由當地的鎮政府所設定,并指派管理區管轄。但是,在設施建設、門票的設定和收取上面仍然存在著不規范,例如隨意讓游人進入,在門票的收取上沒有一個規范的價格,收取的門票往往落入私人手中,當地居民人人都是管理者。
3.4當地居民保護意識薄弱因為在景區內居住著大量的居民,所以,環境問題的由來除了游客的責任外,居民是主要的原因。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例如開荒、建設、無休止的掠奪、亂占土地等現象嚴重。
4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旅游開發策略
4.1正確處理資源開發保護利用與旅游開發的關系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之中難免會有不能顧及到開發和保護兩者關系的地方,在旅游開發中需要對景區的整個布局進行一定的調整。同時,在調整的過程中又不能夠肆意地破壞,例如填湖造洲,就是將景區中的湖泊填埋一部分造就湖中小洲。湄江國家地質公園內的湖泊中會有魚來供游人垂釣,但是不能大范圍地撒網捕捉,到了放置魚苗的時節要按時放入新的魚苗。這些都是保證資源開發和利用兩者之間保持平衡的有效辦法。
4.2完善基礎設施,挖掘地方特色,大力開發旅游產品景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備,在景區內還可以多增加景區游覽車,方便游人的游覽。用餐的地點還可以增加,景區內的管理方可以出資建立景區用餐點。住宿環境由于是私人的旅館,接待力和環境都不盡如人意,因此,可以引進私人的資金建設餐館和酒店,將食宿的質量提升上來。
4.3規范景區功能分區嚴格規范景區建設,形成景區中的保護區。禁止開山采石,明確景區的游覽功能以及保護區域。除了規劃中所要求建設的觀景臺以及道路外,不允許增加其他人工設施,尤其是規范當地的民居建設。在景區內還應該有更多的提醒標志,例如禁止進入,禁止攀爬,此處危險等。再者,就是指路牌,路線圖也應該增加,在景點處也要有景點介紹的圖片。
4.4加強當地地質公園管理人才的培養對管理人員進行規定時期的培訓,讓他們重視起學習來。再對外招進一批有專業技術的管理人員,以專業來帶動他們,利用榜樣的力量來推動他們進行學習。只有在意識上引起重視了才能夠對接下來的工作進行管理,例如制定科學規范的管理條例,針對自己本身,也針對游客。不管是在儀容儀表還是在接待服務等方面,管理人員也要學習到位。既能夠進行行政管理也要能夠進行一線服務。
4.5加強旅游地居民的宣傳與科普教育就現在的形式來說,當地居民的意識還沒有到達一個高度,沒有清楚地意識到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真正的旅游景區而不是一個他們可以隨意進出和改建的地方。所以要由懂的人來進行講解和宣傳,當地政府可以不定期地舉行知識講座,邀請一些有名望的專家學者來參加,以一個愉快的方式來進行宣傳。
參考文獻
[1]MillerNP.USNationalParksandmanagementofparksoundscapes[J]:Areview.AppliedAcoustics,2008(2).
[2]后立勝,許學工.國家地質公園及其旅游開發[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5).
[3]王立操,江海旭.大連市地質旅游資源評價及可持續發展研究[J].河南科學,2011(2).
[4]韓小榮.云臺山地質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J].雞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0(5).
[5]朱海冰,蔡道成,張僑.中國可持續發展理論概述[J].商業時代,2011(7).
作者:李思宇 譚丹 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